199大数据 http://www.199data.com 数据驱动商业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公司文化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敢于创新是XX企业的首要特点,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

XX是全国首家进行城市旧区改造的企业;XX也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XX是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第一个转型商业地产的企业;XX更是全国首家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的企业,XX企业产业集团一成立便成为全国最大。

2、坚守诚信
坚守诚信是XX企业的核心特点。

1990年,XX集团开发的大连民政街小区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工程质量全优住宅小区;1996年,XX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率先推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三项承诺”;2002年,XX在沈阳开发太原街XX广场,由于出售的部分商铺经营效益不好,XX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决定回购沈阳太原街XX广场所有已售商铺,除退回购房款外还补偿相应利息。XX沈阳退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全国诚信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3、带头环保
XX集团是全国最早推行节能建筑的企业之一。

XX集团所有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都达到国家星级节能标准,自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以来,全国获得这两项认证的商业项目绝大多数是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4、关爱员工
XX视员工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发展成果首先惠及员工,使员工在XX长本事、涨工资、长幸福指数。XX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XX学院。XX要求所有基层公司自办员工食堂,免费向员工提供一日三餐。XX实行优秀员工度假制度,每年评出的集团优秀员工,给予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免费入住各地XX酒店度假。

5、注重慈善
XX成立至今,慈善捐助现金超过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额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七获“中华慈善奖”的企业。

XX集团还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集团所有员工都成为义工,每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义工。

6、做到最好
XX有远大愿景,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追求“让一切工作成为精品”。XX只要进入的产业,至少做到中国行业第一,追求世界行业第一。XX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全球排名第二的不动产企业、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7、执行力强
执行力强是XX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一是说到做到。二是算到拿到。XX做项目先算后干,先做规划设计、测算成本后再决定是否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实行计划模块化管控,保证项目全程的成本、现金流都在计划管控的范围之内。三是奖罚分明。XX制度奖罚分明,该奖就奖,该罚就罚。

8、弘扬传统
2005年集团推荐学《论语》,全集团开展一年的学习、讨论和演讲。 XX多次聘请著名礼仪专家到企业讲文明礼仪,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XX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很早就开始进行中国字画收藏,每年举办画展,支持优秀画家发展。

]]>
公司简介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是和先进(发达)国家的试验、认证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大韩民国代表性机构。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各种认证制度日渐完善,为保护消费者安 全和环境的各种制度的重要性日趋增加,
KTL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从产品开发到获得认证的整个阶段提供支援,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以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了两国企业间和认证机构和客户间的有机业务联系及满足客户的需求,
XXXX有限公司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中国事务所,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增加中国企业 向韩国出口及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解决国内外客户取得认证以及各国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已和35个国家67个试验认证机构签订了协定(MOU),
为获得 海外规格认证,提供各种安全及质量认证、工厂审查、信息、技术教育等支援。


现在在运营国际认证制度IECEE(IEC System for Conformity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B认证制度(CBScheme),
是一家有关9个领域43个规格发行CB Certificate和Test Report的IECEE公认。
]]>
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Sotiris SALAMOURIS)表示,过去5年阿里云作为奥运会转播的基础设施,让奥运故事触达了更多全球观众。

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并进一步优化观赛体验。除了让全球观众在云上看到比赛,2024巴黎奥运会将实现三维定格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创新,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运动的难度和美感。

他介绍,2018 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和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始了云上之旅。五年来,阿里云作为奥运转播的云基础设施,云上转播的使用量增长令人惊讶,“我们讲述奥运和奥运体育故事的许多工具,都是承载在阿里云上由云技术驱动的。”

其中,奥运视频播放器向全球奥运粉丝分发所有直播和点播内容的OTT数字视频平台。Content+是媒体版权持有者访问奥运期间制作的所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门户。直播云利用云技术向全球所有版权持有者分发奥运直播内容。

他表示,云上转播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巴黎奥运会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巴黎奥运会还会增加搭载在阿里云上的多机位回放系统。这一系统将安装在14 个奥运场馆,通过定格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美感。

“云是讲好奥运故事的关键”,Sotiris Salamouris表示,“奥林匹克赛事在全球的数十亿观众,正在迫切渴望获得如现场观众一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云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助推器,让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



]]>
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指挥长、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鸽以《科技创新在亚运舞台精彩绽放》为主题,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亚运实践。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首个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简称为“一屏三端”。一屏是以赛事总指挥部(MOC)为核心的一系列各层级、各场馆数字指挥平台。三端为从办赛、参赛和观赛三个维度建设的三个移动端,其中包括史上首个亚运钉、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和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通过“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杭州亚运会指挥调度效率和用户亚运体验得到提升。指挥长通过一屏的调度、各类人群使用三端的亚运PASS,实现了大莲花场馆7万人员40分钟内就完成有序离场,展现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是首届云上亚运会,“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在计时记分等百余套赛事信息系统在云端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凭借阿里云的弹性计算、高可用性和强大存储能力,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的创新管理体验。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推出了近20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科技应用,包括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人平台、“亚运数字火炬手”、亚运元宇宙平台,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等。实际上,通过各方努力,杭州亚运会先后落地了超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后亚运时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张鸽表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本届亚运舞台上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实力,通过亚运场景实践,必将催化企业迸发新的潜能和活力。”



]]>
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蔡崇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并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阿里巴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阿里云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我们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他说。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10月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创造了亚运历史。

蔡崇信用几个“第一”概括了阿里云的历程与理念:“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自身所有业务都搬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阿里巴巴对‘客户第一’的坚守始终不变。”

蔡崇信在致辞中强调最多的词是“开放”。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据了解,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AI开源社区“魔搭”。短短一年时间,魔搭汇聚了280万开发者、2300多个优质模型,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为数字经济“以开放促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蔡崇信寄望通过这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经过14年的发展,云栖大会围绕计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新理念的聚集地、新技术的赛马场和新趋势的瞭望塔,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年的云栖大会为期三天,设有两场主论坛与500多场分论坛,吸引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
PTC Arena落地中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SaaS解决方案需求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10月30日消息,日前,PTC宣布在中国推出Arena云原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质量管理系统(QMS)软件解决方案,以满足中国客户对SaaS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大中华区总裁对TechWeb表示,我们会继续现有的本地化(On-premise)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同时也会把我们的全线产品都走向SaaS。

  “SaaS的卓越之处就在于能够为客户提供365天、7×24小时的无缝、不间断支持,而无需客户参与其中。Arena带来的最大好处,便是为新产品开发和持续的流程改进提供单一产品的数据源,帮助企业持续优化产品。”PTC Arena及Onshape部门总经理David Katzman说道。

  据悉,Arena PLM和QMS解决方案使内部产品团队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时协作。在这个远程工作和协作的新时代,Arena PLM通过将产品信息、人员和流程整合到单一的企业云平台,帮助企业加速产品开发。Arena QMS通过将质量记录和流程与产品设计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闭环质量系统,使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制造商能够开发并向市场推出安全、合规的产品。

  “Arena云原生解决方案使本地团队和全球供应链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容易,使企业能够消除新产品推出过程中的错误和代价高昂的延误。Arena PLM和QMS在全球拥有1400多家客户,是帮助分布式制造团队交付创新产品的领导者。”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强先生表示:“非常荣幸能与伟仕佳杰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我们将与伟仕佳杰共同努力,为中国客户提供Arena云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提高向市场交付更好产品的速度。”

  在落地云的选择上,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大中华区总裁刘强说,规模和技术投资能力是PTC所看重的因素,最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AWS)和伟仕佳杰(VSTECS)开展合作。在销售方面,Arena仍然采用全球统一的销售模式,由专门的云原生团队完成。

]]>
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7610亿元 同比增长13.5%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10月27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平稳,软件业务收入87610亿元,同比增长13.5%;软件业利润总额10090亿元,同比增长18.3%;软件业务出口364亿美元,同比下降4.4%。

1

  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从分领域运行情况来看,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软件产品收入20465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3.4%。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976亿元,同比增长11.8%。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833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66.6%。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8750亿元,同比增长15.8%,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6.8%;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7990亿元,同比增长9.4%。

  信息安全收入增速稳步增长。前三季度,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9.3%。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增速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7389亿元,同比增长12%。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发力先进封装核心应用 长电科技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提速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成品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长电科技(600584.SH)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长电科技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2.6亿元,环比增长30.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8亿元,环比增长24%。


今年以来,长电科技发力先进封装核心应用,持续提升面向应用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优化产能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集成电路封测产业中的领先地位。

长电科技在汽车电子、5G通信、高性能计算(HPC)、新一代功率器件等热点市场不断实现创新突破。公司抓住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汽车电子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汽车电子收入同比增长88%。在5G通信相关市场,长电科技从技术研发和量产两方面服务好国内外客户,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性能毫米波通信封装天线(AiP)模块、射频类功放(PA)及射频前端(RFFE)模块等先进封装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依托高密度异构集成系统级封装(SiP)等技术和海内外工厂的优势布局,长电科技加大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HPC)领域客户进行先进封装解决方案的开发和产品导入,加速在高算力系统、电源管理、高性能存储、智能终端模块等领域的市场开拓。在功率半导体市场,长电科技与全球客户共同开发的面向第三代半导体的高密度集成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储能等领域,并持续扩充产能。

长电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0.4%。公司持续推进高性能封装产能建设和现有工厂面向先进封装技术的升级,并着力提升精益生产能力,加强存货管控与供应链管理,确保公司各项营运保持在高效率区间。

长电科技董事、首席执行长郑力先生表示:“近年来,长电科技聚焦高性能先进封装技术,在大客户高端芯片业务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显著。公司将抓住全球产业链重组形势下的新机遇,继续推动集成电路成品制造业务的健康发展。”


]]>
中国移动打造新型“电脑”服务,首破百万用户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中国移动为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发挥算网优势,将运算、存储移至云端,为用户提供算力随心调度、应用随心使用、设备随心选择的新型“电脑”服务,告别传统电脑远程排障难、老旧机器易卡顿、换机成本高等问题。上线一年以来,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喜爱,服务用户规模数已突破100万。

  中国移动不忘初心,从0到1,不断拓宽产品类型、全面提升产品体验,勾勒智慧生活新景象。

  一、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面向儿童教育,创新推出中国移动智学屏,定制儿童学习桌面,覆盖编程、K12等海量学习资源,内含双系统,还可搭配打印机使用,同时智学屏具备远程管理功能,家长可一键设置陪伴儿童健康上网。

  面向办公人群,一方面打造轻巧便携口袋电脑、PAD版及笔记本形态云电脑,实现轻松出行;另一方面,搭载高性能超算显卡,满足设计人员视频渲染、图形设计等需求。

  面向娱乐人群,则可以选择升级版云电脑——含GPU的云电脑一体机,畅玩游戏大作、畅享高品质影音娱乐。

  二、提供云端超级体验

  算力随心调度、应用随心使用、设备随心选择,是中国移动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的心级服务。通过实时监测云电脑CPU、内存等运营状态,即可实现算力精准调度,提供算力实时升级服务,当系统运行大型游戏时,可一键切换至GPU配置,高效便捷解决传统PC升级难、成本高的问题;应用随心使用,提供老人、儿童、办公分场景预装应用与界面配置,应用简单拖拽即可秒级安装;设备随心选择,软客户端、口袋电脑、笔记本、PAD、机顶盒、一体机等多形态终端按需选择,老旧设备应用数据可一键迁移至云电脑,不用担心数据丢失问题。

  此外,云端算力配置支持按小时付费,降低用户消费成本,无需担心设备老化、配置升级困难等问题,有效利旧老旧设备。

  三、打造5G+AR+云电脑新范式

  5G正不断融入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移动云电脑结合5G发展,推出新5G终端,提供数智化生活“新范式”。移动办公人群可携带5G笔记本、5G PAD等设备,随时接入5G网络,随地实现云端办公。此外,云电脑还适配AR眼镜等创新终端,感受巨幕影院炫酷体验,观看3D精彩大片;还可搭配轻巧蓝牙键鼠,云端办公解放生产力,在交互、视觉和隐私等方面获得更佳体验。

  中国移动云电脑是中国移动在智慧家庭赛道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致力于让“算力”成为每个人都能即用即取的资源。从0到百万,变化的不只是数字,更是中国移动对智慧家庭未来生活的展望,是百万用户为云电脑投出的一份信任。打磨好产品,提供优服务一直是中国移动追求的目标。未来,中国移动云电脑将继续砥砺前进,不断深耕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智生活体验。

]]>
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中标徐工集团千万级项目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近日,大族激光旗下全资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智能装备集团)再次中标徐工集团千万级光纤激光切割机及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助力徐工集团向工程机械产业珠峰挺进!

  作为中国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徐工集团在多年前便开始引进大族光纤激光切割机,开启“智能化制造”。多年来,与智能装备集团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旗下多个机械事业部及子公司都有大族激光设备的身影:高速激光切割机、大幅面激光切割机、坡口激光切割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集团也凭借着高效、可靠的产品品质,为徐工集团持续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钢构工件,助力其塑造精密的钢铁之躯。

  此次中标的千万级光纤激光切割机及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包括光纤激光切割机、立体料库和自动化上下料系统,助力徐工集团打造无人值守全自动化激光切割生产线。

  区别于半自动化,此次的自动化生产线可自动调度分配生产计划,实现板材从生产排程、编程、原材料存储、上料、测厚、切割、下料到废料转运的全程自动化生产,无需人工干预,充分满足徐工集团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需求,在助力徐工集团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碳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智能+”持续赋能

  近年,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在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协同努力下,我国工程机械领域高质量发展,多类整机产品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继续提高。

  智能装备集团作为全球具综合性、专业性、先进性的激光智能装备服务商,十余年依托研发、持续创新,成就多项核心技术与丰富应用经验,为国内名企(包括徐工集团在内)提供了数百套智能切割生产线,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与赞赏,大族激光切割机也成为了工程机械行业标配的生产制造工具。

  未来,智能装备集团将持续探索激光设备智能化,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赋予智能制造更多可能;也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可靠的产品品质不断深化与徐工集团的合作,助推工程制造行业智能化升级,与徐工集团一起,持续擦亮“中国智造”名片。

]]>
重新定义3D打印切片软件:远铸智能全新推出INTAMSUITE NEO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远铸智能全新推出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沉浸向导式工作流、多项目多方案、智能推荐算法以及一站式数据管理等特色功能解决设计师,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面临的众多原有切片软件使用常见问题。

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是远铸智能INTAMSUITE的最新升级产品,它即将全面取代INTAMSUITE。升级后的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带来了许多新功能,优化了工作流程,使用户可轻松高效地获取更高质量的打印成果

简单易懂,一目了然的打印工作流

类似CAD软件的"带状功能区式(Ribbon)"用户界面,将能让使用者更快熟悉上手,以此减少操作学习的时间。所有的打印设置、模型和方案都整齐地组织在一个浏览器树中,这能让用户一目了然地查看所需的信息,从而快速高效地工作。

用户可通过“带状功能区式”界面轻松实现打印设置
用户可通过“带状功能区式”界面轻松实现打印设置

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同时支持多项目多方案操作,以及"探索性"打印流程。在每个项目文件中,用户都可以创建不同的打印"方案",每一个方案都代表着特定的打印任务或研究项目。然后将多个方案的结果并排进行比较,通过动画播放器、滑动条和结果图例等功能,综合解读面向特定打印预期的结果。这使得用户可以轻松、直观地评估不同变量或条件(如支撑材料或打印层高)的影响

"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的界面布局无可挑剔,也非常独特和人性化。我们的打印服务团队觉得这款软件很容易上手,让我们可以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功能,更酷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同时开启多个项目与研究,无需在不同的项目文件间进行切换就可以探索打印工艺。而且在并排图形化窗口中,方便地对比和分析G-code走线路径。这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我们使用它更容易探索和锁定最优的切片方案。"

----著名增材制造服务供应商3D Druck Matt总经理Nils Matt作为内测用户在试用INTAMSUITE NEO BETA版本后给予其高度肯定。

利用创新的比较视图打造“探索性”打印过程
利用创新的比较视图打造“探索性”打印过程

让切片不再繁琐

为进一步增强软件的易用性,INTAMSUITE NEO引入了高度整合的模型转换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地移动、旋转和缩放模型。准备切片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内置的打印模板进行一键切片。

每个打印工艺模板均开放了上百种可定制参数, 基于"所见即所得"参数系统管理,可有效消除冗余或过于复杂的信息,仅显示与打印机、材料、喷嘴、打印模式以及挤出器组合相匹配的信息。

智能化的功能还有助于减少切片工作中复杂繁琐的操作。基于模型的材质种类,系统会自动推荐适当的支撑材料;自动识别连续倒扣面并创建包络体以用于支撑阻隔器;通过自适应线宽适配壁体和精细模型特征。同时,各种打印模式也满足了多样的打印策略需求,使用户能够完成常规、镜像与复制打印等。

无缝打印体验

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 集中了整个打印流程,实现无缝打印体验方面的重大进步。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向打印机发送打印任务,通过专用的功能与应用远程监控打印情况,并且可以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包括STEP,IGES,OBJ,STL,3MF等,这使得设计与打印的数据衔接更加流畅。

集中式打印工作流程提供无缝体验
集中式打印工作流程提供无缝体验

INTAMSYS NEO已于10月17日正式发布,用户可在INTAMSYS网站上完全免费下载使用,并在官网上找到远铸智能3D打印机和3D打印材料的更多信息(https://www.intamsys.cn/softwaredownload)。INTAMSUITE NEO 3D打印切片软件能够兼容所有的INTAMSYS 3D打印机,并将随最新的FUNMAT PRO 310一同交付。


]]>
拜耳与海利尔启动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在农业植保领域,国内外合作创新不仅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推陈出新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满足中国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10月18日,拜耳作物科学与海利尔药业集团(简称"海利尔")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促进国内外资源互补,在原药合作、创新化合物开发、产品联合登记、农药配方开发、产品委托生产、制剂独家代理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为更多中国种植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助力中国本土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强强联合,持续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当天,拜耳作物科学与海利尔在拜耳北京办公区隆重举办了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胡梦影与海利尔药业集团名誉董事长葛尧伦携双方高层,共同出席了活动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嘉宾还就日新月异的中国农业市场和技术创新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胡梦影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胡梦影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物料及种子业务采购副总裁蒋晓霞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物料及种子业务采购副总裁蒋晓霞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杭州供应中心负责人马吉深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杭州供应中心负责人马吉深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技术开发部总监常稳博士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技术开发部总监常稳博士与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签署合作协议

优势互补,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会议由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Alfonso Alba先生首先致辞,他谈到,非常高兴看到双方在以往的合作中收效甚丰,拜耳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如何与海利尔这样优秀的伙伴进一步紧密协作,实现长期共赢。展望未来,他期待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能够从中国扩展至全球市场,实现创新价值的进一步拓展。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胡梦影先生在致辞中谈到,拜耳作物科学一直以深耕中国农业市场、深入服务中国广大农户为己任。近年来,中国农业对创新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广大农户的植保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相信此次拜耳与海利尔的强强联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了解,形成优势资源的互补,并促生出更多的市场机遇。

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先生与海利尔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介绍了海利尔的企业概况、相关业务布局、研发优势以及与拜耳合作的展望。葛家成董事长兼总裁谈到,成为全球农化行业的引领者是海利尔的企业愿景。海利尔极其重视客户至上与研发创新,重视为合作伙伴带来价值,共同成长。拜耳与海利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是双方合作新的篇章,共享共荣共赢,实现"命运共同体"。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先生总结表示,双方团队的系统沟通和卓越的执行力,为未来的切实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今后的深入合作,能够进一步激发双方的创新潜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农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创新驱动,不断拓展在华合作"生态圈"

此前,拜耳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曾作出承诺,到2030年将支持和服务全球1亿小农户。为此,拜耳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与本土专业伙伴的合作,努力构建提供多样化产品的卓越能力。此次通过与海利尔建立战略合作,拜耳将得以进一步扩充创新产品线以及质优价廉可持续的中端产品线,助力中国农业降本增效,服务广大种植户实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丰收"。

此外,双方合作除独家代理等市场端合作外,进一步涉及原药合作与创新化合物研发,产品登记、配方开发与委托生产等方方面面,充分彰显了拜耳作物科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与信心,为促进拜耳加强和本土创新企业的合作、持续为经销商和农户提供差异化的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奠定更好的基础。自此,拜耳形成海外的拜耳全球专利化合物和国内的第三方创新开发共同驱动的基本格局。未来,拜耳希望不断扩大和完善在华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生态圈",推出更多覆盖面更广的作物保护产品与方案,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
华为郑宏杰:三大行动,加速迈向高阶自智网络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作为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ICT盛会之一,FutureNet Asia 2023于10月18日至19日在新加坡举行,超过300名ICT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围绕网络自动化与智能化话题共同探讨电信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大会期间,华为自动驾驶网络首席营销官郑宏杰发表了题为《价值创造、合作创新,加速迈向高阶自智网络》的主题演讲。郑宏杰表示:“当前自智网络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其标准化程度和商业进程正在加速落地。自智网络作为华为全面智能化战略的基础之一,将从标准合作、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三方面发力加速迈向高阶自智网络。”

  一、标准合作:驱动繁荣产业,引领商业成功

  产业依靠思想领导力牵引实践,聚焦产业引领、标准制定、扩大阵营三个方面;实践促成商业领先回馈产业,锚定场景创新、技术创新、价值闭环三个关键。通过产业+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有效带动,联合更多产业伙伴,构建持续繁荣的自智网络产业。

  二、技术创新:抓住大模型机遇,注入自智网络新动能

  基于华为AI软硬件平台及盘古基础大模型,叠加百亿Tokens通信专业语料及海量运维数据的增量训练和微调,构筑通信大模型,支撑各类场景化应用的AI创新,使能网络向高阶自智迈进,提升应用交互、决策协同的智能化水平。

  三、价值创造:打造系统级端到端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商业成功

  聚焦运营商生产流程中的端到端业务发放、端到端网络运维和全生命周期用户体验三大关键场景,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帮助客户实现业务快速上线,降低TTM;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MTTR;保障最终用户极致体验,提升满意度,降低离网率。

  自智网络已经从愿景规划走入规模部署,郑宏杰表示“华为将与客户和产业伙伴一同携手,纵向做深自智网络根技术,横向扩宽场景化解决方案,对准商业价值创造,加速迈向高阶自智网络”。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Check Point 推出开创性 SASE 解决方案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2023 年 10 月18日 ,Check Point® 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今日宣布推出 Quantum SASE。该解决方案集成了来自新收购的 Perimeter 81 公司的先进技术,可满足企业对统一用户体验、简化安全访问服务边缘 (SASE) 管理以及快速、安全浏览体验的需求,这款统一的 SASE 解决方案增强了 Check Point Infinity 架构,可提供更快速的的互联网安全防护、全网状零信任访问以及具备行业领先威胁防护能力的安全 SD-WAN;该发布进一步凸显了 Check Point 在高级云安全防护领域的领导地位。

随着混合办公模式的兴起,企业开始采用多种云服务,如今90%的企业在多云环境中运营。企业正在从本地互联网安全防护转向云端互联网安全防护。然而,无论在哪种场景中,所有流量都被重定向到一个位置进行检查,其延迟问题往往让用户倍感不便。Quantum SASE 解决方案通过一种混合方法解决了互联网安全延迟问题,该方法不仅提供对直接互联网访问的设备保护,而且还可在需要时使用云检测。因此,其互联网安全防护速度比市场上的其他解决方案快 2 倍。

Check Point 软件技术公司安全服务副总裁 Amit Bareket 表示:“随着数字领域和物理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需要采用一种全面、整合、协同的安全战略。凭借 Quantum SASE,Check Point将 成为用户首选的安全合作伙伴。Check Point 混合 SASE 解决方案由三个关键组件组成:设备网络保护、云端网络保护以及内置 SD-WAN 和物联网安全防护的统一安全网关。随着更多企业拥抱混合办公模式和云集成,Quantum SASE 将成为安全网络的未来。”

Quantum SASE 的主要特性包括:

增强的互联网访问:得益于云端和设备网络保护,可提供比竞争产品快 2 倍的互联网安全防护,并保证远程用户和分支机构访问的安全。这可确保本地化浏览体验,并提供更严格的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

零信任访问:高效可靠的系统可确保所有人拥有最低访问权限,无论他们位于何处或使用何种设备,同时用户、分支机构和应用之间的全网状连接可为访问提供便利。

易于部署:Quantum SASE 是公认的最易于实施的 SASE 解决方案,因一小时快捷部署和用户友好管理而著称。

优化的 SD-WAN 性能:丰富的特性,包括业界领先的 AI 威胁防御,流畅的互联网和网络连接,以及面向上万个应用的自动导向功能。该解决方案可通过无缝的链路故障转移和专用导向策略确保不间断的 Web 会议体验。

统一管理:作为一款单厂商 SASE,该解决方案面向整个本地和云端防火墙组合使用一个统一的控制台。

Check Point 致力于提供下一代 SASE 和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Quantum SASE 进一步提升了 Check Point Infinity 架构的价值,后者最近在 Forrester Wave™?:2023 年零信任平台提供商报告中被列入“领导者”行列。借助最快、最安全的下一代防火墙和 SASE,Check Point 可帮助企业有效抵御混合和云环境中的网络威胁。


]]>
Gartner发布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2023年10月17日-Gartner于今日发布2024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研究副总裁Bart Willemsen表示:“由于技术变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大胆采取行动并从战略上提高弹性,而不是采取临时措施。IT领导者的地位特殊,他们可以制定通过技术投资帮助企业在这些不确定性和压力下保持成功的战略规划。”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兼研究团队负责人Chris Howard表示:“IT领导者和其他高管必须评估战略技术趋势的影响与益处,但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并非易事。例如生成式AI和其他类型的AI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推动了若干趋势的发展,但要想通过长期使用AI获得业务价值,还需要采取严谨的方法广泛采用AI并注意风险。”

  2024年重要战略趋势包括:

  全民化的生成式AI(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

  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模型、云计算与开源的融合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全民化,使这些模型能够被全球工作者所用。到2026年,Gartner预测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而在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生成式AI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意味着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大型语言模型使企业能够通过丰富的语义理解,以对话的形式将员工与知识相连接。

  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ust,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I的全民化使得对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明确。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AI模型可能会迅速产生脱离控制的多重负面效应,抵消AI所带来的一切正面绩效和社会收益。AI TRiSM提供用于模型运维(ModelOps)、主动数据保护、AI特定安全、模型监控(包括对数据漂移、模型漂移和/或意外结果的监控)以及第三方模型和应用输入与输出风险控制的工具。

  Gartner预测,到2026年,采用AI TRiSM控制措施的企业将通过筛除多达80%的错误和非法信息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AI增强开发(AI-Augmented Development)

  AI增强开发指使用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AI技术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应用设计、编码和测试。AI辅助软件工程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开发团队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融入了AI的开发工具能够减少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活动,比如设计和组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应用等。

  智能应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Gartner将智能应用中的“智能”定义为自主做出适当响应的习得性适应能力。在许多用例中,这种智能被用于更好地增强工作或提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应用中的智能包含各种基于AI的服务,如机器学习、向量存储和连接数据等。因此,智能应用能够提供不断适应用户的体验。

  目前已存在对智能应用的明确需求。在2023年Gartner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高管调查中,26%的CEO认为对企业机构破坏力最大的风险是人才短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首要任务,而AI被认为是未来三年对他们所在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ugmented-Connected Workforce)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CWF)是一种优化员工价值的战略。加速并扩大人才规模的需求推动了ACWF的发展趋势。ACWF使用智能应用和员工队伍分析提供助力员工队伍体验、福祉和自身技能发展的日常环境与指导。同时,ACWF还能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业务成果和积极影响。

  到2027年底,25%的首席信息官(CIO)将使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计划将关键岗位的胜任时间缩短50%。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是一种使企业机构能够持续而统一地评估企业数字与物理资产可访问性、暴露情况和可利用性的务实系统性方法。根据威胁载体或业务项目(而非基础设施组件)调整CTEM评估和修复范围不仅能发现漏洞,还能发现无法修补的威胁。

  Gartner预测,到2026年,根据CTEM计划确定安全投资优先级别的企业机构将减少三分之二的漏洞。

  机器客户(Machine Customers)

  机器客户(也被称为“客户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协商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报酬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到2028年,将有150亿台联网产品具备成为客户的潜力,这一数字还将在之后的几年增加数十亿。到2030年,该增长趋势将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其重要性最终将超过数字商务的出现。在战略上应考虑为这些算法和设备提供便利乃至创造新型客户机器人的机会等。

  可持续技术(Sustainable Technology)

  可持续技术是一个数字解决方案框架,其用途是实现能够支持长期生态平衡与人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AI、加密货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正在引发人们对相关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关注。因此,提高使用IT时的效率、循环性与可持续性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27年,25%CIO的个人薪酬将与他们对可持续技术的影响挂钩。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平台工程是构建和运营自助式内部开发平台的一门学科。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由专门的产品团队创建和维护并通过与工具和流程对接来支持用户需求的层。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生产力和用户体验并加快业务价值的实现。

  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使用行业云平台(ICP)加速其业务计划,而2023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ICP通过可组合功能将底层SaaS、PaaS和IaaS服务整合成全套产品,推动与行业相关的业务成果。这些功能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打包业务功能库、组合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ICP是专为特定行业量身定制的云方案,可进一步满足企业机构的需求。


]]>
关于Kubernetes在生产中的应用,这十大要点ChatGPT不会说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作者: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董任远

  事实证明,生成式AI在许多相对基础的用例中已发挥作用,但是当它需要在技术方面给予更多指导时,表现又如何呢?

  在推出ChatGPT时,我们也和大家一样想将它给出的答案与常规网络搜索得到的答案进行比较。我们进行实验,询问技术问题并要求它回答具体内容。并非所有的回答都有效或正确,但我们仍非常认可其提供反馈以改进回答的能力。

  然后,我们向ChatGPT更具体地询问有关使用Kubernetes的建议。它提供了一份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的12项最佳实践清单,其中大部分都是正确且相关的。但当被要求将该列表扩展到50项最佳实践时,我们很快就发现,人类仍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我们如何使用Kubernetes

  JFrog在Kubernetes上运行其整体平台已有六年多的时间,使用的是主流云提供商(包括AWS、Azure和GCP)提供的托管Kubernetes服务。我们在全球30多个地区开展业务,每个地区都有多个Kubernetes集群。在中国,许多公司都在使用Kubernetes和其他AI赋能的解决方案来加强运营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在JFrog的案例中,Kubernetes主要用于运行工作负载和运行时任务,而非存储。JFrog采用云提供商提供的托管数据库和对象存储服务。Kubernetes基础设施由数千个节点组成,节点数量可根据自动扩展配置进行动态扩展或缩减。

  JFrog生产环境包括数十万个Pod(Kubernetes中最小的部署单元)。确切数量会随着Pod的创建或终止而变化;目前,约30万个Pod在我们全球生产环境中运行,因此需要管理的工作负载量巨大。

  我们经常发布新的应用程序版本、补丁和错误修复。我们实施一个内置系统来推出这些更新,包括在全面部署前进行适当的金丝雀(Canary)测试,以此保持连续的发布周期,并确保服务的稳定性。

  大多数使用过该服务的人都知道,ChatGPT明确给出免责声明,表明其所基于的数据并不完全是最新的。鉴于此,并考虑到上述背景之下的需求,在OpenAI更新其数据和算法之前,关于Kubernetes在生产中的现代化应用,以下十点是ChatGPT无法告知的:

  1.节点划分是门艺术

  节点划分涉及在较小的节点(可减少"爆炸半径")和较大的节点(可提高应用性能)之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根据工作负载要求(如CPU或内存优化)来使用不同的节点类型。调整容器资源,使其与节点的CPU与内存比率相匹配,可以优化资源利用率。

  也就是说,考虑到每个应用程序或服务的资源消耗模式各不相同,找到每个节点上合适的Pod数量也是一项均衡工作。使用Pod拓扑分布约束或节点反亲和性等技术在节点间分散负载以优化资源使用,有助于适应工作负载强度的变化。对于使用基于Kubernetes的云服务的大型企业,负载均衡和负载分发至关重要。

  2.保护Control Plane的重要性

  监控Kubernetes Control Plane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托管Kubernetes服务中。虽然云提供商能提供可靠的控制和均衡,但仍需要了解其局限性。应做好监控和警报,以确保Control Plane以最佳状态运行。Control Plane运行缓慢会严重影响集群行为,包括调度、升级和扩展操作。即使是托管服务,也存在需要考虑的限制。

  过度使用托管Control Plane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崩溃。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这也时刻提醒如果控制计划没有得到适当的监控和管理,它们就可能会不堪重负。

  3.如何维持应用程序正常运行时间

  确定关键服务的优先级可优化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时间。Pod优先级和服务质量决定了需要始终运行的高优先级应用程序;了解优先级有助于优化稳定性和性能。

  同时,Pod的反亲和性可防止同一服务的多个副本部署在同一节点上。这就避免单点故障,意味着如果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其他副本不会受到影响。

  还应采用为任务关键型应用程序创建专用节点池的方法。例如,为init Pod其他重要服务(如Prometheus)创建单独的节点池,可显著提高服务的稳定性和最终用户体验。

  4.需要制定扩展计划

  是否准备好处理双倍部署,以提供必要的容量增长,同时不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托管服务中的集群自动扩容功能可提供帮助,但了解集群规模限制也很重要。对我们来说,典型的集群规模约为100个节点;如果达到这一限制,我们就会启动另一个集群,而非勉强现有集群增长。

  还应该考虑纵向和横向的应用扩容。关键是要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在不过度消耗的情况下更好地利用资源。一般来说,横向扩容和复制工作负载更可取,但要注意其可能会影响数据库连接和存储。

  5.要为失败做好计划

  在应用基础架构的各个方面,为故障做规划已成为日常。需要开发能够应对应用程序故障、节点故障和集群故障等不同故障情况的方案。实施高可用性应用程序Pod及Pod反亲和性等策略有助于确保发生故障时的覆盖范围。

  每个机构都需要针对集群故障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当从故障中恢复时,受控和渐进的部署有助于避免资源不堪重负。

  6.确保交付流水线安全

  软件供应链总是易受错误和恶意行为者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流水线中的每一个步骤,避免在未仔细考虑外部工具和供应商可信度的情况下依赖它们。

  为保持对外部资源的控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扫描来自远程资源库的二进制文件,并使用软件成分分析(SCA)解决方案以对其进行验证。团队还应在整体流水线中应用质量和安全关卡,以确保用户和流水线本身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从而保障交付软件具有更高的质量。

  7.同时确保运行时间的安全

  使用准入控制器来执行规则(例如阻止黑名单版本的部署)有助于确保运行时间的安全。OPA Gatekeeper等工具有助于执行策略,如只允许受控的容器注册表进行部署。

  同时,建议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确保对Kubernetes集群的访问安全,其他运行时间保护解决方案可以实时识别和处理风险。命名空间隔离和网络策略有助于阻止横向移动并保护命名空间内的工作负载。可以考虑在隔离节点上运行关键应用程序,以降低容器逃逸场景的风险。

  8.确保环境安全

  确保环境安全意味着要假设网络始终会受到攻击。建议采用审计工具来检测群集和基础设施中的可疑活动,以及具有全面可见性和工作负载控制功能的运行时间保护。

  同类最佳的工具固然很好,但在出现警报或可疑活动时,还需要一个强大的事件响应团队,并制定明确的操作手册。与灾难恢复类似,应定期进行演习和实践。此外,由于外部视角和客观研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许多机构还会利用漏洞赏金,或由外部研究人员尝试入侵系统以发现漏洞。

  9.持续学习

  随着系统和流程的发展演进,需要通过收集历史性能数据来评估并采取行动,从而大力开展持续学习。小规模的持续改进很常见;过去相关的内容可能现在已不再相关。

  主动监控性能数据有助于发现某项服务中的内存或CPU泄漏,或第三方工具中的性能问题。通过积极评估数据的趋势和异常,能够提高对系统的理解和系统性能。相较于收到实时警报后再进行响应,这种主动监控和评估更具成效。

  10.人工操作是最薄弱的环节

  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动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这对于提升安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在安全方面,人工操作是最薄弱的环节。建议通过探索一系列可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找到最适合的个性化流程和定义。

  GitOps作为在将变更从开发阶段引入生产阶段时的一种的常用方法,为管理配置变更提供众所周知的合约和界面。类似的方法是为不同类型的配置使用多个仓库,尽管开发、登台和生产环境之间应该彼此相似,但至关重要的是其必须明确分离。

  展望未来

  AI赋能的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运营的复杂性,并自动化执行与管理环境、部署和故障排除有关的任务,因此为未来带来希望。即便如此,人类的判断也是不可替代的,对此应始终予以考量。

  如今,AI引擎依赖于公共知识,其中可能包含不准确、过时或不相关的信息,最终导致其给出错误的答案或建议。归根结底,运用常识并牢记AI的局限性至关重要。

  关于JFrog

  JFrog Lt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ROG)的使命是创造一个从开发人员到设备之间畅通无阻的软件交付世界。秉承“流式软件”的理念,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是统一的记录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安全地构建、管理和分发软件,确保软件可用、可追溯和防篡改。集成的安全功能还有助于发现和抵御威胁和漏洞并加以补救。JFrog的混合、通用、多云平台可以作为跨多个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自托管和SaaS服务。全球数百万用户和7000多名客户,包括大多数财富100强企业,依靠JFrog解决方案安全地开展数字化转型。

]]>
华星光电张晶:5G+裸眼3D深度融合,使能沉浸式显示交互新体验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当前裸眼3D产业备受瞩目,10月11日,在2023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深圳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立体显示项目负责人张晶表示,随着5G技术的迭代演进,与其深度融合发展裸眼3D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显示交互的全新体验。

  与时俱进,裸眼3D引领数字潮流

  3D显示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5G时代,裸眼3D技术开始引领数字潮流,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教育、培训、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满足行业人士对空间信息的诉求,提高其工作效率。例如在医疗领域,在同样的手术条件下,3D显示可以帮助医生缩短手术时间30%~40%。

  张晶表示,随着3D显示的商用规模不断扩大,裸眼3D的应用市场已从智慧医疗等特殊专业领域延伸到普通商用领域,如实时通讯和普通消费产品。裸眼3D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3D显示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不同阶段,均致力于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张晶表示,人们在三维空间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双眼视差、运动视差和单眼视差。过去3D显示仅支持双目视差,用户使用3D设备时,两只眼睛的焦点不一致,往往导致用户眩晕、疲劳,观看体验并不好。而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开始关注运动视差和单目视差,以改善用户的观看体验。实践证明,支持单目视差的新型3D显示设备可以解决这些痛点,用户可以更加舒适地使用3D设备,畅享沉浸式的显示交互新体验。

  深度赋能,5G/5G-A助力裸眼3D“提档加速”

  华星光电从2018年开始研究光场3D显示技术,目前已在裸眼3D显示上实现了运动视差的功能,在8K的屏幕上实现了单目视差的功能。2021年,华星光电开发了单视角的光场显示,能够实现双目视差和运动视差,2022年,华星光电对该显示进行升级,支持多个视角。同时,华星光电还探索了3D显示中的XR应用,张晶表示,华星光电结合眼部追踪手势识别算法、3D算法,构建了悬浮触控实时交互系统,用户可以用手势与3D模型交互,且不用触摸屏幕以及任何辅助工具。

  可以看到,3D显示正给人们更具冲击感的显示交互体验,而这背后离不开高速传输网络的支持。张晶表示,分辨率越高,3D显示的效果越清晰、逼真,但与此同时3D显示的信息量会大规模增长,海量信息的传输对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线应用也需要低时延和高清晰度,传统网络很难满足如此高的信息传输要求,但5G/5G-A的出现正将3D显示带入现实。

  张晶表示,相信借助5G/5G-A网络能力,未来会孵化出更多的裸眼3D应用,加速裸眼3D移动应用规模化发展,开启沉浸式体验的全新时代。华星光电也将进一步优化显示效果,开发更多的应用和产品,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
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高效设计与全面检测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近日,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GMPI)专家现场审核验证,成功获得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认可。这一认可的取得标志着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持续努力和卓越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实验室的设计理念、检测功能以及其对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领域的影响。

  先进设计:兼顾空间利用与高效运行

  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的设计背后蕴含着先进的理念。在中央空调领域,冷水机组的体积较大,涉及多个检测环节,因此对实验室空间的利用和检测动线的设计提出了高要求。为应对这一挑战,该实验室采用了巢式布局的设计,通过精心规划实验室内部的布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样机运转效率,同时节约试验场地。这使得实验室内部的功能区域得以充分发挥,创造了一个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密集实验室集群设计的成功案例。

  在能源利用方面,该实验室通过“五集中”设计,即集中供电、集中供冷、集中供盐、集中控制、集中试验,实现了各类试验资源的高效分配与补充。这一设计不仅降低了冷却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注重能源效率和环保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格力电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

  全面检测:满足多系统需求

  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全面的检测功能。该实验室的最大测试能力高达6500RT,是一个“一室三用”的多系统综合实验室。它主要面向大型水冷离心机和螺杆机的整机系统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检测。

  除了其先进的设计理念,格力冷水机组实验室还具备多种测试功能,包括水系统、组合系统、低温介质系统、高压电系统等。单单这一个水冷实验室就可以替代三套以上常规实验室的测试功能,可谓“一间实验室,也是三间实验室”。这种全面的检测能力使得该实验室能够满足多种空调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需求,为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格力电器的技术深耕

  根据历年数据显示,格力中央空调品牌的销售规模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一连续的领先地位得益于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领域的技术深耕。水冷机组作为中央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对于整个行业的进步至关重要。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的先进设施和检测设备为其技术探索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使其能够不断创新、持续优化产品。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格力电器为中央空调领域未来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实验室将继续推动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应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

  结论

  格力电器6500RT水冷综合实验室的成功认可代表了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领域持续创新和技术深耕的成果。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全面的检测功能以及对格力电器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都为中央空调行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领域的技术创新,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机器人自动化装载:提升自动测量效率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在现代制造业中,自动化已经成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核心趋势之一。为满足客户对重复测量自动化的需求,Mahr Group马尔集团(https://www.mahr.cn/)工程解决方案(MES)推出了一项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自动化装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将自动测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无需操作员介入,大幅提高了测量站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总体成本。

1

  (图片来源于Mahr马尔集团官网)


  Mahr马尔集团最近在Control 2023展会上首次展示了他们全新开发的MarSurf轮廓和粗糙度测量站。这项技术创新对那些需要连续和及时检测大量重复性工件的客户来说,带来了显著的好处。

  机器人的自动工作流程

  这套系统包含一个工件存储单元,内置了可拉出的料仓,存放着待测工件。MarSurf测量站紧邻工件库,侧面连接着一个机器人手臂,使得机器人能够轻松靠近料仓。机器人运用夹钳拉出一个工件,这些夹钳专为准确适应3D打印而设计。随后,它将工件放置在MarSurf设备的工件架上,测量过程随即启动。测量完成后,机器人将工件放回工件库。

2

  (图片来源于知乎)


  Mahr马尔集团自动化系统为客户带来了众多优势

  节省空间:与标准测量站占用的空间相当,不需要额外的场地。

  解放操作员:由于机器人的自动装载,操作员不再需要在测量站附近等待或参与装载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设备利用率:自动装载系统显著提高了测量设备的利用率,甚至可以支持三班倒的生产方式。

  多功能适用性:根据不同的应用,该系统还可以同时进行装载和测量,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此外,机器人非常容易重新编程,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总的来说,这项自动装载技术为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成本效益和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有望提高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3

  (图片来源于Mahr马尔集团官网


  Mahr马尔工程解决方案的全球总监Axel Binder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计划为MarSurf测量站引入机器人技术,但我们也正在考虑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其他测量站,例如MarForm MMQ系列用于形状测量。这一创新技术将成为未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制造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这一自动装载系统标志着自动测量技术的未来,为制造商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生产解决方案,助力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
甲骨文与红帽深化合作,将 Red Hat OpenShift 引入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甲骨文公司宣布与全球知名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红帽公司扩大合作关系,为客户在Oralce云基础设施远程软件服务(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上部署应用时提供更多选择。Red Hat OpenShift是一个由Kubernetes驱动的混合云应用平台,适用于设计、构建和部署云原生应用。此次深化合作是对Red Hat OpenShift的支持和认证,使其能够在OCI上运行。

1

  通过使用经过认证的Red Hat OpenShift Platform Plus、Red Hat OpenShift Kubernetes Engine,基于OCI的Red Hat OpenShift可进行由客户管理的安装,并在OCI Compute的虚拟机和裸金属实例上运行。如此一来,凭借Oracle和红帽的共同测试、认证和支持,客户可以放心地在基于OCI部署的Red Hat OpenShift上安装和运行工作负载。此外,在本地数据中心运行Red Hat OpenShift的客户可以更轻松地将这些环境迁移到OCI。为了帮助客户解决潜在问题,现有的透明联合支持协议可确保客户与红帽和Oracle的支持团队保持联系。

  OCI的Distributed Cloud在45个区域提供100多种服务,包括面向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Oracle Cloud for Government;部署在客户控制中心的OCI Dedicated Regions;由合作伙伴提供支持的Oracle Alloy区域;以及Oracle EU Sovereign Cloud。每个产品和服务皆提供经过Red Hat OpenShift认证的OCI Compute配置,以及具有服务级别协议的企业云技术,以实现更高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和性能。这样一来,Red Hat OpenShift工作负载就能够利用OCI Compute灵活配置实现合适的性能,利用OCI Compute裸金属配置实现高性能,利用OCI Block Storage自动优化容量来实现经济高效的可扩展性。

  客户可以根据法规合规性、性能和成本效益的需求,选择在合适的地理位置运行基于OCI的RedHat OpenShift环境。这种灵活性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监管环境较为复杂(例如电信、财务和医疗卫生行业)以及跨多个司法管辖区的组织而言。

  2023年1月,官方宣布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可作为受支持的操作系统在OCI上运行。在这个基础上,基于OCI的Red Hat OpenShift获得了认证和支持。现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也通过了认证,不仅支持在OCI裸金属服务器和Oracle VMware Cloud Solution上运行工作负载,还支持OCI灵活的虚拟机,以后正式发布时也将支持Red Hat OpenShift认证。此外,作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订阅的一部分,客户现在可以使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映像生成器,为OCI创建定制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金牌映像,以支持各种应用工作负载和安全合规性要求。

  红帽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Ashesh Badani表示:“红帽和甲骨文将持续努力,把OCI的客户选择和灵活性带给到我们庞大的全球客户群。OCI上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和Red Hat OpenShift为客户提供了在OCI上大规模构建、部署和管理企业应用的强大功能,不仅能够更快地取得成果,还更易于管理,让客户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选择控制级别和安全性。”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Karan Batta表示:“许多企业正在迁移到OCI,以利用这个平台的高性能、安全且低成本的服务。在OCI上获得全面认证和支持的Red Hat OpenShift,让Red Hat OpenShift客户能够在OCI Distributed Cloud上轻松简单地运行工作负载。”


]]>
埃森哲《2023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中国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不均,应当全面推进转型,开创竞争新前沿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发现,挤压式转型和行业颠覆程度不断加剧,只有少部分中国企业能够持续、多维度地深化转型战略,为下一阶段的转型和增长做好准备。

埃森哲连续六年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第一研究所)合作,持续跟踪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今年的研究中,埃森哲对指数框架和指标进行了升级,更全面地反映在技术变革、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影响下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重塑进程。最新的研究框架涵盖了五大关键维度,即:开创竞争新前沿、全局性拉通、打造数字核心、融入可持续、释放人才力量。

今年的研究覆盖了来自八个行业的550余家中国企业。报告指出,仅2%的受访企业通过打造数字核心能力重塑各业务和各职能,致力开创竞争新前沿,成为企业变革道路上的"重塑者"。同时,技术在重塑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有46%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将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增加投资。

埃森哲升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框架和指标,五大能力引领中国企业重塑进程。
埃森哲升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框架和指标,五大能力引领中国企业重塑进程。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朱虹表示:"如今,持续的市场颠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企业要在多个领域以更快的速度持续推进转型,从多维度思考业务和使命,建立全新标尺,并赋能各利益相关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不断演进,企业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转型,持之以恒地打造数字核心能力,尽快踏上企业重塑的新征程。"

研究显示,在关键数字化能力上,中国企业的表现并不均衡。例如,中国企业在优化运营领域精耕细作,得分为58分(以未来理想企业的满分100分计),而在打造数字核心、释放人才力量等指标上的得分偏低(低于40分)。

同时,大部分中国企业仍只关注单一的业务转型,尚未认识到企业重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只有22%的受访中国企业全面考量转型部署,不到三成(28%)的企业认可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进化。报告指出,企业需要在组织上下形成转型合力,方能应对不确定性,达成新的增长,引领全方位价值。

朱虹补充道:"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快速响应,扎实推进,动态追踪调整,以驾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看到,重塑者在组织里进行规模化创新,在行业内突破最佳实践,在社会上推行多方共赢的关键举措。他们所实现的财务价值是其他企业的 1.3 倍,并且在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人才体验等360°价值。"

报告建议企业在五个领域采取行动,持续且全面地推进转型,开启重塑之路:

  • 敢为人先,重新定义竞争新前沿"重塑者"将重塑战略覆盖到企业全业务和各职能,持续创新,推动所在行业不断进步。目前,只有少数中国企业制定了新的行业目标(14%),或只将目标局限于当前市场和竞争者(66%)。

  • 全局视角,建设全企业协同:企业需纵观全局,集人员、流程和数据之力,提升决策效率和响应,实现整体转型的多维价值。研究显示,有20%的中国企业开始持续强化跨部门或跨职能的能力建设,而仍有37%的中国企业在进行单一职能部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 数字核心,实现业务敏捷与技术韧性企业应当以云为先构建基础设施,同时搭建大语言模型(LLM)所需的现代化数据平台,实现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和应用,以及有效应对安全风险。未来一至两年,有37%的企业计划投资云技术,36%的企业希望投资安全领域。

  • 绿色升级,强化可持续创新业务:可持续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重塑者"致力于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业务及运营转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推进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 全员参与,构建未来型人才资产人才战略已成为企业重塑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提升团队的技能水平,使数据、技术和人才形成合力。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52%),只有三成(33%)的中国企业认同这一点。


]]>
Automation Anywhere推出扩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自动化平台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Imagine 2023 -- 智能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Automation Anywhere今天宣布对其自动化成功平台进行历史性扩展,使企业能够加速转型之旅,并使人工智能在整个组织中安全地发挥作用。 Automation Anywhere的新工具和增强功能可在每个团队、系统和流程中提供AI驱动式自动化。 在Imagine 2023期间,该公司推出了新的"负责任人工智能层",并宣布了四项关键产品更新,包括全新的自动驾驶,可利用生成式AI的力量,支持从流程发现的端到端自动化快速开发。 该公司还宣布了针对商业用户的自动化副驾驶、自动机的自动化副驾驶和文档自动化的新扩展功能。 

Automation Anywhere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ihir Shukla表示:"生成式AI和智能自动化的结合代表了我们这一代最具变革意义的技术转变。 每家公司、每个团队、每个人都将能够重新构想他们的工作系统,并对阻碍其工作的流程实现自动化。 拥有人工智能和智能自动化能力的优秀人才将给其组织带来绝对的变革,因为他们可以提高生产率、创造力并加速业务发展。"

新的、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层

这些创新的基础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层,其中包括在领先的大语言模型之上开发的新的自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化模型,并使用来自数百万个自动化的匿名化元数据进行训练。 此种新的人工智能层还包括其他AI工具以及安全和治理能力,这将是下一代自动化开发的核心。 

美国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Osaic数字自动化副总裁Matt Ham表示:"自动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结合力量有望帮助我们释放整个组织的生产率,而Automation Anywhere使我们能够极大地加快我们的转型之旅。 自动化成功平台使我们能够为11,000名财务顾问和2,500名员工提供新的智能自动化服务。 我们相信持续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新的自动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释放新的机会来增强我们的客户和员工体验,包括面向业务用户的自动化副驾驶、针对复杂表单的智能文档自动化以及下一代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其中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人员可以无缝地工作和协作。"

加快企业用户的生产率

以2023年6月宣布的第一波生成式AI创新为基础,Automation Anywhere面向企业用户的自动化副驾驶和文档自动化解决方案现已与生成式AI一起使用,并已扩展到包括新的用例和大语言模型集成功能。

  • 业用户的自动化副驾驶可将自动化直接无缝嵌入业务或网络应用中。 现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化副驾驶可以处理以前无法实现的用例,包括客户服务团队的电子邮件分类和路由、银行部门的反洗钱警报和报告,以及为医疗保健患者生成就诊后摘要。 自动化副驾驶还可作为负责任AI使用的关键内置护罩,控制业务团队与生成式AI的互动。

  • 文档自动化是一种智能文档处理解决方案,现已设计用于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更快地理解、提取和汇总数据。 它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件类型和供应链用例,如运单、包装单、采购订单和合同,从而将人工数据处理时间缩短达80%,并提高团队的生产率。

派拉蒙企业解决方案、平台和超自动化服务总监Srikanth Haridoss表示:"我们已与Automation Anywhere合作,为我们的企业带来生成式AI和自动化,帮助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 我们的合作关系将继续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机会,使我们的系统和流程在整个业务扩展过程中实现自动化。"

加速自动机和开发速度

自动机和自动驾驶仪产品的自动化副驾驶由生成式AI提供支持,可显著将自动化到投资回报率的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分钟。 自动机自动化副驾驶今天提供测试版本,并预计将于2024年初推出。 自动驾驶仪将于2024年初推出。

  • 动驾驶仪可利用生成式AI的力量自动获取新的自动化机会,并将其转化为端到端自动化。 自动驾驶仪可将流程发现、卓越中心管理器和自动机自动化副驾驶拼接在一起,实现更快的自动化开发。 这项新功能使组织和团队能够通过简化业务和自动化团队之间长达数月的沟通和协作流程,在几分钟内从流程发现到自动化创建,从而实现无缝统一的体验。 这使企业能够通过帮助快速了解整个公司不断变化的流程并在新需求出现时开发新的自动化来在当今充满活力的业务环境中保持敏捷性。

  • 动机自动化副驾驶可为大众和专业开发人员赋能,将自然语言提示转化为端到端自动化,从而降低每个团队自动化的障碍。 Automation Anywhere早在今年春季就宣布过,现在推出包括带生成式AI记录器在内的功能,通过应用更改实现自动化支持,从而将自然语言命令转化为个性化自动化,并提出下一步行动建议,这可就自动化工作流程中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实时建议。 

国际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研究项目副总裁Maureen Fleming表示:"基因人工智能将至少以三种主要方式与自动化相结合,使工人更容易获得自动化的好处。 基因人工智能将扩展可实现自动化的内容,并提供建议和互动回答问题,帮助团队更高效、更准确地完成工作。 基因人工智能还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员工驱动的互动自动化实现自动化长尾,实现个人和团队自动化。"

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治理和最佳实践负责任地扩展规模

在Imagine 2023,Automation Anywhere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AI工具、治理和最佳实践,作为我们负责任AI层的一部分。 这套强大的功能旨在帮助没有庞大数据科学家或AI开发人员团队的组织建立和扩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并配备所需的护罩。 这些新工具和功能将于2024年初推出。

人工智能工具、治理和最佳实践:

  • 模型选择:用户可以管理各种提供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Automation Anywhere的开放平台可以安全地集成这些模型。 安全的客户案例可确保所有处理都在客户管理的租户内进行,并对数据进行加密。

  • 测试与优化:用户测试模型和提示工具将帮助他们为特定用例获得最佳结果。 这还包括通过产品内关于如何微调的指导来提高性能的能力。

  • 提示模板:用户可从每个模型的提示模板库开始,或者开发自己的提示模板。 这些面向企业的可重复使用和管理模板使用户更容易获得所需的结果。  

  • 数据隐私控制:可定制控制为企业提供额外的保护层,包括一系列数据遮护功能,以确保敏感数据仍然处于您的控制和环境中。 在确保数据隐私的提示范围内自信地管理模型使用和遮护敏感客户数据。

  • 监控和审计:一套新的生成式AI分析和审计工具集成到指挥中心,用户可以监控模型性能并检查数据隐私是否受到侵犯。

除了新的自动化工具浪潮之外,Automation Anywhere还在扩大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引入与Google Cloud和AWS等的增强集成。 该公司通过Pathfinder社区扩大用户支持,包括新的生成式AI社区小组、生成式AI技能助推器系列以及专家主导的AI超扩展指导,从而进一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
Intrum 选择 Cognizant 为其数字转型提供支持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Cognizant(纳斯达克代码:CTSH)今日宣布,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信用管理服务公司 Intrum 已选择該公司为其信用管理技术平台提供端到端数字集成和核心现代化服务。这一合作将使 Intrum 联络中心的员工能够获得可操作的数据驱动型洞察力,并利用人类同理心和判断力,为其泛欧洲交付中心的债务客户提供更好的建议,以此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提供支持。

根据新近达成的一份多年期协议,Cognizant 预计将与 Intrum 的员工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搭建一个核心数字系统,其中包括实施新的集成层。该系统旨在帮助 Intrum 减少总拥有成本,加速集成平台的现代化转型,并建立一支灵活的数字服务团队,以满足遍布欧洲 20 个国家的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因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而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的客户。

此外,Cognizant 的服务将进一步简化公司和个人的债务管理和重组流程,让 Intrum 能够面向客户的整体贷款组合提供全面的债务管理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面向特定的贷款组件提供服务。通过这些技术改进,Intrum 有望能够更及时地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债务服务机会,从而更有可能完成对额外服务的追加销售和交叉销售。不仅如此,现代化的策略还将提高交易处理量,其中包括跨多个门户和渠道的支付、客户查询和报表,从而优化客户查询的周转时间、债务管理和客户满意度。

"在宏观经济面临挑战的时期,我们需要确保能够满足客户对公平且诚信的收款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Intrum 成熟和新兴市场及斯堪的纳维亚全球 IT 部的 Ronald Reurink 说道,"作为行业领导者,我们致力于不断进步,以竭尽所能同时为我们的商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越来越注重卓越运营,以确保我们的资源和工具的高度有效性。凭借专家级的数字转型服务,Cognizant 正在帮助 Intrum 开发世界级的技术平台,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无缝衔接且友好的客户支持。"

"在全球经济面临逆风时,信用管理行业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因此,行业必须向前发展,完成数字化转型,从而能够以简单、高效和数据驱动的方式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Cognizant 的瑞典国家经理 Mats Johard 表示,"在与 Intrum 合作中,我们将综合利用我们的技术专长、人类同理心和洞察力,为这个复杂的行业开发并交付创新型解决方案。能够与 Intrum 开展合作,并通过新的核心数字系统帮助其加速现代化转型,对此我们感到很高兴。"


]]>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终端厂商在AIGC时代需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手段应对安全挑战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安全风险往往是共生发展的。

作为端侧最核心的屏障,终端厂商肩负着用户安全的护城河角色。在近期召开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中国站活动上,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带来了vivo整体安全战略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AIGC安全挑战的思考。

(图: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智慧终端和智慧服务构建vivo核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vivo终端产品已经开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亿活跃的vivo手机用户,全球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点超过32万个。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厂商中的重要一极。

鲁京辉表示,vivo目标是以设计和驱动来创造伟大的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作为主要的载体,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终端厂商,安全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vivo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我们要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守法合规作为企业研发经营活动中绝对不可以触碰的红线和基本底线,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京辉在vivo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vivo全球数据保护官。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的底层架构。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二者是人工智能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vivo七大安全战略——PROTECT

鲁京辉介绍vivo的安全战略是缩写为“PROTECT”,由七个方面抽取的字母组成的:

第一,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数据风险管理。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安全工作,核心点就是是不是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第三,产品对象安全。

第四,关键安全技术。在做好所有工作以后,都要有相应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关键安全技术的使能和赋能。

第五和第六,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研发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是通过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来去实现的。

第七,安全攻防。

黑灰产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鲁京辉提到一个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整个产值大概10万亿,其中有20%到30%最后进入黑灰产。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黑灰产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是业务驱动数据的时代,现在是数据驱动业务。智能手机成为toC消费者生态中的集中点。用户大量的交互行为,是通过手机这个载体来完成。

鲁京辉坦言,对抗黑灰产生态非常复杂,手机厂商在其中是一个关键的点。因为手机厂商不光提供一个硬件设备,也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需要支撑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支付类、广告服务、视频、游戏等,背后的链条是非常复杂。

vivo在黑灰产上是坚决打击、坚决抵抗。其PROTECT战略最后一个“T”就是攻防,vivo每个月能够识别出的欺诈行为,帮助消费者挽回的损失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千镜安全范式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vivo的整体安全技术主架是以千镜安全范式闻名于行业。虽然普通用户并不了解这一底层安全核心。但vivo多年来已经构建从底层芯片、内核操作系统、框架、应用等四个层级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这一范式的核心的主轴,是可信,包括底层硬件的可信根,包括Kernel内核和系统级可信执行环境,框架层提供的可信度量,应用上层的可信交互,以可信去勾连整个千镜安全架构。

vivo通过不同的技术服务形态去推动赋能行业,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生态。这个核心点是通过一些安全能力的开放,包括基于千镜架构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可信度量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过程中,智能手机厂商核心的价值点是什么?鲁京辉认为要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提供的“护城河”的能力,去构建相应能力,同时赋能于合作伙伴。通过可信环境的构建,对可信度量的结果去赋能支付类、社交类、游戏类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实现端云安全一体

vivo不仅是提供智能终端,还提供智慧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一定是端管云结合的。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很重要在于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满足端管云整个安全服务生态。

在谈及与亚马逊科技的合作,鲁京辉表示核心点是希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去构建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vivo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可靠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安全合规认证。当企业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已经获得的相关的国际认证,为出海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vivo海外拓展的效率。

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过程中,vivo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多种安全服务,例如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Amazon GuardDuty)、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Amazon IAM)、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Amazon WAF)、数据保护与隐私(Amazon CloudTrail)和风险管控及合规(Amazon Trusted Advisor)等相关服务,去构建相应的云上数据安全。

与生态各方合作应对大模型AI时代的安全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终端厂商,vivo已经感受到大模型AI时代安全冲击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模型生成的各种诈骗剧本,各类更为高明的欺诈。

鲁京辉认为,过去的一些安全防护手段,在AI时代下不太好用了,需要与时俱进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应对。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解决内生安全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内容安全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运行安全的问题。

第四,要解决合规性的问题。

对于内生安全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相应管理的基线、管理的流程/制度/规范/工具支撑,要做好数据源头的可控,保证数据是无毒无害的,用相关的技术去支撑保证。

包括端侧和云端要做的必要工作,包括过去存量数据安全体系的优化和基于AI的安全推理的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引用。vivo聚焦于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的工作。

此外一些工作通过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服务厂商的赋能,共同来构建。因为单纯一个终端厂商,是无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的。

在回答199IT关于千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时,鲁京辉表示千镜架构是端侧安全能力的整合。作为手机制造商,整体去看移动互联网生态,一定是端管云的生态。在端管云整个生态链分析中,vivo作为智能终端的提供者,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者能够形成竞争力和护城河的角色,从安全维度看一定是做好手机。

“vivo手机是用户直接的服务载体和交互的门户,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必须做好所提供的手机智能终端是安全可信的。在构建千镜架构的时候,其核心点是在端侧先去解决端侧可信环境。因为vivo有一个隐私保护三原则:数据最少化、透明可控、敏感数据端侧处理,这是作为智能终端厂商首需要做好的工作。”

鲁京辉这一番肺腑之言体现了vivo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以用户利益为根基,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
Veeam洞察:在勒索软件浪潮中重塑恢复能力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作者:Edwin Weijdema,Veeam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首席技术官兼首席网络安全技术专家

  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勒索软件的风险。虽然这肯定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勒索软件的攻击次数和破坏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级别。我们经常听到受影响的公司说,虽然他们知道被攻击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但实际情况甚至超出了他们最糟糕的设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企业没能充分做好从被攻击后恢复的准备。

  在最近一份关于数据保护和勒索软件恢复的报告中,多达85%的企业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他们至少受到过一次勒索软件的攻击。在49%的公司中,黑客已经作案两到三次。在17%的案例中,甚至出现过四次或更多次。这些惊人的统计数据清楚地说明了一件事:每个企业都应该随时做好可能会被网络攻击的准备。

  更加关注勒索软件本身并不是解决办法。企业已经过度关注了这个单一的概念,导致无法把握更大的局势。因为不仅有很多比勒索软件危害更大的其它方式,他们会为发起成功且有毁灭性的攻击开路,而且在攻击发生时,黑客往往已经在公司系统中肆无忌惮地窥探了数月至数年,然后才放出勒索软件本身。为了更好地应对,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勒索软件攻击前的运作。

  系统中的不速之客

  事实上,勒索软件的出现只是攻击周期的最后一环。这是攻击者走出幕后现形的时刻。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黑客很有可能此时也在监视着你的企业系统。此外,并非所有网络攻击者都有意图发动勒索软件。只要不被发现,他们就可以查看和窃取敏感信息,这比支付赎金换取加密数据或系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大。

  典型的攻击始于观察阶段,黑客会在企业中寻找有趣的目标。然后,他们发送网络钓鱼来创建入口点。他们可以自己使用这些入口,但也可以很容易地将其转售给其他网络犯罪分子,这些网络犯罪分子则通过内部渠道传播网络钓鱼,以获得更多的访问权限和特权。就像我们看不到他们一样,黑客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就像走在黑暗的酒店里,逐渐发现前台、厨房和电梯在哪里。一路上,他们接管机器,尽可能多地去禁用安全机制。

  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黑客们在您的企业中越来越来去自如。在开始发动勒索软件之前,他们已经在攻击的每个阶段都添加了恶意软件。当然,他们也会额外关注您的备份,因为您的企业可以利用它们快速恢复,这样还可以绕过任何赎金要求。在攻击发生后,彻底清理恶意软件也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黑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卷土重来,对企业进行第二次攻击。

  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减少网络攻击的影响了吗?虽然没有可以让奇迹发生的解决方案,但我们至少应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为此,每家公司都应制定可靠的灾难恢复计划。我们过去对这些事并不太关注,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许多灾难(如大洪水)每一百年才会发生一次。然而,网络攻击的概率要高得多。与其他灾难一样,这种攻击需要强有力的危机管理、清晰的沟通,和能够迅速做出决策的危机团队。

  因此,一个好的网络恢复计划不仅要关注IT部门和企业的技术部分,还要关注现代公司成功公式中的另外两个要素:人员和流程。在数字化社会中,我们需要扩大这三大支柱之间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真正提高其复原力,并在遭受任何灾难或挫折(包括勒索软件攻击)后迅速恢复。

  情况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

  我们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结束本次反思。坏消息是:勒索软件目前尚未达到顶峰。正如上述报告所显示的,我们正在遵循这样一种趋势,即情况必须先变得更加严重,然后才能有所改善。好消息是,转机终将到来。也许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企业就会吸取教训,知道在灾难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从而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

  当然,网络攻击总会造成混乱,但有了强有力的应急计划,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混乱,并确保数据可恢复。前提是我们要摆脱围绕网络犯罪的"浪漫化/天真化"的氛围,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很多时候,网络犯罪被认为是一个读起来令人兴奋的话题,就像悬疑电影一样,但我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黑客是伤害许多人的罪犯。因此,勒索软件是一种残酷的犯罪形式,我们必须一起彻底打击。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京东工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近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京东工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优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MRO(维护、修理和运营)物料采购流程。协议约定,通过京东工业“全链解决方案”,服务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打造数字化的MRO采购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集团一般采购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桑杰丰,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工业行业大客户部总经理陈鄂生出席签约仪式。

1

  大众汽车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最早、最成功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伴随中国汽车工业成长近四十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大众汽车集团不仅业务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也在中国本土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MRO物料天然具备长尾商品多、临时性采购多、需求不固定等特点。为更好地推进MRO采购管理的统一化、数字化和供应链的降本增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京东工业计划借助京东工业“全链解决方案”,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建立线上MRO采购入口,实现匹配、下单、审批、执行、交付、结算的一站式线上采购和数字化管理,大幅度提高MRO采购效率,并进一步推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般采购的数字化转型,为集团管理旗下实体需求、预算规划和效率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京东工业的采购大脑也会对MRO的出库数量、出库次数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给出一个补库周期内的均耗量以及建议补库水位、补库周期,实现“算法备货少而不缺”,进一步降低MRO的库存成本。

  双方首批合作预计将覆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旗下在华七个实体,涵盖超过14000种SKU,包括汽车实验仪器仪表设备、研发测试设备、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办公用品等众多专业MRO品类。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桑杰丰表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快速转型,采购环节是确保取得战略成功的关键之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致力于推动采购领域转型,以创新的本土化解决方案满足本土需求。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工业行业大客户部总经理陈鄂生表示,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供应链体系高度复杂,要改善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仅靠局部的数字化是难以实现的。京东工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服务汽车制造业,不断完善行业专属的供应链全链解决方案。京东工业希望连同合作伙伴打造一条横跨不同行业、兼容不同类型物料的数字高速公路,让数据多流动、让商品少跑动,推动供应链的畅通无阻。


]]>
Infor观点:区块链技术与时尚产业的未来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在当今社会,信息过量现象普遍存在。与其它行业一样,时尚行业中的几乎所有品牌及其供应商都面临着提高透明度的要求,以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对质量、可持续性、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期望。

  在过去的几年内,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作为支撑加密货币的基础技术,拥有几乎无限的潜在应用场景。时尚行业也开始探索其在解决时尚供应链中的复杂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

  区块链由一个分散的数字分类账组成的,它能够提供安全透明的单一版本真相供多方使用。每个发布到这个安全分类账上的数据块都经过验证并带有时间戳,还可以包含地理位置详细信息。这种可验证的数字信息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包括确保商品来源、可追溯性和真实性,而这正是实施和执行可持续时尚所必需的。

  区块链还有助于加快交易处理速度,帮助更准确地跟踪库存,并降低假冒产品出现的可能性。根据奥本大学RFID实验室在2019年开展的一项研究,通过消除索赔、缩水和假冒等问题,能够实现高达1810亿美元的商业价值。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采用一致的序列化数据,并要求将其作为产品开发流程的一部分。整个时尚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也在安装基础设施,以收集流经所有分销渠道的产品的序列化信息。Infor CloudSuite Fashion可以帮助企业在核心系统增加可追溯性和序列化功能,但要使整个行业完全接受区块链的功能以提高可视性和更好地协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nfor作为为特定行业提供商业云软件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为重点行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雅戈尔、雅莹、太平鸟、Red Wing Shoe等都采用Infor Fashion软件。其中Red Wing Shoe与Infor合作超过11年,将其曾需大规模修改的软件系统替换为可配置的时尚业专用ERP解决方案,可完全满足时尚业特定需求。由于可提供丰富的样式、尺寸和宽度,Infor软件使Red Wing获得了所需的灵活性,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时尚界不断拓展业务。

1

  (作者: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鹿崇)


  关于作者:

  鹿崇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现任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有超过20年的实战经验。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鹿崇先生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统工程师、SSA上海公司任职商业顾问,还曾在迅达电梯担任过项目负责人。


]]>
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生成式AI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五年前,当亚马逊科技在企业里面开始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部门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业务。谁也没有想到,生成式AI在不到一年就点燃了整个行业热情。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2023 re:Inforce 中国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非常感慨。作为十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成式AI等技术的经历者,代闻表示,云计算大大地助力了大量激增的数据和大规模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实现,以此一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创新,直到现在。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成式AI应用场景井喷,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技术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

如何迎接这一新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安全驾驭这一新技术?代闻带来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思考。

数据和模型安全是构建AI应用的关键

生成式AI的井喷对一个企业的数据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训练构建一个生成式AI的模型,需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直接去应用一个做好的模型进行微调,这时候又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数据来微调这个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平台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有自己的独到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的数据治理,从数据源的获取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再到将数据传输给 AI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以及全面实施数据分类和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加速落地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给生成式AI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护存储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实施安全密钥管理、静态数据加密、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保护存储中的数据。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

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从实施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执行传输中加密、自动检测意外数据访问、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四个方面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多层次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从身份认证、隔离环境、多方协作以及数据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中的数据保护。

回到模型安全,在代闻看来,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是起作用的。

模型训练后进入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护同样重要。针对大模型,几个月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功能,以帮助客户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Amazon Bedrock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模型因此客户可以选择最能满足需求的模型。

首先,Amazon Bedrock后面接入了基础模型,它提供了一个API可以使用大模型加速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和开发,无须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

第二,Amazon Bedrock会负责任地选取一些合作伙伴,例如AI21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以及自己的基础模型,另外我们最新推出的合作伙伴名单里也增加了Cohere,便于客户最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

第三,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又保证:首先,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是给客户服务,不会再跟其他任何的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客户账户里来帮助工作,Amazon Bedrock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自己的模型。这两点非常关键,这也是很多企业在采用大模型的时候对于数据主权、数据保护方面有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点,Amazon Bedrock给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

再次,它能全面地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安全功能,Amazon KMS、Amazon IAM等可以完善地跟Amazon Bedrock集成,集成以后可以很好地管理加密、权限控制和所有行为的日志。

提供自己的大模型Amazon Titan给大家使用。Amazon Titan有两个基础模型,一个是Titan Text,能够执行文本类的任务。另外一个叫Titan Embeddings,能执行个性化推荐的任务。

负责任的AI。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开发公平且准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负责任地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我们在负责任AI方面有着坚定的承诺,如Amazon Titan可以通过减少和消除不当或者是有害的内容来支持负责任AI的实现。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

应用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中,代闻认为,应用是来创造价值的,应用的安全一定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AI提升了安全的能力,安全可以更好地护航AI的应用。

第一个阶段是开发流程中的安全(DevSecOps)。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以及整个反馈的过程里面来。亚马逊云科技利用自身经验,将AI防护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让开发更便捷,更安全。亚马逊云科技近期最新发布的AI开发安全能力。

Amazon CodeWhisperer,该服务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I编程助手,可根据开发者指令利用内嵌的基础模型实时生成代码建议,该服务内置了代码安全扫描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查找难以检测的漏洞并提出补救建议。

Amazon CodeGuru Security,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面寻找漏洞,包括调用包漏洞,包括很多其他代码逻辑的漏洞。它还能够在CICD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扩展性。

第二个阶段是运行中的安全。

零信任:针对应用的安全访问,企业可构建零信任的应用安全访问策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机制,并且需要经过演练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访问大模型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在拥有特定权限的应用,才能访问或者调用大模型里的制定API。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几个工具,帮助客户在自己的亚马逊云科技环境下构建这套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通道,Amazon Verified Access 可以搭建一套无需VPN的网络验证系统,可以使用Amazon IAM,或者客户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来完成这个认证程序。除了对用户的认证之外,Amazon Verified Access还支持可以设置规则。这些管控,可以在几乎不对应用进行任何代码改变的情况下部署和发生。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推出了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为用户构建的应用程序提供细粒度授权和权限管理,用户可以使用该服务管理其应用程序的角色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为了方便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叫做CEDAR,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的开源的语言,它可以能够让大家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网络控制: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者相加才能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安全,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

针对网络防护,Amazon Shield用于防DDos攻击,Amazon WAF提供防火墙支撑,Amazon Firewall Manager可以轻松管制防火墙策略:去年缓解了70万次DDos攻击,Amazon WAF上每天托管规则请求超过3500亿条。

针对威胁识别,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它能够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的分析,它会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以智能化的手段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利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也在非常积极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合规,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经验来,然后再惠及到所有用户。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获得140多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将AI技术应用到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能够为大规模批量审查提供安全控制,利用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以降低错误,利用AI提供一致性判断,利用AI/ML技术实现自动审查,全面提升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在其500多项自身合规审计控制项中使用AI技术,将审计时间节约了53%。

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通过全球安全伙伴提供的解决方案,携手构建1+1>2的安全合作。

技术方面提供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威胁检测和事件分析、数据治理以及安全自动化运维等咨询方面提供方案建议、合规建议以及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和合规服务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

本次2023 re:Inforce 以“AI时代 全面智能的安全”为主题,聚焦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是亚马逊云科技年度重磅活动之一。


]]>
一探 3D 打印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3D打印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从食品到汽车零部件应有尽有,这种技术可利用各种材料来打印各种形状的物体。电影制作领域是3D打印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另一领域。许多获奖无数且极受观众欢迎的电影都会用到3D打印来设计各种道具、布景、零件等,例如《阿凡达》《钢铁侠》《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黑豹》

电影业现在可以利用3D技术的设计自由度和灵活度,将其置于大银幕的聚光灯下!这就是我们会见增材制造(即3D打印)领域的各种电影制作者、设计师和参与者,以更多地了解3D打印对电影的影响的原因所在:这种技术能否取代当今使用的一些技术?它可以带来哪些优势,以及需要克服哪些限制?

电影业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只要将一部40年前上映的电影对比最近上映的电影,光是特效上的差异就令人咋舌。如今,我们的目标是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尽可能逼真的电影世界中——或至少在科幻电影中尽可能地接近抽象现实。这就是布景、道具和服装成为许多电影类型的关键元素的原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影世界必须适应时常发生的变化,始终尝试使用最新的技术,利用它们的优势。这种演变早在18世纪由多个单一图像组成段落产生运动的频率就已经开始。1895年常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之年,卢米埃尔兄弟成功开发了一种电影技术,其中包括一种以黑色但无声的方式放映电影的设备。32年后,美国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时代,随后又迎来了彩色电影。尽管声音和色彩的结合代表着电影行业的巨大变革,但进步并不止于此:将3D打印技术引进电影制作技术是电影行业的又一巨大进步。

电影行业受到许多变化的影响

将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电影,有什么优势?

观众变得越来越注重细节,这也对电影制作者所制作作品的质量和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制作电影时,电影制作者需要注意最细微的细节,不仅是内容上的细节,还有设计上的。即使是配饰或服装中最细枝末节的元素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茱莉亚·科纳(Julia Körner)以其3D打印系列和为美国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制作3D打印服装而闻名,她解释了3D打印设计的戏服与常规服装的区别:“对于常规服装来说,穿着的方便性和美观性是最重要的,而戏服设计还必须考虑到故事、演员、布景、后期制作等方面。”

制作尽可能详尽的布景,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工作。采用传统的制作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如果要为大量的角色制作服装,例如展现整个军团的场景,难度会更甚。在这种情况下,3D打印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可复制性,这意味着设计师可以设计好模型,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将模型3D打印出来。电影制作者吉尔斯-亚历山德烈·德硕(Gilles-Alexandre Deschaud)同时也是一位具有10年从业经历的3D打印设计师,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短片《Chase me》,其中的所有角色和道具都是3D打印的,他表示:“3D打印主要是能做到两件事——节省了元件制作的大量时间(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提高质量。3D打印的模型可以做到十分精确、细节。同时,进行迭代来改进其中的部件或纠正问题也很容易。”

短片《Chase Me》中,吉尔斯-亚历山德烈·德硕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超2500个角色和道具

将3D打印运用于电影世界使得首先创建原型或打印出几个不同版本并互相比较变成可能。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某个部件在拍摄过程中损坏,可以迅速重新打印一个。此外,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修改,在演员还没有试过之前就可以把一个部件设计出来;在制作完成前无需调整至其自身的尺寸。由于部分3D打印机的运输难度相对较小,可以在拍摄场地进行实地生成道具,这能避免道具经历长距离且花费不菲的运输。

除了节省时间和成本之外,3D打印还能提供极大的设计自由度。它可以制作出其他制作方式无法制成的零部件。例如,概念艺术家兼电影制作者维克多·马丁(Victor Martin)告诉我们:“在我最近的也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中,我为法雅节的Pichiavo艺术家组合制作了数字雕塑;这件艺术品是由一块高26米的异常复杂的木头制成,节日派对以焚烧这块巨型木头雕塑结束。这是一次非常奇妙的经历。”

这种设计自由度一部分来自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种类多样。除了美观,在拍摄过程中,3D打印作品还有实用优势:由于使用了轻质材料并创建了空腔,这样能制作出更加轻便的服装和道具,但它们在银幕上看起来却十分坚固。

图中精致的帽子由茱莉亚·科纳设计,如果不依靠3D打印技术无法制成

从模型到最终成品

在开始实际的打印工序前,需要根据你的想象或3D扫描来建立3D模型。杰森·洛佩兹(Jason Lopes)多年来一直供职于Legacy Effects视效公司,他使用Autodesk Maya、Inventor、Fusion 360、Modo、Solidworks软件,展示了电影行业可用的各种(3D打印)软件。茱莉亚·科纳也认可这些软件。她解释道,(3D打印)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在该领域建造(一个3D模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如果是不同寻常的设计,她则有她自己的一套算法。

这些软件解决方案还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协作。维克多·马丁说:“现在,导演可以更轻松且清晰地看到3D设计,有时甚至能打印出来并进行绘制,以获得更好的可视化效果。这不仅对导演来说很有用,对摄影师来说也是一样,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光线是如何改变和影响拍摄空间的。在前期制作阶段投入时间和金钱总比在实际制作阶段中浪费要好。”

杰森·洛佩兹在一众技术中选择了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了著名的钢铁侠服装,他告诉我们:“当你负责为某个人设计服装或配饰时,数字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扫描穿着对象的头部和身体。这些数据能让你参照演员的真实身材比例设计服装。你还可以将这些扫描数据以低分辨率3D方式打印出来,甚至可以按数据拿泡沫做模具,检查与打印出的部件是否匹配,这样服装可以在最终真人试穿前用更短的时间制作出来。”3D扫描展示出3D打印的细节程度和可定制性。无需采用手动量体,3D打印就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结果。

现在市面上有如此多可选项,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件易事!3D打印公司维捷(英国)的总经理詹姆斯·里维斯(James Reeves)表示,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常秘密的行业”。决定选择何种3D打印机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预算。例如,由于成本问题,起初吉尔斯-亚历山德烈·德硕打算使用一台FDM打印机,但随后,幸好Formlabs公司提供了支持,他换成了Form 1打印机。他表示,这台打印机能打印出质量更好的作品,即使是极小的部件。

多色技术在电影行业已经十分流行,它能比其他工艺提供更高水平的逼真度。例如,获得金球奖最佳动画提名的《遗失的环节》(Missing Link)正是采用Stratasys的J750打印机。这款3D打印机基于PolyJet技术,可以打印多种色彩。设计师茱莉亚·科纳使用的是这款机器的最新版本 —— J750 M,这一版本可以实现直接在织物上打印,而无需将已经打印出的部分缝合到织物上。科纳解释说:“这台机器在便携性、功能性和色彩美学方面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设计可能性。”

直接在织物上打印变成可能,图源:茱莉亚·科纳

在大部分情况下,3D打印出的部件还需要进行再加工:因此,你需要根据你的项目计划或长或短的后期加工时间。

维克多·梅林(Victor Marin)说:“在将作品送去打印之前还需要准备好网格文件,并且,取决于不同的3D打印技术(如FDM,树脂3D打印等),须对部件进行重新加工。有时需要用传统方式对部件甚至整个模型的特定部分进行调整。每年,3D打印机制造商都会尝试改进其机器以制作出更优质的打印品,避免进行清理。”杰森·洛佩兹甚至解释说,后期加工步骤会占据99%的制作时间,其中包括移除支撑结构,清理模型,弄平表面。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手动绘制部件以添加更多细节。

3D 打印在电影行业的挑战

上文提到的后期加工时间对于使用3D打印技术的电影制作者来说尤其难把控。除了大大影响电影制作的时间因素,这还会导致高昂的人员成本。(电影制作)通常需要制作大量的服装和道具并对其进行手动后期加工,因此十分耗时。例如吉尔斯-亚历山德烈·德硕的短片《Chase Me》,仅一个角色的后期加工时间就需要20分钟,所有角色总共花了800个小时!

《遗失的环节》是一部采用3D打印技术的动画片,图源:LAIKA

3D打印技术在电影行业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需要了解该技术以及其工作原理及优势。杰森·洛佩兹的经验是:大多数娱乐公司不使用增材制造软件,这会使得理解用于数字显示设备/媒体的数字产品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增材制造变得更加困难。这样做十分复杂,且耗时更长,但归根究底,要将一个大型优化的工作流从概念转变为现实也只有这样做,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3D 打印在电影行业的未来

3D打印已经为许多令人兴奋、获得大奖的电影项目做出了贡献,但这项技术并不止于此!我们无法获得有关未来项目的更多信息——电影行业依旧保密,但这并没有阻止我们衡量增材制造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这些技术能否成为服装设计和道具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取代其他流程?毕竟,在过去,电影行业经常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而这往往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

对于吉尔斯-亚历山德烈·德硕来说,3D打印已经在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看到,3D打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从定格动画电影到美国大片、广告,3D打印常被用来制作道具/布景元素。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可以在设计阶段用于确认定制/概念设计等。显然,3D打印技术在电影中的未来清晰可见。”

维克多·梅林认为,鉴于数字制造或模型的3D扫描能比手动制作更快完成,3D打印技术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建议不同制造方式应该共存,并提醒不要完全用其替代传统制造方法。他说:“比如当你制作一尊雕像时,只需要简单的点击几下鼠标就能调整其大小,甚至改变比例和姿势,难度更小。当你使用3D扫描仪时这一点也很有用,因为你可以通过扫描创建非常准确的模型。我们已经在3D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不能忘记传统的方法。”

同时,茱莉亚·科纳还呼吁新旧两种方法的融合。她将3D打印视为另一种设计可能性,这种技术可以制作出传统制作方式所不能制作出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在她的作品中,她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传统与进步相统一。



]]>
制造业高端化态势明显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前行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5 版)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由 人民资讯 提供

  安徽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智能化制造项目基地,职工在生产智能抓斗等产品。

  王文生摄(人民视觉)

  今年以来,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工业生产的技术密集程度持续提高。前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继续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其中电气机械、汽车等高技术含量行业增长较快,对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有力支撑。

  这正是:

  技术含量提升,

  产业更有支撑。

  推动数智转型,

  发展动力倍增。

  林子夜文


]]>
数聚中卫,算引未来 2023 云天大会成功举办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2023 年 9 月 16 日,以“数聚中卫 算引未来”为主题的 2023 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宁夏中关村产业园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承办,采用线下+线上的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数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千名各界人士参与。

Image1

中卫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洪海,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张利,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锦,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董玲等领导分别为大会致辞。此外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陈左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石勇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东数西算”工程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多项签约发布,数字产业成果斐然

大会现场举行了隆重的群体签约仪式,涉及算力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的共22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其中项目投资合同9个,战略合作协议7个,企业合作协议6个,签约总金额高达751.06亿元。

640 (12)

会上,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中交(中卫)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能建绿色数字科技(中卫)有限公司、联通(宁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四家机构举行了揭授牌仪式,中卫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于建文为四家机构代表进行了授牌。

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 郭爱迪在发布并解读了《宁夏中卫大数据产业链生态蓝图》。他表示,中卫市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创新体系推动布局,提出高质量建设西部数谷,高水平打造大数据中心市的目标,在用地、用水、用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含金量极高的优惠政策,为中卫数字产业生态链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大会发布环节还发布了包括闽宁云、智算云、航天云在内的“创新云平台”,开启了“算力生态协同发展——大漠倡议”,颁布了“2023 算力应用创新技术案例征集”结果,发布了《数据中心风冷(风侧自然冷却)技术应用规范》标准等重要成果,并启动了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集群网络安全服务平台暨安全监测监管平台。

思维碰撞 院士、专家深度分享

大会邀请了知名院士专家和产业精英进行主题演讲。石勇院士与陈左宁院士从规划、工程、技术、应用等角度阐述了“东数西算”的意义和前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介绍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与“东数西算”工程的进展和成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信息师金和平分享了绿色能源助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此外,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CMO 姚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兼讯飞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谭昶、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绍兰、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文科等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展望了绿色数据中心模式创新、大模型产业应用、确定性网络技术等行业重磅话题。

除主会场外,2023云天大会还设置了8大分会场,分别围绕绿色算力、无线通信、算力生态、算力服务、数字赋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主题方向展开,对数字产业展开了专业、深入的讨论,从产业视角观察发展趋势,汇聚专业观点,共探发展未来。

2023云天大会是继 2018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云天大会以来,中卫市连续第六年举办的国家级大数据盛会。本届大会深度展示了中卫市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优势,搭建了政府、企业、学术、媒体等各方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推动“东数西算”战略落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中卫力量。


]]>
外滩大会发布银行数字化5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通用人工智能风起云涌,金融行业将如何应对?

9月8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网商银行承办的外滩大会银行业数字化论坛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了《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随身银行、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与云原生架构。

五大趋势来自IDC的权威的案例研究与数据预测,为银行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前瞻洞察。记者发现,银行正在探索的前沿技术应用中,3个与AI有关。


趋势一: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网点,9成以上业务都能“点一点”。

《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银行平均电子分流率97%,9成以上业务都已实现线上化。第三方数据监控平台显示,2023年6月底,中国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数超5亿。不仅App,银行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的小程序超过200多款。

随身银行让银行越来越像“互联网公司”。截至2022年底,工商银行App月活1.74亿,与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相当。招商银行把许多生活服务也搬进App,包括餐饮服务、电影院购票及出行服务等。

趋势二:人工智能深入风控系统,“AI大脑”将成银行主流选择。

IDC预测,到2026年,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信贷授信将成为银行的主流选择。由于更为复杂的模型、算法的应用,至2026年底,银行欺诈洗钱等案例将降低12%。

AI风控在银行业已有探索。例如,网商银行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将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微金融。它相当于一个AI信贷审批员,用户提交合同发票等材料,AI信贷员运用计算机视觉,多模态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线审核,完成提额,目前已服务800万小微经营者。

中信银行“哨兵”智能防欺诈风控系统,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反欺诈。2022年全年,“哨兵”主动劝阻被诈骗客户800多人,拦截资金超1亿元。

趋势三:能说会道懂业务,8成银行将“聘用”数字人。

IDC预测,到2025年,超过80%的银行都将部署数字人,承担90%的客服和理财咨询服务。随着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数字员工“看懂文字、听懂语言、做懂业务”将成为常态。

浦发银行是最早“聘用”数字员工的银行。3D数字员工“小浦”已经在20多个岗位“任职,包括财富规划师、文档审核员、大堂经理、电话客服等。姣姣和小姣是交通银行的数字员工“姐妹花”。她们既能为客户答疑解惑,还成为科技品牌名片。

趋势四: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打通”小微金融最后1公里,农户可通过卫星办理贷款。

IDC 预测,到2027年,40%的G2000企业将通过低轨道卫星技术满足偏远、农村和高风险地区的网络覆盖缺口。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其他数据,各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

平安银行已连续合作发射了三颗卫星,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可以更及时、有效地回传,从而为其授信。截至2023年6月末,星云物联网平台支持实体企业融资额超8000亿元。

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给予农户精准的授信和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山雀已累计服务120万经营性农户,在数据相对稀薄的农村地区,为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趋势五:6成以上银行将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安全可控与未来生态创新。

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

除了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科技银行较早采用云原生架构之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样加速部署。广发银行自2019年开始搭建容器云平台,已尝试接入223个应用。上云之后,广发银行IT成本大幅降低,CPU节省比例超43.54%,内存节省比例超65.12%。与此同时,新应用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建设银行更是成立“建行云”,涉足云计算业务,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中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开箱即用”的技术服务。

“驱动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发生变化,以前是规模驱动,现在是新技术驱动。”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在现场表示,中国在银行数字化上已经形成了全球竞争力,这对于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
XREAL Air 2系列AR眼镜获TÜV莱茵色准、眼舒适等四项认证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9月6日,XREAL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最新AR眼镜XREAL Air 2和Air 2 Pro。这两款产品已获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颁发AR产品色准认证、眼舒适认证、低蓝光认证以及无频闪认证四项证书,彰显了XREAL Air 2系列在健康护眼和使用体验方面的出色表现。

XREAL Air 2系列AR眼镜获TÜV莱茵色准、眼舒适、低蓝光、无频闪四项认证
XREAL Air 2系列AR眼镜获TÜV莱茵色准、眼舒适、低蓝光、无频闪四项认证

AR眼镜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体验。近年来,随着AR技术的快速演进和产业链日趋成熟,AR眼镜已经广泛应用于影音娱乐、游戏、医疗、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AR眼镜是一种近眼显示技术,需要更好地控制高能可见蓝光辐射占比以及低亮度场景的屏幕闪烁,减轻使用过程中的视疲劳。同时还要特别注重佩戴的舒适性,不仅光学系统要为双眼提供精确而稳定的图像内容,佩戴方式也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缓解用户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TÜV莱茵针对XREAL Air 2和Air 2 Pro AR眼镜的蓝光、频闪、佩戴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主观和客观分析,结果显示其符合低蓝光、无频闪和AR眼部舒适度认证要求。

此外,随着AR眼镜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用户对于显示内容的色彩准确性追求越来越高。根据TÜV莱茵色准认证要求,XREAL Air 2和Air 2 Pro在暗室条件下实现了sRGB色域125色的平均色准∆E2000<3,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表明该系列AR眼镜能真实地呈现色彩,为用户带来更加逼真的沉浸体验。与此同时,TÜV莱茵对XREAL的产线校正程序进行了严格审核,每台眼镜在出厂前都经过了一致的色彩校准,确保量产质量的一致性。

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XREAL和TÜV莱茵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开拓者和创新者,针对新兴的XR设备市场,我们期待共同探索出一套高标准的认证体系,以推动XR产品体验规范化、清晰化,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出色的产品。TÜV莱茵向来以严谨高质量的测试认证服务著称,继去年XREAL Air成为全球首款获得TÜV莱茵眼舒适认证的AR产品,此次XREAL Air 2系列再度领先XR业界,首次获得TÜV莱茵色准认证,源于我们对产品显示质量和眼舒适方面的不懈努力。未来XREAL将持续精进显示性能,坚持打造专业、健康、舒适的AR终端产品。”

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裁杨佳劼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XREAL在AR眼镜显示技术的视觉健康与使用体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色彩校准方面,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量产产品有一致的色彩还原能力而增加了产品逐台校验程序,这对生产效率至上的现代化数码产业是极大的考验。XREAL Air 2和Air 2 Pro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XREAL的信心和能力。TÜV莱茵自2019年起开展AR/VR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发,通过针对AR产品的多维度认证帮助行业追求更高显示性能和更好用户体验。我们致力为AR生态系统注入更多创新和可能性,带动产业发展,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

深耕消费电子领域二十多年,TÜV莱茵针对各类产品推出了低蓝光、无频闪、眼舒适、全局护眼、动态防窥、类纸显示、成长关怀、节律友好等标准和认证服务,致力于引导行业不断改进技术,实现更优性能。未来,TÜV莱茵将和XREAL继续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完善,引领AR行业高质量发展。


]]>
AMD分享对业界领先创新机密计算云产品的技术支持细节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日前,AMD(超威,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宣布发布其AMD安全加密虚拟化(AMD 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简称SEV)技术的源代码,该技术是基于AMD EPYC处理器的机密计算虚拟机(VMs)的根基,并可在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和Oracle Compute Infrastructure(OCI)在内的云服务提供商中使用。

AMD本次发布的源代码将提高安全行业的透明度,并帮助客户全面了解基于AMD EPYC(霄龙)处理器的机密计算VMs背后的技术。

AMD首席技术官及执行副总裁 Mark Papermaster表示:“作为机密计算领域的领导者,我们致力于通过不懈的追求创新和打造现代安全功能,来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带来更先进的云产品。通过分享SEV技术的基础,我们为机密计算提供了透明度,也展现了我们对开源的承诺。有了开源社区的参与,还将进一步为我们为合作伙伴和客户加强这一关键技术,他们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宝贵的资产,即数据。”

Google Cloud云安全副总裁Jeff Reed认为:“在Google Cloud,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客户保护其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作为首个支持并使用AMD加密功能的云服务提供商,此次发布的内容代表了我们长期合作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Google Cloud在数据处理中的透明度、鲁棒性和机密性。”

Microsoft Azure首席技术官兼技术研究员Mark Russinovich同样表示:“我们很欣赏AMD的此次决策,将其安全固件提供给公共查阅。这完全符合Azure机密计算的理念,即拥抱开源,在可行的情况下开源我们自己的代码。”

利用AMD处理器扩大云服务提供商的能力

AMD EPYC处理器具有世界领先的性能和现代安全功能,能够保护静态、动态和正在使用中的数据。其处理器是各大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们不断扩大的基于机密计算的VMs产品系列的核心,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将敏感工作负载转移到云中所需的保证。得益于AMD EPYC处理器和AMD Infinity Guard安全套件,AMD将继续作为领先技术合作伙伴助力机密计算:

•AWS在EC2 M6a实例、C6a实例和R6a实例中均支持采用了SEV-SNP且基于AMD EPYC的机密计算。

•Google Cloud正在通过多种形式支持使用了AMD EPYC处理器的机密计算,其中包括适用于联合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等注重隐私使用案例的机密空间(Confidential Spaces);已经全面投入使用的机密VMs(Confidential VMs)和作为IAAS服务的机密GKE(Confidential GKE),以及机密数据流(Confidential Dataflow)和基于机密数据流的分析解决方案。

•Microsoft Azure通过AMD EPYC处理器来驱动其多种机密计算服务,包括机密虚拟机、机密Azure容器实例、适用于Azure Kubernetes服务的机密VM节点池、适用于Azure VMs上SQL的机密VMs、适用于Azure Databricks和Azure Data Explorer的机密VM集群节点、适用于Windows 11下Azure Virtual Desktop的机密VMs。这一系列服务旨在通过利用AMD SEV-SNP来提供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从而加强访客保护,帮助防范外部操作人员的威胁性访问。

•Oracle Compute Infrastructure (OCI)为其客户将工作负载过渡到云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高度可信的数据控制,同时凭借基于由EPYC CPU驱动的OCI E3和E4机密VMs带来了现代安全功能和卓越的性能。

为客户提高公共云中的安全性

包括AstraZeneca和MonetaGo在内的客户均在积极地采用AMD SEV技术来加密其整个系统内存和单个VM内存,从而扩大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现代数据中心需要工作负载优化,而AMD EPYC处理器系列也提供了全面的功能集和现代安全功能,并为需要更高机密级别的工作负载提供经过优化的计算基础设施。


]]>
传言称Meta正与LG电子合作开发高端头显产品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编译/VR陀螺

 

今年2月初,三星电子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Galaxy Unpacked 2 活动上宣布,将与谷歌和高通公司联合开发下一代XR头戴式设备,因为他们很清楚苹果将在 WWDC23 大会上推出 Apple Vision产品。

 

现在,源自一家韩国网站的消息称,Meta 可能会与硬件巨头 LG 电子联手推出一款产品,以与苹果的Vision Pro竞争。通过合作,LG 电子也将能够深入元宇宙市场。一旦确定量产,预计该设备将配备 LG 集团关联公司的各种零部件。量产由 LG 电子负责,LG Display、LG Innotek 和 LG Energy Solution 提供零部件。

 

图源: LG 电子

 

据估计,Meta 很容易就获得了此次联合开发的技术,并为LG 电子奠定了新的增长引擎立足点。此前,LG 电子总裁 Cho Joo-wan 表示:“我们将成为一家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公司,在客户生活的所有空间(包括家庭、商业空间、汽车在内的移动空间,甚至是虚拟空间元宇宙)中连接和扩展客户体验。”

 

LG 电子在 2019 年申请了一项与MR技术相关的专利,并一直专注于研发(R&D)。

 

有传言称,三星和 Meta将推出的下一代高端头显价格都将在 2000 美元左右,比苹果的 Vision Pro 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至于这两家科技公司是否真的能在广泛的应用和尖端的功能方面与苹果相媲美,目前还存在疑问。然而,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不久前,苹果专门为“Apple Vision Pro”申请了商标更新,以增加对“电子手持游戏设备”的支持。因此,虽然苹果没有透露其Vision Pro 头显在游戏方面的表现,但很明显苹果的目标是挑战 Meta 在 VR 游戏领域的地位,这很可能也是 Meta 与 LG 合作试图挑战苹果 Vision Pro 的原因之一。

 

来源:patentlyapple


]]>
Bossard柏中智能装配工作站,沉浸式体验数字化装配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Bossard柏中在上海总部设立智能装配工作站, 提供现场沉浸式体验"智能工厂装配"如何提升工厂装配效率。

该模拟装配工作站由ELAM平台、数字化动态作业指导、工控机、智能拧紧工具、亮灯拣选系统、智能标签、转塔系统等组成,用一款液压真空泵的模拟装配向客户完整地展示。数字化装配解决方案是如何控制整个作业流程并辅助员工完成装配工作的。


"无论是新员工、新的生产工艺还是小批量生产/多种不同订单生产,都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分步指导,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大大减少了对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实施不同的装配作业。模拟装配工作站的引入将更直观地向中国客户展示智能工厂装配的优势。" Bossard柏中智能工厂装配业务负责人汤晓骏说道。

什么是智能工厂装配?

作为智能化装配辅助系统,Bossard柏中的"智能工厂装配"解决方案可以优化手工装配过程,并且可以实现装配数字化,让工艺变得更可靠,从而提升生产力,降低制造成本。

智能工厂装配的优势:

  • 高质量装配:装配作业指导标准化、实时更新的文档和互联的工具,确保装配质量。

  • 提高生产力:装配流程标准化,简化新员工上岗技能培训。

  • 装配流程透明化和可追溯:自动获取并储存与装配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为持续改善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 柔性化:数字化作业指导能提高柔性化,通过系统和常用生产工具的互联,将大大缩短换型时间。

  • 流程自动化:我们软件让流程实现数字化,并且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实现自动化,提高流程的可重复性。


]]>
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速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杨烨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获得地方政府密集政策支持。自7月下旬至8月初,北京、上海、广东、江西、贵州、浙江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和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

  业内专家表示,在一系列创新举措之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提速,随着后续数据要素市场进一步开放搞活,公共数据有望运行开放,企业可通过数据交易获取相关数据,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多地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8月22日,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区)优先在与民生紧密相关、行业发展潜力显著和产业战略意义重大的领域,先行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工作。

  《通知》对职责分工、授权条件、授权运营单位权利与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要求,应用场景的可实施性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通知》强调,授权运营的应用场景需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在授权运营期限内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并设置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一直走在前列,较早出台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征求意见稿,也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和产业界的交流。”每日互动(18.5100.462.55%)(维权)创始人、CEO方毅表示,上述政策出台,给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梳理发现,近期,深圳、北京、江西等地纷纷出台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加快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多种形式“试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8月7日印发的《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深圳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2024年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金融、电力等重点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

  8月3日印发的《贵州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数据资源化、资产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

  7月20日,江西省印发的《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利用,加强数据授权运营,探索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7月1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优先支持与民生紧密相关、行业增值潜力显著和产业战略意义重大的信用、交通、医疗、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

  海量共同数据运营起来才能产生价值。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促进数据精准供给,是数据要素高效赋能实体经济的前提,海量数据(19.320-0.26-1.33%)(维权)只有满足供给需求、符合“可用、有用、被用”要求,才能真正释放“数据红利”。《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

  今年以来,数据要素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相当活跃,不少上市公司在积极布局。方毅表示,每日互动与浙江高信等公司协作的高速障碍物预警系统已在绍兴、温州落地试点,未来公司会积极向监管单位提出授权申请。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据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动力引擎,但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要继续探索、细化的空间。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从近期部署来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主基调是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主要包含三个重要方向:一是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授权开发利用;二是社会数据的流通交易和应用服务;三是数据资产化和金融创新。

  “各地细化政策陆续出台,表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释放出各地政府支持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和开发利用的强烈信号,全国性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将全面加速。”他说。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算力、全球化架构、生成式AI的持续创新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在刚刚落幕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就AI创新引起算力需求井喷、全球化IT架构、生成式AI的价值及如何解锁、云原生战略等问题重点论述,全面介绍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

全球算力需求井喷

生成式AI是现在目前最为关注的创新技术,AI技术的爆发也直接推动了对算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毫不夸张的是,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已经引发全球算力井喷。

突发的算力导致很多资源是紧缺的。企业抱怨GPU不够用,不光是在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生成式AI流行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定制化的场景,包括LLM大语言的模型,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在线推理等等。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陈晓建认为算力井喷带来三个特点:

1. 需要更高性价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应对算力资源紧缺

2.云服务需要提供快速高效的弹性资源供给,以应对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3.云服务需要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快速上手

陈晓建介绍亚马逊云科技针对算力井喷,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针对算力需求紧缺,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深入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Intel、AMD、英伟达,和自研的CPU及加速芯片产品。

针对弹性资源供给,亚马逊云科技提供600多种不同的计算实例,从处理器、网络和存储等各种服务都能够与计算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丰富灵活的计算实例的资源,满足多种不同算力的要求。以存储为例,数据规模到达PB级别时存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热、温、冷、冻”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Amazon S3对象存储提供8种存储层级,同时提供智能分层,自动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层级。

针对简化算力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亚马逊云科技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云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推动着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栈数据服务的Serverless化,开启了云服务全面Serverless的时代,让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摆脱基础架构的束缚

全球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对IT架构提出更高要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覆盖全球的基础架构,以及快速部署稳定系统的能力,还有全面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成为用户创造坚实底层架构的基石。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综合能力包括三方面:

1. 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云基础架构,让创新能够快速抵达每一个角落,为客户提供支持业务创新的算力,并能很好地支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我们希望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31个区域的99个可用区,可以覆盖245个国家和地区。

2. 快速部署可靠系统的能力:通过区域隔离,多可用区设计、控制面和数据面解耦、蜂窝架构、随机分片、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安全的持续部署、COE纠错流程来杜绝风险。

3. 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我们支持143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我们有超过300种安全合规服务,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客户能够更方便地搭建满足全球各地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架构。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

Matt Wood表示,过去6—8个月时间里全球经历了生成式AI的爆发,大语言模型可以接受复杂的输入,并产生复杂的输出。亚马逊云科技深信生成式AI在重塑各行各业,它可以突破以前无法突破的极限。生成式AI的典型场景包括:创意输出,如写作、设计、编码、建模等;功能增强,如搜索、总结、排序等;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可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以及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开放的知识;决策支持,在人工监督下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图: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Matt Wood认为有四个要点:

首先要提供对一流基础模型的访问, Amazon Bedrock提供对一流的基础模型的访问:这项新服务允许用户通过 API 访问来自 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 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Amazon Bedrock 是客户使用基础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最简单方法,为所有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

在Amazon Bedrock上,用户可以通过可扩展、可靠且安全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

第二需要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去定制模型,借助Amazon Titan模型库实现安全且私密的模型调优:Amazon Titan是一系列不同的模型的库,可实现文本归纳总结、搜索结果嵌入、有害内容删减等,用户可以非常安全、隐私地对这些模型做优化和微调。

第三需要通过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和低延迟访问。自研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低延迟:推理芯片Inferentia和训练芯片Trainium。

第四需要搜寻机会提升使用体验。Amazon CodeWhisperer 改善体验:这是我们基于机器学习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代码生成的服务,支持包括Java、JavaScript和Python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测试中,与未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相比,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27%。

数据是生成式AI的关键

在Matt Wood看来,数据是生成式AI的起点,数据也将推动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应重视云原生战略包括全面的工具集,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轻松集成,连接所有数据。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治理。

针对三使用数据开启生成式AI旅程Matt Wood给出五条建议:

基于自己现有的数据战略去做构建;在组织内实现更广泛、更安全的生成式AI实验;为需求场景定制化模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探索无限可能;选择场景,即刻启程,构建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为客户提供广泛的机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10年间提供每一个级别的机器学习能力,包括底层芯片、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和开箱即用的AI服务。

Matt Wood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希望将拥有广阔前景的且令人兴奋的技术提供给每个人,在云计算时代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通过API访问云上应用的快捷访问,这一愿景不会因为生成式AI的出现而改变,希望将这项技术交到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商业用户的手中。


]]>
供应链如何满足工业产业降本需求?全链路数智化不可或缺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供应链作为工业生产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关于工业产业需要怎样供应链的探讨与摸索从未停止。从福特开创的流水线式供应链,到丰田汽车提出的精益供应链,再到疫情冲击下被反复提及的韧性供应链……工业生产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或因供应链变革引发,或催生供应链的发展与迭代。眼下,伴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工业产业供应链又一次来到了进化的关口。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一轮国民经济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而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29元,同比增加0.93元。在利润下降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降本增效再次被众多工业企业锁定为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作为工业企业成本中心和效率引擎的供应链,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落实降本增效成为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

  只关注交易环节成本不降反增?供应链降本需具备全局视角

  过去,很多企业将采购成本等同于采购物资的价格成本,而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22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指出,采购成本是综合成本,既包括显性的商品价格成本,也包括采购消耗的时间成本、采购的相关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隐性成本,其中管理成本涉及供应商管理、商品规范管理、人员管理、审批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而运营成本则囊括了资金成本、物流仓储成本、售后成本和渠道成本等。在整体的采购综合成本中,显性成本仅占30-40%,隐性成本可高达60-70%。

  更为关键的,这些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紧密关联的。例如,如果采购成本降低,管理成本可能会增加,因为采购成本降低意味着供应商利润降低。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供应商可能会从产品质量、交付方式和交付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整,这样企业就需要在质量控制上投入更多的成本。另一个例子是当库存成本降低时,仓库的库存将减少,导致仓储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整体下降。但是,一旦缺货,因为没有足够的库存,既影响生产的稳定,临时采购又增加额外的成本。

  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很多工业企业在实现了采购交易环节的线上化,采购单点数字化后,降本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所在。因为很多时候仅仅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成本,但相应的管理成本、运输成本、运营成本可能不降反增。因此,在考虑降低供应链成本计划时,必须从全局角度思考,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才能找到降本增效“最优解”

  由于供应链成本的全局性,也就倒逼供应链的数字化也必须是全链路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降本价值落到实处。但供应链环节众多,协同关系复杂,具体实践中又该如何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呢?京东工业为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参考。

  作为京东集团旗下从事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京东工业在行业中率先提出了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商品数字化、采购数字化、履约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一方面有效减少过去因信息错配而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的额外成本,一方面将过往分散的产业链转变为“万仓合一、万单合一”的供应网,实现产业资源的智能调度,显著提升社会化资源的协同效率。

  目前,这套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服务模式,已经在多个大型工业企业中得到应用,显著改善了工业企业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据京东工业的调研数据显示,通过实现备件库存“少买少备”、提高履约交付效率、仓配资源智能调度等手段,企业能够将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

  在库存成本优化方面,京东工业就为德胜钢铁打造了备品备件供应链解决方案。作为典型的重工业,钢厂的备品备件库存通常都数以亿计,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库存资源,也会占用很多的流动资金。而京东工业备品备件供应链解决方案会对各类备件近两年的出库数量、出库次数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给出一个补库周期内的均耗量以及建议补库水位、补库周期,帮助钢厂实现基于备件需求预测的库存水位控制,做到“少备、少买、快用、快供”。目前,德胜钢铁的辅助备件和次要备件这两类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备件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改善,预计备品备件库存成本降低20%。

  在履约成本方面,京东工业为雅砻江公司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两地搭建可辐射雅砻江锦屏、官地、杨房沟、两河口等多个水电站、风电厂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企配中心。通过京东工业供应链智能决策体系的调度,这些企配中心能够提前将多品类、多订单、多物流渠道的分散包裹集中整合,每周在固定时间由专人专车送达电站指定仓库,实现“万单合一”,有效降低履约交付的管理成本。在“万单合一”的过程中,京东工业还基于雅砻江公司的入库流程设计了全新的定制化物资验收单,使得验收人员可以轻松将物资与订单进行匹配。

  在运输成本方面,京东工业结合矿业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与需求,成功帮助山东黄金延伸管理链条,攻克供应链管理的资源配置和综合成本难题。矿业企业旗下往往拥有大量的矿山与冶炼厂,且普遍分布在青海、海南、内蒙古等偏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物资配送需要通过大量的环节进行流转,运输成本占到了供应链相当多的比重。京东工业的智能决策系统“K2”能够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及算法,评估成本、库存地点及供货量、配送时间、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及结算周期等变量,对数以万计的品牌商、渠道商、服务商进行合理调度,同时辅以京东工业开发的企配中心、前置仓、京工柜等新一代末端履约基础设施,从源头上减少商品端到端之间的“搬运次数”、“搬运距离”,降低供应链的物流配送成本。

  京东工业相关负责人认为,供应链作为一个体系,追求的不是某个环节成本达到最小,而在于通过协调所有环节使整体效率和成本最佳。因此在采购数智化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局部,而是要从商品、采购、履约、运营等全链路出发,实现全局的数字化,这也是京东工业打造全链路数字化服务模式的初衷与思考。

]]>
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发布《可信网络白皮书》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2023年7月9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发布《可信网络白皮书》,首次发布了可信网络的定义、目标架构、能力要求及发展思路等内容。并希望通过此次发布,凝聚产业各方共识,融通带动产业界为中国可信网络产业发展而共同努力。

  发布会以“共建可信网络标准体系,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为主题,中国联通网络与信息安全部总经理苗守野、中国联通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讯院)董事长张涌、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王志刚、中国联通网络与信息安全部副总经理李浩宇、中国联通网络部副总经理吕洪涛、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中讯院总工程师钟志刚、华为中国运营商业务部联通系统部副部长刘玮琳等相关领导出席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中讯院副总工程师马季春、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互联网中心副主任马科、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战略规划官高书颖、中国联通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部总监曹畅、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网络BG技术总监薛强进行了主题分享,介绍了可信网络相关研究思路与成果。

  近年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网络安全边界的暴露面不断扩大,极大增加了网络安全防护的复杂度。同时,国内外运营商、企业与政府网络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与严重国际影响。在此形势下,网络的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网络安全法》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层面提出了网络安全管理要求。但目前CT安全标准相对滞后,CT安全产业仍套用IT管理模式,场景适配弱,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安全保障需求。

  本次白皮书明确了“可信网络”是指将安全可信技术融入到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构筑网络的内生安全能力,实现数字实体信任关系的传递和验证,网络行为的持续监测和管控,业务异常的溯源和处置,从而实现结果可预期的网络。同时制订了设备可信、网络可信、管控可信的“可信网络”总体架构,明确了“可信网络”发展的总体目标:

  设备可信:设备可信是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可信的基础,通过软硬件等关键能力的构建,实现构建内生安全全生命周期保护,软件“零”篡改、数据“零”泄密、安全态势自感知;

  网络可信:网络可信是信任的保障,以设备可信为基础,通过网络关键能力的构建,实现路由、业务、协议全方位网络可信、路由“零”劫持、协议“零”仿冒、网络攻击主动识别;

  管控可信:管控可信是设备及网络安全的大脑,通过管控关键能力的构建,实现网安一体化防护、全网监测、联防联控,用户“零”信任,操作“零”误配,威胁处置自闭环。

  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安全产业链链长,愿和产业链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可信网络发展,建立可信网络生态体系,凝心聚力、继往开来,为护航数字经济安全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底板,做出应有贡献!

]]>
Infor:从愿景到现实——利用云ERP系统助力智能工厂迈向成功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智能工厂结合了人类智慧、先进技术与基于数据驱动的洞察力,代表了运营绩效的未来前沿领域,而这一转型的核心是数据及分析。数据是智能工厂的命脉,其指数增长需要一个可行的渠道来确保数据无缝对接。

智能工厂革命

在工业物联网(IIoT)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工厂代表了制造业和供应链职能的模式转变。这些工厂集成了协同制造系统,实时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条件,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供应网络和客户需求。它们支持增强可视性、灵活性及弹性,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供应链模式及整体业务运营。

数据是智能制造实现优化、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背后的驱动力。云连接对于智能工厂的无缝数据流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实时信息和企业整体的可视性。随着运营数据的指数增长,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促进数据利用、分析和可扩展性,来进一步确保智能工厂的可行性。

为优化数据并成功踏上这一变革之旅,制造商有必要采用基于云的现代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云ERP系统的重要性

云ERP系统是智能工厂迈向成功的基础,它们充当收集、维护、共享运营及财务数据的中央枢纽。通过将现代化ERP系统迁移至云端,企业组织机构可以释放智能工厂的全部潜力。云ERP系统支持将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应用于数据运营,为智能工厂规划提供端到端的可视性及可扩展性服务。

智能工厂的工作原理

智能工厂结合了人类创造力、数字连接设备、各类资产和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分析技术。这种集成基于实时数据与洞察,提升了适应性、定制性与生产力。智能工厂借助IIoT、人工智能及分析等技术,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可见性、灵活性和弹性,从而确保其效率提升,运营卓越。

智能工厂技术可大致分为三个领域:

1.云规模数据管理和分析:这些技术借助智能预测及预报功能,实现从设计到运营过程中端到端的数字连续性。包括数字孪生和闭环研发设计。

2.连接性:借助IIoT,此领域侧重于从现有设备和新传感器中收集数据,促进实时监控和决策。

3.智能自动化:包括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如工厂控制系统和MES,以及支持IIoT的自动化技术,如机器视觉和无人机。

闭环优化模式

闭环优化模式是智能工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持续的程序改进、自我校正及自我优化,以提高生产力、适应性和安全性。其目标是使工厂能够在实时或接近实时的情况下,自我优化性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并自主运行整个生产过程。

智能工厂闭环优化范式包括三个迭代步骤:

1.数据获取:借助IIoT和现代数据库技术,从各类制造及供应链中收集来自各方的有价值数据,包括运营信息、市场趋势、物流信息等。

2.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可行性的见解。此类分析支持预测性维护、智能定价、客户体验改善、供应链规划和调度安排。

3.智能工厂自动化: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的工作流程,并将指令发送给机器和工人。这种自动化能够提高生产力,实现工厂整体、物流、售后服务及自适应决策的优化。

云ERP的应用

云ERP系统可以为智能工厂计划带来巨大价值。其核心应用包括:

通过ERP与CAD、PLM、MES及CRM等系统集成,启动智能工厂,实现整体决策;进行综合业务规划,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降本增效并降低风险;将ERP转化为智能自学系统,优化决策与制造流程;利用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以及向预测性维护模式的过渡,来改善设备性能;依靠IoT、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ERP的集成,弥合智能差距,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等新业务模式;凭借机器学习所支持的跟踪和溯源功能,提升产品质量,实现闭环产品设计。

智能工厂对制造商来说,代表着一次变革之旅,而云ERP系统是其成功的基石。通过应用云ERP系统同时借助智能工厂技术,可帮助企业组织机构实现有效运营、可扩展性和快速创新。以数据为核心,智能工厂赋予制造商在数字化领域中遨游的能力,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蓬勃发展。

9 

(作者:Infor大中国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 鹿崇)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圆满落幕 就生成式AI落地、数据战略、出海等给出答案 Wed, 06 Dec 2023 22:12:39 +0800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已经圆满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给业界带了对生成式AI的持续思考。生成式AI如何在各行各业扎根赋能、如何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跨境出海如何寻找新蓝海、跨国企业如何进行本土化创新、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合规绿色转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大模型并非生成式AI的全部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主题演讲中,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行业化、场景化的生成式AI才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张文翊认为,生成式AI能给行业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帮企业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像通过生成式AI去提升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客户联络中心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客户体验;

第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像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等;

第三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像制造企业利用基于生成式AI的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去提升产能等;

第四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如自动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创作音乐等,让创意更容易变为现实。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到企业?张文翊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找到合适的场景以及适合这个场景的基础模型。

第二,帮助企业用自己的私有数据结合基础模型“更容易”地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同时保证自己“私有数据的安全”,不会被基础模型吸收。

针对企业的第一和第二个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Amazon Bedrock,它让客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多种基础模型: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Amazon的基础模型Titan,把基础大模型和私有数据都用起来,进行定制化模型的开发,且无需大量的标注数据。

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发现、探索和部署更多的开源模型。

Amazon Bedrock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任何企业的私有数据被用于训练底层模型,且不会离开企业的VPC,因此可以完全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能让企业差异化自己的私有数据,用来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

除此之外,Amazon SageMaker与Bedrock都和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和数据服务做了紧密集成,让客户更容易地打通既有的数据通道和生成式AI应用的构建。

  • 在一些通用场景获得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 CodeWhisperer。它可以通过编写大部分通用的代码,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专注在更具创造性的编程工作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产品预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生产力测试,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了27%。

  • 随着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普适化,和基础模型的不断迭代,必须有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云平台来支持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应用端大规模的推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齐全的计算、高速联网和高性能存储选项。除了业内通用的CPU、GPU选项,我们还有超过5年的自研芯片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Trainium芯片可以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训练成本,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Inferentia推理芯片提供芯片间超高速的连接,将推理性价比提高了40%。

  • 企业用好生成式AI会碰到人才短缺的挑战,所以亚马逊云科技需要帮客户解决构建定制化的“杀手锏”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仅和客户一起寻找场景,还一起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与客户联合投入资源,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调研、设计、研发、交流和实施支持。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分别与安克创新、携程、中集集团以及中科创达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 构建生成式AI大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超过12万的合作伙伴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引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快速培养技能,帮助更多的客户将他们第一个生成式AI的应用从概念验证推进到生产,产生业务价值。其次,初创企业在这一波的浪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马逊云科技会在很早的阶段,提前投入技术支持和云资源,帮他们加快产品的原型验证、找到商业化的方法。亚马逊云科技还致力于建立初创和大企业之间的链接。大企业有场景、有数据,而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双方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协助下,非常容易完成具体场景的升级换代。

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

数据仍然是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垂类生成式AI,数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张文翊表示,“企业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构建’,做到高瞻远瞩,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重塑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应放眼乾坤,瞄准全球用户及市场,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求变求发展;同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夯实地基,打造业务韧性,为挑战和不确定性提前筹备。”

在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中,亚马逊云科技有着诸多优势:

使用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和查询、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到数据分析、BI,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再到数据治理,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都可以找到。

无缝集成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正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让客户可以有效分析数据从而获得洞察。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推动一个Zero-ETL的未来,让客户不需要在不同服务之间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服务已经可以连接超过100种外部数据源,像Adobe、Salesforce 等各类SaaS应用,也包括了各类本地部署数据源类型,让客户能更全面的利用所有数据的力量。

制定合理的数据治理策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数据端到端的治理。Lake Formation可以轻松管理和审计S3 上的数据湖。Amazon SageMaker的机器学习治理能力可以应对常见的监管挑战。Amazon DataZone 可以帮企业中多个数据团队发现、分析、共享和管理数据集,支持数据发现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境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制胜点

从跨境电商,到智能化硬件制造品牌,再到企业服务,出海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出海过程中寻找到制胜点,亚马逊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基础设施与丰富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加速创新,尤其是从亚马逊电商孵化出的专门构建的服务,如Amazon Forecast预测服务、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Connect云呼叫中心服务、Amazon Interactive Video Service (Amazon IVS) 互动视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亚马逊大家庭提供的丰富资源,赋能中国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求新求变。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助力智能硬件企业赢得市场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帮助硬件企业构建、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利用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及IoT的能力,快速帮助硬件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可助力硬件企业获得从硬件模组、设备互联、运维管理,以及端到端集成的全方位服务。最后,亚马逊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硬件企业直接获得智能语音的能力,并加入Alexa生态,更快地打入海外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这些企业寻找海外新蓝海。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各种技术和咨询,比如SaaS工厂、优良架构项目,帮助企业加速产品SaaS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和安全与合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SaaS产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的活跃客户,可为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支持。企业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更快地进入全球客户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它是一个软件目录,客户可以一键测试、购买和部署软件。目前,Marketplace已经可以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29个区域,拥有70个类别、超过 13000 款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客户的超过 200 万个活跃订阅。通过Marketplace可以直接触达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客户。

此次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包括发布“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助力企业海外探途发布“智荟出海计划”、“智能视觉创新加速计划” 、推出“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 。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此次中国峰会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与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尤其在近期引起热议的 AIGC 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更加强调将自身技术能力和最佳实践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 AIGC 业务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敏捷、低门槛的产品(如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CodeWhisperer),加速 AIGC 技术的普及以及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探索价值,致力于成为 AIGC 世界中的“幕后推手”和“数字基座”。

自2013年进入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迎来了在中国深耕的第十周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下一个十年,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还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重塑及全球业务拓展,并通过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转型,与中国同行致远,共创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所说:“无论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亚马逊云科技都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意义的地区之一。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
腾讯云正式发布面向大模型的向量数据库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日前,腾讯云正式发布面向大模型的向量数据库,这也是国内首个AI原生(AI Native)的向量数据库。

据悉,该数据库针对大模型场景,在接入层、计算层、存储层实现了全面AI化,最高支持业界领先的10亿级向量检索规模,并将延迟控制在毫秒级。相比传统单机插件式数据库检索规模提升10倍,同时具备百万级每秒查询(QPS)的峰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方面称向量数据库已经经历腾讯内部业务的测试,已覆盖腾讯视频、QQ浏览器、QQ音乐等上百个业务场景,每日调用量超千亿次。

]]>
HPE在Discover上宣布进军人工智能云市场,首款大语言模型震撼登场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HPE进军人工智能云市场,推出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适用于大语言模型的HPE GreenLake),帮助各类企业私密训练、调整和部署大规模人工智能。

  HPE宣布正在通过扩展HPE GreenLake产品组合进入人工智能云市场。新产品基于HPE按需使用的多租户超级计算云服务打造,能为从初创公司到超大型500强企业的任何组织提供大语言模型。

  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适用于大语言模型的HPE GreenLake)的推出为企业带来无限新机——HPE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和超级计算技术相结合,为客户打造出一款可持续的超级计算平台,可用于私密训练、调整和部署大规模人工智能。

  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由HPE与德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leph Alpha合作研发,能为用户提供经验证且随时可用的大语言模型,进而支持需要对文本和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用例。未来,HPE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聚焦特定行业和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这些应用将覆盖气候建模、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金融服务、制造和交通等行业。

1

  HP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ntonio Neri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时代更迭,它将像网络、移动技术和云一样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曾几何时,人工智能是资金雄厚的政府实验室和全球云巨头主导的领域;而现在,HPE正致力于通过提供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打造人人可用的人工智能。此次推出的大语言模型正是我们系列人工智能计划的第一步,它运行在HPE可靠且可持续的超级计算机上,通过按需使用、按用付费的云服务交付,能够大规模且负责任地训练、调整和部署模型,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创新,颠覆市场,创造突破性成果。”

  HPE是超级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和专家,HPE打造了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突破了百亿亿级计算瓶颈,有能力为人工智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和规模。

  与并行多个工作负载的通用云产品不同,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运行在人工智能原生架构上。该架构特别适用于运行单个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和模拟工作负载,并具有完整的计算能力。该产品将支持数百至数千个CPU或GPU同时工作,以处理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这种能力能够有效、可靠和高效地训练人工智能,创建出更精准的模型,加速企业从概念验证到落地生产的过程,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

  HPE GreenLake for LLMs——HPE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首款产品

  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开放了用户对Luminous的访问权限,Luminous是由Aleph Alpha提供的预训练大语言模型,支持多种语言版本。HPE GreenLake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允许客户利用自身数据来训练和微调定制化的模型,因此可以基于自身已有的信息获得更具价值的实时洞见。

  该服务能帮助企业构建和推广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能够集成到企业自身的工作流程中,释放由业务数据和研究驱动的商业价值。

  Aleph Alph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nas Andrulis表示,“通过使用HPE的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软件,我们高效、快速地训练了适用于关键业务的大语言模型Luminous,可供银行、医院和律师事务所等用作数字助理,加快决策的同时节省企业宝贵的资源。Aleph Alpha很荣幸能够成为HPE GreenLake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合作伙伴,我们期待在未来继续扩大与HPE的合作——将Luminous扩展到云端,并将其作为服务提供给我们的最终客户,以赋能新的业务应用和研究创新。”

  HPE打造超算级的人工智能的训练、调整和部署

  HPE GreenLake for LLM将按需提供,在业界最强大、最可持续的超级计算机HPE Cray XD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使客户无需购买和管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通常成本高昂、复杂且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该产品利用HPE Cray编程环境,是一个完全集成的软件套件,可优化HPC和AI应用程序,并提供一整套用于开发、移植、调试和调整代码的工具。

  此外,超级计算平台还为HPE的AI/ML软件提供支持,其中包括用于快速训练大模型的HPE机器学习开发环境,以及用于集成、跟踪和审核具有可重现AI功能数据的HPE机器学习数据管理软件,以生成值得信赖且准确的模型。

  HPE GreenLake for LLMs——运行在可持续计算系统

  HPE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计算。HPE GreenLake for LLMs运行在托管设施中,例如北美的QScale,能够使用近乎100%的可再生能源来支持超级计所需的的规模和容量。


]]>
2022下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同比再超50%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2H2》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边缘云市场规模总计4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53.5%;其中,边缘公有云服务、边缘专属云服务、边缘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3.2、6.7和16.1亿元人民币。

  IDC指出,随着云计算服务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中国云计算用户对于云计算的使用方式更加成熟和理性,与业务的结合愈加紧密,正在催生出多样化的非中心云计算应用场景和需求。根据2023 IDC Futurescape相关预测,到2025年,75%的企业将更青睐能够在中心云、边缘、本地专属等各类环境下提供一致应用部署体验的技术伙伴。

1

  IDC认为,边缘云是服务商或用户基于业务需求,将公有云服务或私有云解决方案由少数或单个计算节点(中心节点)向边缘节点自然延伸而形成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典型形态包括边缘云服务与边缘云解决方案两类。按照资源的使用方式,边缘云可以划分为边缘公有云服务、边缘专属云服务、用户自建边缘云解决方案等不同模式,以覆盖更多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的使用需求。公有/专属服务与自建解决方案几种形态赋予了客户灵活使用边缘云的可能性,从资源类型上,覆盖了云服务商/IDC服务商边缘资源、CDN服务商L1/L2节点资源、运营商MEC资源/城域网机房资源、以及用户自建资源;从使用方式上,包括了多租户共享方式和单一用户独享方式,兼顾经济性与数据资产敏感性;从网络上,覆盖了互联网(包括有线和移动接入)、专网、以及局域网等形态。

  在价值探索上,随着边缘计算产品、服务的用量与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户对其理解和使用经验也在持续积累,继而为边缘云的应用场景探索奠定了基础,包括在音视频分发与处理场景外,探索出边缘云终端、边缘安全、边缘AI推理、边缘游戏战斗服等使用方式,并成为本地客户轻量级业务系统上云的重要选项。

2

  在边缘公有云服务市场中,互联网系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下沉边缘服务商、独立第三方云与CDN服务商等四类服务商凭借自身技术、产品、资源、渠道优势,均成为市场重要玩家,并维持了充分竞争、齐头并进的态势。作为新兴市场,短期内服务商份额存在快速变动的可能:其中,基础设施产品以及边缘容器等仍然是该市场主要组成部分,但函数计算、视图计算、以及基于边缘云资源的安全服务等同样具备强劲的增长潜力。

  在边缘专属云服务市场中,当前市场上产品与服务类型集中度较高,主要包括运营商基于MEC边缘计算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以及云服务商提供的边缘专属云服务(不含未与中心/上级云节点连接的隔离节点资源服务),两类市场均同样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在边缘云解决方案市场中,软件和服务商只需要在项目中提供边缘云软件或定制开发服务,对前期专注于边缘平台技术的新兴服务商更加友好;将边缘公有云体系下的平台软件私有化,或基于IoT平台迭代出能够同时覆盖轻重边缘的方案,是该细分中各类技术平台、技术栈的主要演进方式。


]]>
从高耗到高效,算力到绿色算力的距离还有多远?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但凡事物总有两面性,算力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难免耗能问题,绿色算力或将引领算力发展下一程。

  近日,信通院发布了《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为算力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如果算力能够转变为绿色算力,想必能够助推算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再迈一大步。

  绿色算力发展有框架可循

  “算力”可谓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正强有力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享受算力带来高价值驱动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算力背后的高能耗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该占比仍在快速增长。

  耗能问题犹待解决,加之“双碳”目标逐渐迫近,大力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实现绿色算力升级,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展现节能减碳大国担当的重要命题。

  绿色算力可以定义为算力的绿色低碳追求,是算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可通过推进算力生产、算力运营、算力管理、算力应用等层次的绿色化来实现。

  围绕上述算力从生产绿色化到应用绿色化的四个层次,《研究报告》提出了绿色算力高效(Efficient)、低碳(Low carbon)、智能(Intelligent)、集约(Intensive)发展的ELII框架。

  具体而言,绿色算力高效发展即算力生产绿色化,主要指算力生产IT计算设备运行的高效化,可通过提升底层软硬件架构计算的高效性来降低能耗,是绿色算力在算力设备微观层面的核心体现。

  绿色算力低碳发展即算力运营绿色化,主要指算力运营层面用能的低碳化,是支撑算力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算力在能源消耗宏观层面的集中体现。

  绿色算力智能发展即算力管理绿色化,主要指算力管理调度层面的智能化,依托算力网络对分散、异构的算力进行智能感知、连接和统筹调度,实现绿色算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是当前算力绿色化发展正努力实践的方向。

  绿色算力集约发展即算力应用绿色化,主要指算力赋能应用的集约化,通过构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并深层次融入支撑应用需求侧业务,推进应用需求侧的绿色化改造与升级,其本质是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视野下看中国,绿色算力发展态势向好

  就全球发展情况来看,绿色算力发展进入起步期,在生产、运营、管理和应用方面均有提升。

  就算力生产绿色化来看,技术产品加速迭代。世界各国正加快出台算力政策来推动算力生产技术的高效演进,而且围绕算效的提升,科技龙头企业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就算力运营绿色化来看,建设布局全面提速。全球各国均在统筹协调可再生能源供应与算力低碳发展。就算力管理绿色化来看,政策持续加码。整体来看,数据中心整合与绿色转型逐步推进,部分数据中心主动扩张,网络触角实现多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就算力应用绿色化来看,落地赋能效应倍增。其中,算力绿色赋能的核心作用越加凸显,加之当前大模型崛起,加速扩大了智算产业的引擎效应。

  回顾国内发展情况,在算力生产绿色化方面,当前国内头部主体围绕算力底层软硬件计算架构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算效的提升。在计算存储方面和平台统一调度方面,以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凭借算力底层架构创新逐渐脱颖而出,算力应用性能提升明显。

  在算力运营绿色化方面,政府密切关注算力运营用能低碳。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发布一系列政策,引导数据中心应用可再生能源,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长久来看,打造“零碳数据中心”成为算力低碳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各企业主体将通过不同技术手段优化PUE。

  在算力管理绿色化方面,以算力网络支撑算力管理绿色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在“东数西算”工程引导下,数据中心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各地积极建设算力调度平台,以实现算力区域布局优化。

  在算力应用绿色化方面,得益于算力技术不断演进,我国算力应用持续丰富,助推各行业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而且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和“东数西算”工程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热潮。

  根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我国已有30余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智算中心在推进AI产业化赋能产业AI化、助力治理智能化、促进产业集群化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据统计,当前全国超20家城市已上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帮助企业解决算力资源调用难题。

  未来的绿色算力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算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长远来看,随着AI大模型及AIGC应用双重爆发,算力规模激增,区域绿色算力发展仍面临挑战,计算软硬件架构仍需持续协同优化。不仅如此,随着液冷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和规模化,PUE持续降低逼近1,以此为参考,未来绿色算力发展的相关要求势必越来越高。

  破除当前束缚,推进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提供了未来可以借鉴的5个发展方向。

  其一,加强顶层保障,健全绿色算力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建立绿色算力发展机制,加快形成绿色算力评估标准。下一步,我国应深化体制机制优势,多部委联合完善绿色算力发展机制,统筹设计绿色算力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制定绿色算力发展指数,开展我国绿色算力区域发展评估。

  其二,落实创新先行,加速绿色算力核心技术研发。把握多样性算力和计算体系架构变革机遇,加强绿色算力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加快制定算力领域各环节安全可靠、国际先进的算力通用技术标准,以标准为引领,促进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动绿色算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用促建,助力绿色算力产品迭代升级。

  其三,加强行业发力,构筑绿色算力产业协同生态。建立绿色算力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完善绿色算力标准体系和绿色算力产业支撑配套服务。

  其四,引导完善布局,强化绿色算力与东数西算协同。紧抓“东数西算”工程和“双碳”目标实施机遇期,鼓励在数据中心集群周边配套建设可再生能源电厂,加强风光储与算力负荷等协同互动,积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产业,争取在产业发展中,推动枢纽节点算力交易逐步实现。

  其五,推进应用赋能,推进绿色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加大普惠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服务模式从提供算力为主向提供“算法+算力”转变,引导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加快打造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的典型应用,激发算力引擎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推进绿色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

]]>
华为梁华:开放合作,数字技术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7月4日,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如何更好赋能新兴产业创新与开放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梁华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确定趋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有效促进能源、制造、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价值。同时,在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随着数字经济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将进一步使能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是关键。培养数字人才、提高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智能化之后,世界各国的又一共识。梁华认为,产业各方需共同践行技术普惠,推动数字人才发展,让数字技术更好使能新兴产业,助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共同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如何更好赋能新兴产业创新与开放合作,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东盟是华为在海外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扎根东盟市场23年,以领先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和良好的服务支持东盟各国运营商客户,为当地提供联接服务,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同时,华为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与区域的行业客户和生态伙伴一起,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助力东盟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使能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确定趋势。5G联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推动数字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其中,泛在联接是基础,从过去作为通讯沟通的手段,逐步与云、AI等技术融合创新,帮助人们更好地联接到数字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算力已成为这个时代基本的生产要素,使能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东盟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不断推进数字化进程和创新实践。

  华为与产业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参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发展,共同创造数字经济新价值。比如,在亚洲单体量最大的老挝钾矿,通过4G矿山工业专网实现井下300米随时随地的移动通信,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极大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环境并创造了经济价值。在泰国,联合本地汽车部件制造商打造5G+云智慧制造工厂。

  我们相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能源、制造、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价值。同时,在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随着数字经济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将进一步使能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鼓励绿色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光伏与农业互补的案例。在中国海南的光伏大棚里,当地农民在一排排的光伏板下,种上了小白菜、四季豆等蔬菜,因为光伏大棚有助于缓解台风、暴雨和高温等不良天气的影响,为叶菜提供较为稳定的种植环境,适合海南的天气。这样一边发电一边种植,相得益彰。这是利用光伏可再生能源“农光互补”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东盟各国,我们也同样看到了类似案例,应用绿色能源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和低碳环保。在印尼,与本地运营商一起,用绿色ICT技术打造极简、绿色、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大大减少了网络能耗。在新加坡,华为与客户一起部署了海上漂浮电站,占地相当于5个足球场大小,每年可以减少4200多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帮助新加坡额外种植了23万颗树;在柬埔寨,与本地医院携手在室外停车场建设屋顶智能光伏系统,每年可生产50万度清洁电能,为300多位医护人员工作和数万患者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未来,华为希望携手东盟的客户、伙伴共同促进绿色新能源技术的落地普及,通过ICT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传统能源的数字化运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三,践行技术普惠,推动数字人才培养,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人才是关键。华为致力于助力东盟各国构建数字人才生态,在印尼、马来、泰国、菲律宾和孟加拉设有5个培训中心,传递与共享ICT知识和技能,持续推动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提升。近年来,华为通过东盟学院、ICT学院、未来种子等项目为东盟各国培养超过20万名数字人才,支持本地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在数字基础设施、云、光伏、数据中心,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能制造等行业数字化领域共同探索与创新,大量具备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将充分发挥作用,让数字技术更好使能新兴产业,助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华为愿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东盟各国企业和伙伴携手同行,一起为中国与东盟的数字技术创新合作与新兴产业发展做贡献。谢谢大家。

]]>
2023移动云大会即将盛大召开,三年内年营收将突破1500亿元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为期两天的“2023移动云大会”明起将在苏州盛大召开。

作为云计算国家队、主力军,多年来,移动云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根基、加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筑牢数字安全防护屏障等方面始终不遗余力,在这一过程中,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2年,移动云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长108%,连续三年保持三位数增长,持续引领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浪潮;移动云在各类细分市场上均处于前列,边缘云市场占有率第一,政务云、专属云位居前三,公有云市场份额居行业前五、增速第一。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吴世俊发布未来三年计划

“通过深耕千行百业,赋能产业升级,移动云在短短三年内创造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领先的产业奇迹。”在24号下午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吴世俊说。

据介绍, 移动云将在2023移动云大会上分享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发布移动云全新战略规划、自研核心技术成果、未来发展关键举措。同时还将与各界同仁共同探讨云计算前沿发展趋势,驱动产业蝶变。

立足新阶段,中国移动正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不断拓展“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作为集团公司CHBN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移动云也将全面开启新征程。

在媒体沟通会上,吴世俊介绍了移动云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3.0”驱动的算力网络,实现算网一体,通过打造智算中心、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社会算力共享,服务大规模智算应用场景。通过赋能千行百业,力争突破年营收1500亿的发展新高峰。

吴世俊表示期待,移动云愿与产业各方携手,以信息化数字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筑起信息社会转型基石,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贡献移动云力量。


]]>
TVU推出基于5G的云端/演播室混合多机位远程制作背包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TVU隆重推出其远程制作系统(RPS)系列产品中的最新成员 -- 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这是TVU在REMI领域的重大突破,该产品可独立实现六个5G网络聚合连接,形成稳定、高速的上行通道,可靠承载TVU屡获殊荣、经过实战检验的多机位信号同步编码与传输,而这一切都是在与TVU经典产品TVU One几乎一致的极紧凑、超坚固的金属小方盒中实现,因此成就了当今全球最为轻便的远程制作背包系统之一

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
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

更为灵活的是,TVU RPS One既可通过TVU RPS解码器,还原多机位SDI流,接入传统的演播室制作系统,更可同时与TVU强大的云制播平台无缝衔接,为用户提供基于多种云原生应用的一站式端到端多机位远程制作解决方案,实现从现场采集、传输、制作,直至内容分发和播出的全流程业务。

TVU RPS One工作流程示意图
TVU RPS One工作流程示意图

TVU Networks的首席执行官Paul Shen表示:"在广泛征求全球用户的反馈意见后,我们成功地将RPS的多机位帧精确同步亚秒级延迟能力,与TVU One的便携性、HDR画质、高码率和强大的实时传输相结合,推出了集大成为一体的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它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且稳定的工作流程,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类型的直播挑战。"

"我们非常期待在即将到来的NAB展会上向各位展示TVU RPS One的卓越性能。" Paul补充道,"相信其各方面的出色性能将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TVU RPS One更多特性介绍如下:

  • TVU RPS One作为一款领先的多机位传输设备,内置六个支持5G SA(独立组网模式)的 sub 6G模组,由于搭载了5G MIMO天线阵列,可兼容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5G、4G和3G频段,保证所有模组在优质性能下无缝协同的工作。此外,借助TVU专利IS+专利协议及算法,它可同时聚合多达12个数据连接,除了内部/外部移动通信网络接入,还有WiFi、以太网、微波、卫星(Ka/Ku/BGAN/Starlink)等等,充分满足多样化的传输需求。

  • TVU RPS One可在云端接收与演播室物理解码器之间同时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传输,让制作团队能够灵活运用同一信号源,创作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同时,通过设置镜像制作环境,保障制作过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以应对意外情况带来的潜在风险。

  • TVU RPS One的双WiFi模块也采用MIMO天线,支持2.4G/5G频段,可同时与本地设备和多个可用网络建立稳定的连接,提供靠的设备数据通道。

  • TVU RPS One具备四个3G-SDI输入接口,支持1080P/1080i/720p HDR远程制作。同时,它还支持多达16路SDI嵌入式音频通道以及最多8路HDMI嵌入式音频通道,满足现场各类视音频信号传输。

  • TVU RPS One还具备强大的协同制作功能,不仅能够实现VoIP、Tally、CCU等信号的互传,还能获取TVU物理收发服务器或TVU云制播各种应用返送的低延迟视音频信号,并以SDI或标准IP格式输出到现场,确保现场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远端制作进展。

TVU RPS One的诞生,让各种挑战性环境下的多机位远程制作成为了可能,例如越野赛多机位直播、单兵多机位访谈直播、拉力赛车内多角度直播、中小型体育赛事直播等等。它为制作团队提供了一个高效、创新且极具成本效益的全套解决方案,将为直播制作翻开新一页华丽篇章

查看TVU RPS One 官网介绍和技术规格下载:https://www.tvunetworks.cn/products/tvu-rps-one/ 

在4月15日-19日举办的NAB Show上,TVU RPS One将首次实物亮相。TVU诚挚邀请观众莅临TVU的#W1821展位观看演示,并充分体验TVU RPS One的各项功能。 期待与观众见面,同见证这款便的远程制作背包为直播带来的改变

预约NAB独家演示:https://info.tvunetworks.com/nab-2023-chn 

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TVU Producer云导播制作
TVU RPS One远程制作背包+TVU Producer云导播制作


]]>
群晖重塑中小企业备份市场,提升备份效率,有效控制部署预算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据统计,2022 年全网遭受勒索攻击超 3500 万次,攻击者除了加密数据,还会窃取企业敏感数据,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近期群晖科技 Synology 推出一机整备,安全无畏活动,帮助中小企业构建备份服务器,免除复杂的运维管理以及高额的部署成本,哪怕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房环境,通过群晖一样可以快捷部署数据备份方案。防止硬件故障、病毒、人为误删等事件造成企业重要数据丢失。


群晖,作为存储领域的拓展者,为企业构建高效安全的数字资产管理方案,搭载 DiskStation ManagerDSM)操作平台的群晖 NAS 至今在全球已售出超过 1000 万台。500 强企业超过一半选择群晖部署文件服务器、备份一体机、虚拟化应用、安防监控等。

历经探索和累积,群晖从存储转而成为满足企业多样数据管理、保护、应用的数字资产银行。群晖不仅可以整机备份计算机、物理服务器、虚拟机和 SaaS 平台,其直觉化的操作界面也节省了系统学习成本,通过一个入口,即可管理所有终端和平台的备份任务。群晖备份方案年均增长率达 34%,已部署在超过 32 万企业/用户环境中,守护超过 100 万个节点和虚拟机。

其中,京客隆使用群晖统一为 2000  PC  200 多台服务器进行备份,有效解决多地分散设备的备份痛点。而对于使用传统光盘刻录存档的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使用群晖 Drive 提供的电脑文件自动备份,为质检化验室的 43 台工作站电脑中的检验数据及质检图谱进行自动备份,从而节省 40 个人工小时的备份时间。

中小企业数据备份的现状:手动备份麻烦、硬盘有损坏风险

超过百家中小企业参与本次活动,来自IT、商贸、服务、制造等不同行业。原先他们大多选择传统的电脑、移动硬盘进行手动备份,或是再上传一份到公有云,以防止本地备份的丢失。但这些方式从便捷性、安全性、专业性上都存在缺陷:

1)手动备份容易发生遗漏或覆盖已备份文件,且同文件多个版本整理较复杂。此外,硬盘损耗高,需随时检查运行状态,并及时采购备货。
2)公有云虽然操作便捷,但不仅下载受限于速度,且与日俱增的数据量,让空间成本也居高不下。更重要的是,敏感数据无法受到安全保障。
3)不论备份到移动硬盘,还是公有云,数据只有备份一份,如硬件或网络发生故障,无法确保丢失数据可以还原成功。


面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体系的企业备份难题,群晖如何为这百家中小企业交出满意的备份答卷呢?

1)支持自动备份,对设定的备份路径文件可实时自动备份,并且可以设定备份排程,以避开公司带宽高峰,避免因为备份任务而占用公司主营业务。
2)私有云环境,不限速,随时扩容。不同于公有云环境,群晖 NAS 基于私有云环境,速度只受企业网络带宽影响,且可随时更换大容量硬盘,或添加群晖扩展柜。此外,群晖也支持备份主流公有云数据,为企业实现数据下云。
3)丰富高阶功能,除了自动备份,群晖备份方案还提供文件版本回滚、增量备份、数据重删等功能,提升备份效率的同时,减少空间占用,并提升还原效率。
4)企业数据可用性,借助群晖数据保护方案,可以备份企业终端数据,且将备份数据复制到异地或云端,实现容灾。

而从此次活动反映出,中小企业原先更多依赖电脑、移动硬盘、公有云,以及传统服务器进行备份,但是这些方式的便捷性、安全性、损耗成本等都让企业开始寻找更专业轻松的备份方式。而近一半用户通过群晖 1 个备份应用即可轻松满足需求,但更多用户通过组合 2 个,甚至多个备份应用,来确保其不同终端、平台的数据安全。

中小企业真实使用群晖备份数据后的反馈

科技行业:使用群晖自动备份员工电脑文件,为了避免鸡蛋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采购第二台群晖部署异地灾备,提高一倍可靠性。

制造行业:借助群晖,每天凌晨自动备份,保留两周版本,可以随时恢复两周内数据及应用。

高校智能实验室:现在用群晖备份公共文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群晖已成为我们深度学习训练数据的安全中心。

动漫影视行业:现在我们的总部和分部有 3 台群晖 NAS,定时备份原稿、视频等,有效避免数据丢失。

商贸行业:硬盘容易坏,经常连接中断。而转用公有云,有些文件无法读取和下载。群晖可以集中备份电脑、百度云文件,操作很便捷。

面对大型或是连锁型企业运营成本缩减,在规划备份方案时,除了符合业务模式,以及满足未来 5-10 年业务增长外,企业更为注重系统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扩展和运维成本。群晖一体化的数据灾备方案,不论从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学习成本、部署成本上都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业务形态企业的备份需求。

群晖备份方案架构图
群晖备份方案架构图


]]>
微软敦促 Win10 / Win11 等用户尽快升级,系统存在零日漏洞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微软本周二在安全公告中表示,已经修复了存在于 Win10、Win11 以及 Windows Server 在内,所有受支持 Windows 版本内的零日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零日漏洞,发起勒索软件攻击。

微软敦促 Win10 / Win11 等用户尽快升级,系统存在零日漏洞

微软敦促 Win10 / Win11 等用户尽快升级,系统存在零日漏洞© 由 IT之家 提供

图源:卡巴斯基

微软表示该漏洞存在于 Windows 通用日志文件系统(CLFS)中,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可获取设备的所有访问权限。

IT之家从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报告中获悉,已经有证据表明攻击者利用该漏洞,部署 Nokoyawa 勒索软件,主要针对位于中东、北美和亚洲的中小型企业的 Windows 服务器。

攻击者利用 Nokoyawa 恶意软件加密文件,窃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公开信息等方式威胁用户支付赎金。


]]>
Juniper Research:2026年使用eSIM技术的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1.95亿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Juniper Research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到2026年,使用eSIM技术的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95亿,而2023年只有2200万。

  报告指出,eSIM平台越来越多地采用eIM(eSIM物联网管理器),这将推动其未来三年的增长。eIM是一种标准化的eSIM配置工具,允许大规模部署和管理支持eSIM的物联网设备。

  根据报告,2023年,所有使用中的eSIM中只有2%用于物联网领域。然而,随着eIM工具采用的增加,它预测eSIM物联网连接的增长将在未来三年内超过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消费领域。到2026年,全球6%的eSIM将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该报告预计,在未来三年内,支持eSIM的物联网设备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780%。物流和油气开采是两个受益最大的行业。预计到2026年,这两个市场将占全球eSIM使用量的75%。

]]>
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近日,ABB集团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安世铭来到中国,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市场对ABB集团而言至关重要。

  安世铭表示,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1年全球所有新安装的机器人中,74%在亚洲,当年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

  同时安世铭指出,由于中国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产业中的机器人数量迅速增长。他认为,今后中国使用机器人的产业范围将持续扩大,特别是受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中国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需求有极大增长空间,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到2025年翻倍。

  机器人是现代化工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应用有助于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韧性和灵活性。中国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积极投入,让企业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ABB集团将致力于在华长期投资。

  去年12月,ABB机器人超级工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正式落成投产。这座超级工厂投资1.5亿美元,占地6.7万平方米,是ABB在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基地。

  安世铭告诉记者,上海超级工厂是ABB集团在全球的三大机器人制造基地之一,将致力于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机器人设备。此外,集团还积极与中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品创新。

  最后安世铭表示道,在中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之际,ABB愿与中国客户加强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在汽车电子设备、工业物流、医疗制药、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餐饮及服务业等领域持续推动创新。

]]>
西门子成立内部物流垂直市场部门,为美国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西门子最近宣布成立内部物流垂直市场部门,该部门将为美国客户提供物料处理、硬件自动化、软件和服务解决方案。西门子目前正在利用技术满足市场对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安全和可持续性的需求。这个新部门将发挥垂直行业团队和横向业务运营的双重作用在西门子数字工业-运动控制业务内运作,并与组织内现有的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食品和饮料等行业垂直领域一起协同工作。

  Joel Thomas是该内部物流垂直部门的负责人。Thomas除了管理该部门外还将与为内部物流行业服务的贸易协会密切合作,并参与西门子对下一代工程师、程序员、软件开发人员和工厂运营人员的培育计划,这些人将管理未来的仓库。

  新部门将为机器制造商和终端客户提供服务。例如,利用西门子TIA门户网站,一些仓库设施或邮政结算中心就能够根据需要整合自己的所有运动控制硬件、软件系统和通信协议,包括内部和外部协议。另外,西门子数字孪生和模拟技术可以在仓库或制造业面临物料处理挑战采取行动之前测试所有的可能情况。

  此外,Joel Thomas指出,“所有公司的目标应该都是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物料流,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条件。这在老旧的棕地业务中尤其具有挑战性,棕地业务的传统设备可能无法处理公司明天甚至今天的需求。”

  预测性分析和预测性维护也将是西门子内部物流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西门子内部物流业务致力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系统组件以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并收集所需的数据用于监测和维护操作。据Thomas说,这个新部门的最大挑战是为每个客户定位并提供必要的技能和解决方案常驻知识库。他指出,根据每个公司的规模和在职技能组合的不同,这个可能也会很不相同。

  Thomas还提到,可持续性涉及能源消耗以及预测未来需要什么设备和软件才能保持工厂以最大效率运行的能力,这将是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包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最后,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内部物流业务部门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更加高效的生态系统,再加上西门子的各种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在未来可以保证自己运营环境的一致性。

]]>
工信部:启动实施千兆光网'追光计划',带动双千兆应用规模化发展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当前,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新型消费、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日,在第二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现场,我国第二批81个千兆城市建设成果点亮。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了千兆城市建设标准,有利引导推进了我国各城市“双千兆”网络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千兆宽带用户达到9175万,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6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表示,要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加快城市地区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统筹布局双千兆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加快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要促进行业融合应用,启动实施千兆光网“追光计划”,加快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带动双千兆应用规模化多样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大超高速光纤传输,下一代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制,形成我国双千兆网络技术核心竞争力;鼓励各地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和疑难问题督办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鼓励基础经营企业公司从资金分配、政策倾斜方面对积极参与千兆城市建设的地方公司给予支持,加强千兆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的分享和经验交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
IBM最新调研:技术学习成本高已成职业发展最大障碍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IBM最新公布的一项全球调研结果显示,世界各地求职者、学生及考虑转行的人士正在不同行业中寻求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岗位,但他们也承认,自己并不熟悉此类岗位相关的选项。与此同时,在线培训和数字技能证书也正成为他们把握住这类机会的公认途径。

  该调研由IBM委托全球知名调研公司Morning Consult于2022年底进行,调查对象为13个国家或地区的14,000多名学生、求职人群以及希望转换职业赛道的人士。

  IBM首席影响官(IBM Chief Impact Officer)Justina Nixon-Saintil表示:"技术培训可以改变人生。当今职场快速发展,对于如何获得满意的职业生涯,需要何种技能,人们常常抱有误解。因此,我们需要让大家更广泛地了解各行业中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岗位。同时,我们正与IBM SkillsBuild平台的合作伙伴一起,重点帮助资源不足的群体获取更多技术培训、走向技术类岗位的途径。"

1

  IBM最新调研:技术学习成本高已成职业发展最大障碍


  为帮助消除这些误解,让STEM教育更贴近长期以来资源相对不足的群体,IBM于今天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新增45个教育合作伙伴。

  这些合作组织横跨社会服务、经济、职业发展以及政府机构和大学,其中许多组织重点关注技术学习资源欠缺的群体。通过与它们建立合作,IBM SkillsBuild新领学习公益计划将为相关人群大范围提供免费在线学习机会以及更明确的就业途径。

  全球调研显示,技术领域误解和机遇共存

  IBM/Morning Consult研究中总结了对STEM类职位感兴趣的受访学生、转行人士和普通求职者的一些观点:

  STEM培训相关的误解:费用昂贵,入手难,对数字证书了解不够。

  6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从事STEM工作,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学位

  40%的学生表示专业或技术技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不知道从何入手

  60%的受访者担心数字证书的获取可能成本高昂

  对于转行人士,边工作边考证,两不耽误尤为重要

  世界各地的学生和职业人士都在谋划改变,约60%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寻找新工作。

  61%的学生和计划转行人士正在或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寻找新工作

  超8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至少90%的受访者有信心从在线培训中习得新技能或新知识

  全球而言,对于各行业中STEM相关职位可选项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许多人担心这类职位薪资回报不足。

  50%的受访者有兴趣从事STEM相关工作

  64%的转行人士不熟悉STEM职位

  许多受访者不确定哪些职业应视作STEM职位

  62%的受访者担心自己找不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STEM工作

  受访者普遍乐观地认为,未来各行业中STEM领域的职位将会增加,数字证书会是传统教育很好的补充,能增加就业机会。

  6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十年各行业的STEM相关职位将会增加

  受访者有86%的人认为,获得的数字证书有助于他们实现职业目标

  75%的受访者认为数字证书能很好地补充传统教育

  就业机会和资质要求越来越多,全球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希望取得数字证书的首要原因

  全球新增45家合作组织,国内合作伙伴持续扩容

  为更好地推动技术性职业的整体发展,IBM正全力帮助学习者消除他们对技术和STEM职业的误解。其中,IBM SkillsBuild新领学习公益计划正在为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尤其是面向技术学习资源不足的群体。

1

  2022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宣布,IBM SkillsBuild新领学习公益平台中文网站正式上线


  同时IBM认为,IBM SkillsBuild课程等在线培训项目,必须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将基于项目制的丰富课程与真实的职场机会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为此,IBM SkillsBuild平台今天正式宣布在世界各地新增或扩大45个合作项目。其中,IBM SkillsBuild在中国近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立了新的合作。通过该合作,IBM SkillsBuild学习平台中的课程将为该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技术领域教学及学习资源,助力高等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及复合型卓越人才的培养。该课程以课程讲座、技术实验、行业案例与创新方法四大模块推动学生技能提升与价值实现。

  通过此类协作项目,IBM将继续全力履行其"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培养3000万技能型人才"的承诺。


]]>
汇川技术年营收首次突破200亿,通用自动化业务增长较快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根据汇川技术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营收预计为215亿至251亿元,同比增长20%至40%;盈利预计39.3亿至46.4亿元,同比增长10%至30%。虽然过去一年受疫情反复影响,仍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汇川技术有五大业务板块,分别是:通用自动化业务、电梯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与轨道交通业务。

  虽然宏观经济低迷导致市场需求疲软,但凭借“保供保交付、国产化率提升、多产品综合解决方案”等优势,积极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使得通用自动化业务取得较快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自动化业务作为业绩基本盘,占总营收五成以上,该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1-9月营收83.23亿元,同比增长21.7%。在面对投资者调研时,工业自动化业务能取得优于行业总体发展的表现的,这背后有内外部的因素共同驱动。

  从外部因素看:2022年上半年工控行业的整体需求较好,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其次,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提升。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有竞争力的国产供应商。

  从内部因素看:首先在战略部署上具备前瞻性,多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越来越强,从早期的变频器产品开始,到后来的PLC+伺服,再到DDR/DDL电机、气动产品等新产品,能够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丰富。

  此外,汇川技术抓结构行情的能力较强,产品和解决方案较宽,凭借高效、高精度的多产品解决方案,抓住了在锂电、光伏、风电、半导体、汽车装备等行业中的结构性行情。在这些行业里,仍保持相关产品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这能有效对冲整体市场需求放缓带来的扰动。

  工业机器人业务异军突起,出货量突破万台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来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换人”浪潮的兴起导致大量企业进入机器人行业。

  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板块也表现出色。其工业机器人业务因“产品系列拓宽、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原因,销售收入取得快速增长。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来自工业机器人板块同比大增39.79%,工业机器人业务在前三季度发货超1.2万台,发展迅速。

  目前,从销售的工业机器人类型来看,目前仍是以SCARA为主。当前,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及零部件解决方案,其战略目标是,未来工业机器人希望做到中国市场的第一。

  汇川技术作为本土品牌的代表,面对国内应用行业对精益制造与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坚持“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发展策略,持续强化自研产品高速、高精、高可靠性的技术优势,带来了易用性的提升,有力赋能了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汇川技术一直没有停止布局:

  2010年开始调研工业机器人市场;

  自2014年进入机器人领域,汇川技术机器人自研自制的成果已经覆盖从关键零部件、至SCARA、六关节等工业机器人本体,并开发出多种应用工艺。

  2015年汇川技术提出“核心部件和工艺解决方案”战略,即“面粉+配方”战略;

  2016年汇川技术推出了SCARA机器人整机解决方案,开始进军电子制造、锂电、光伏、教仪等行业,标志着汇川工业机器人业务已经向“整机+工艺”转变;

  2017年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业务进入规模推广的元年,以“核心部件+整机+工艺”优势,在手机制造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4%,同时培育探索工业机器人在半导体、小家电等行业的应用;

  2018年,汇川技术推出六轴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达到60%,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的EPSON、YAMAHA等品牌;同时在定位引导类视觉产品、锁螺丝与点胶等工艺解决方案也在市场上取得应用;

  2019年,汇川技术在汽车/电子产业需求乏力市场情况下,完成全系列SCARA机器人、20kg系列六关节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重点拓展3C、锂电、玩具等行业,从而使订单有明显增长。同时,汇川技术持续深挖行业应用工艺,加强工业机器人与工业视觉的深度耦合;

  2020年汇川技术的SCARA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排名第三,销量同比增速超35%,主要来得益于苹果产业链、5G与新能源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为EPSON、YAMAHA,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61%。

  2021年,汇川机器人业务更是新作不断,先后发布重载、高速机型,满足更加先进的制程要求“拉快”中国智能制造的“进度条”。

  汇川技术机器人车间的生产交付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也在不断加强,经过多年的发展,汇川技术制造部门对精密部件的组装有了自己的核心工艺技术,生产质量水平也逐年提升。

  展望行业未来

  整体来看,数字化推动智能智造、工业数字化发展,不断增加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以此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对此,对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增,工业机器人订单大幅增长,对于身处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赛道上的厂商来说,有望继续为其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将于3月召开 搭建6G协同创新桥梁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将于3月22日—24日在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

  大会将齐聚全球6G技术研究力量,深入探讨6G网络变革与技术创新,凝聚6G研发、技术、场景、标准化等方面的共识,致力推动培育全球一致的6G理念,合力营造全球6G发展良好环境。

  大会邀请芬兰6G旗舰计划、日本5G论坛、新加坡未来通信研发计划等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共同筹办相关论坛,围绕6G应用场景与标准化进展、网络架构与内生安全、无线传输与频谱共享、天地融合技术与按需服务四大议题进行研讨。

  届时,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NDSC主任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局局长Seizo Onoe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分享精彩观点。

]]>
长江通信资产重组草案:11亿元收购迪爱斯100%股权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日前,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

  长江通信拟向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宏坤元贾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宁波爱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迪(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荻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爱迪(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新双百壹号(杭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兴迪(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芜湖旷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及湖北长江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迪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拟向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锁价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迪爱斯100%股权的交易作价110,707.31万元。其主营业务为公安、应急及城运行业通信与指挥领域的自主产品开发及销售、系统集成和运维与技术服务。电信一所为长江通信的关联方,均为中国信科集团旗下企业,长江通信向电信一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迪爱斯51.08%的股权构成关联交易。

1 

  长江通信表示,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深耕以智慧交通业务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提供智能化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销售、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将增加公安、应急及城运行业通信与指挥领域的自主产品开发及销售、系统集成和运维与技术服务。双方在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等方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业务综合实力。

  本次交易将为上市公司注入新业务,有利于拓宽上市公司产品线,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业务发展方向,上市公司将向公安应急指挥行业布局。本次交易有利于拓宽公司的业务范围,优化上市公司的收入结构,扩大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收入和利润规模,增强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

  截止发稿,长江通信总市值为36.53亿元。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86万元至18,169万元,均来自于对长飞光纤等参股公司的投资权益。


]]>
俄罗斯杀毒软件卡巴斯基将推自研OS及应用商店:不兼容第三方系统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Kaspersky卡巴斯基是俄罗斯开发的杀毒软件,杀毒能力有目共睹,但也有很多网友体验过它的卡顿问题,再加上国产免费杀软的冲击,很多人现在都不用卡巴斯基了,不过这家公司也没闲着,几年来一直在开发自己的OS系统——KasperskyOS,现在还要推出自家的应用商店。

KasperskyOS系统早在2016年就已经推出,但一直默默无名,主要还是自己的OS系统不完善,应用生态就是难点,因此卡巴斯基从2021年开始研发自己的应用商店,目前已经有演示版本,正在测试性能。

卡巴斯基计划在2024年正式推出KasperskyOS应用商店,这两年中已经获得了150万美元投资,除了自己之外还有MyOffice、Aprotech和Infotex等多家俄罗斯公司投资。

据了解,KasperskyOS应用商店主要有三个版块,第一个被称为开发人员门户,主要介绍KasperskyOS是什么,软件如何用,如何为环境编程等基本信息。

第二个版块是面向潜在的客户,可以在里面熟悉已经可用的软件,第三个版块则是一个工具软件,允许用户通过卡巴斯基集成的安全中心来管理应用软件的生命周期。

卡巴斯基的赚钱方式也很独特,主要是销售安全中心的许可密钥来盈利。

至于KasperskyOS及应用商店,卡巴斯基表示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填写应用程序目录,目前支持第三方操作系统,但是未来计划只能使用KasperskyOS系统来操作。

看起来KasperskyOS的系统会相当封闭,未来打通整个软硬件生态需要极大的努力。


]]>
中车株机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寿命周期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新春佳节,喜讯传来。日前,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正式开通,“中国造”地铁列车载客运营。这是欧洲最大机场首条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标志着我国首个出口海外的120km/h速度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项目投入运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试乘体验并点赞,称这是土耳其最快的地铁列车,感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此作出的贡献。

  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列车,由中车株机研制,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4节编组,最大载客量1100人。列车外观设计极具土耳其风情,融入郁金香花元素,整列车犹如一朵灿烂的郁金香盛开在亚欧大陆桥上。

  列车具有高度智能的特点,采用全自动驾驶设计,可以适应各种无人驾驶运行场景的需求;采用全自动车辆重联运营技术,编组更加灵活,以适应机场线路不同时段客流量的需求;采用适应大坡道高牵引特性的架控牵引系统,满足长距离、大坡道、高加速的性能要求;配置可视化紧急对讲系统和交互式解锁车门,便于乘客紧急情况下与运控中心及时联系。

  中车株机该项目负责人李阳阳介绍,在与土方合作过程中,中车株机创造了土耳其城市轨道交通“三个最”的纪录: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实现了6个月的全球最快地铁列车研发交付速度;2021年,列车在试运行中跑出120.75km/h,刷新土耳其地铁运行速度纪录;列车按照无人参与的全自动驾驶模式设计,是土耳其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车辆。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十年来,中车株机为土耳其提供了400余辆地铁车辆,这些车辆目前运营在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伊兹密尔等三大城市。中车株机在土耳其成立的株机-MNG公司,为当地创造了超过200个就业岗位。

  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表示,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技术、资本的多维度合作,这是以中车株机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入参与并助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车株机将继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寿命周期的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谱写“共商共建共享”新篇章。

]]>
谷歌家也没有余粮了:用旧的服务器不要扔 擦擦还能用2年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除了苹果只是冻结招聘还没有大量裁员之外,最近美国多家科技巨头日子都不好过,裁员动辄上万人起,今年1个月就有10万高科技员工被裁,谷歌也裁员1.2万人,同时开始大幅削减成本,员工的按摩师福利都没了。

为了节约增效,谷歌还对服务器下手了,要知道他们为了维持全球的网络服务,每年仅服务器/数据中心维护、升级都是数十亿美元的支出,之前是平均3年就换一批新硬件,折旧费惊人。

现在谷歌也没有余粮了,用旧的服务器也不能随便就扔了,开始了延寿工程,今年1月份完成了设备寿命评估,认为可以将服役周期延长到6年,目前已经使用了4年,意味着多用2年。

仅此一项,谷歌2023财年就可以节约34亿美元的折旧费。

类似的公司还有微软、亚马逊、Meta等美国科技公司,以前换新一代硬件的周期很快,3年就要上新,现在纷纷开始勤俭节约,延长设备使用到期到五六年,甚至更多,节省费用从十几亿到数十亿不等,具体看规模。

另外,这些巨头还削减了服务器采购费用,不仅会影响AMD及Intel的CPU出货量,而且还有个麻烦,那就是AMD、Intel两家的新一代服务器CPU,如Intel Xeon Sapphire Rapids和AMD EPYC Genoa在TCO总成本上不能让这些客户满意,销量也悬了。


]]>
苹果车祸检测功能误报不断 救援部门被折腾惨了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苹果iPhone和Apple Watch的车祸检测功能,发生车祸后,如果机主没有反应,会自动向救援部门求助。

在现实中,车祸检测功能已挽救了多人的生命。但同样也有频繁误报情况发生,增加救援部门的困扰。

1月30日,据报道,苹果iPhone 14的车祸检测功能自上线以来,误报的事情便不断发生,每一次错误的呼叫都会给当地的紧急服务部门带来不应增加的负担。

在这起最新的事件中,日本长野县北阿尔卑斯山的紧急服务部门表示,在12月16日至1月23日期间,他们接到了134次误报,主要是由于iPhone 14车祸检测系统在用户滑雪时错误触发。

日本紧急服务部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共接到了919个电话,而其中134次来自iPhone车祸检测的误报,这意味着苹果的误报约占他们工作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此外,美国各地也报道了冬季运动期间iPhone车祸检测功能误报的情况,触发误报的另一个高发事件是过山车。

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与当地紧急服务部门合作,以进一步缓解这一问题。12月底,iOS 16.1.2发布说明显示,苹果公司在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机型上增加了“车祸检测优化”功能。

苹果车祸检测功能误报不断 救援部门被折腾惨了

苹果车祸检测功能误报不断 救援部门被折腾惨了


]]>
美的方洪波:发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等新产业,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1月28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美的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实现战略转型。2023年,美的将在稳固家电核心业务的同时启动第二引擎,发力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储能等广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第二曲线驱动增长。

  方洪波还表示,美的始终认为,要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投资科技、投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不仅注重线下门店的建设和发展,更不断加大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过去5年,美的的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并在欧洲建立起智能家电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智能化家电产品。

  目前,美的集团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家电企业,近年来一直努力向科技型平安台企业转型,并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楼宇、电梯、医疗等各领域拓展,贯彻其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不断探索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美的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并于2020年拿下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权,获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制造能力,还借此切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等新兴储能赛道。此外,美的还入股了科陆电子,进一步加码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运营业务)、储能等赛道。

  1月6日,美的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一期正式投产,据悉预计在2月下旬完成产能爬坡后,将朝着每年100万台电动压缩机、120万台EPS转向电机、20万台驱动电机的目标迈进。

  事实上,家电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早就不是新闻。除了美的外,海尔、格力、海信、创维等传统家电巨头无一例外都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例如,海尔去年成立了汽车科技公司,并有造车的传闻;格力不仅收购了银隆新能源,去年董事长董明珠还透露其已经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简单而言,中国不只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也是生产地,并且仍然有快速增长的空间

  此外,新型储能也与各大新能源产业密不可分,尤其是光伏、风电等,更是离不开储能的助力。据数据显示,储能将成为一个新兴的10万亿赛道,未来前景同样可期。

]]>
Oracle NetSuite与友达智汇战略合作 赋能制造企业全面数智化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2022年年末,智能制造领域迎来重磅消息,智能制造领先解决方案服务商、友达光电全资子公司友达智汇(AMI)与全球云ERP领导者Oracle NetSuite强强联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享各自优质资源,以跨界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客户,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数智化发展。

这一战略合作将谱写出怎样的行业传奇?199IT有幸聆听了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的精彩分享。

(图:甲骨文公司全球副总裁、NetSuite 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左一)

与友达数位总经理赵丽娜(右一)签署战略合作)

友达与Oracle的三次结缘

早在20年前,双方从Oracle第一代ERP产品开始结缘。项目是本地部署,解决ERP、财务、生产等管理问题。

从当初全球显示屏龙头企业,发展到涵盖显示科技、 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制造、医疗照护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友达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新业态、出海企业需要新一代灵活全面快速的云ERP。友达采用了Oracle NetSuite云ERP,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友达数位是友达光电以全球化布局的智慧工业服务全新事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双方发现各自在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能够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这是友达与Oracle第三次结缘的契机。

三次合作,友达对Oracle 的信任度以及对系统认同度都非常高。

叶天禄坦言,当服务有智能制造需求的客户时,Oracle 主要能够提供的是ERP、运营、管理层面的支持。智能制造工厂更需要机器设备管理、IoT、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MES)等层面的支撑。友达是智能制造行业专家。

叶天禄形象地比喻,双方的合作,是大脑、心脏与手、脚的合作。如果说Oracle NetSuite系统是大脑和心脏,那么友达智汇就是手和脚,没有友达智汇,Oracle NetSuite就无法触及制造业客户的落实层面。

赵丽娜强调,基于友达自身智能制造实践的最佳经验,结合Oracle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管理的经验,强强联合未来一定能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 

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谈及Oracle NetSuite在制造行业的独特优势时,叶天禄表示,中国是制造大国,且已经进入升级的状态。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之下,制造业的升级需要自有的品牌。

中国自有品牌制造业的兴起,不止是制造和生产这么简单,它们大部分都是工贸一体。意味着不仅自己生产,自己的品牌还要要出海销售,所以它们的重心不仅仅是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一些帮助其贸易、批发、分销、 海外零售、海外分公司管理。

因为是自主品牌,不止是代工,它们也会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所以项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云ERP领域,一个系统能够做到除ERP以外,能够做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和项目管理,现在只有Oracle NetSuite能够做到。

Oracle NetSuite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抓住了国家制造业升级的契机,来服务这些自有品牌的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点,得益于Oracle NetSuite的生态。Oracle NetSuite坚信生态共赢,除了从ERP到贸易、批发、分销、销量、收入管理、 电商等功能外,更强大在于有一个PasS平台,这个平台允许生态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应用。或者把自己已经成型的应用,跟平台做无缝集成。就比如和友达智汇的合作,友达有非常多的关于智能制造工厂的应用和功能。都可以通过Oracle NetSuite PasS平台,做无缝集成。

叶天禄认为这两点能体现Oracle NetSuite在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大趋势之下的独特优势。

从MES到MOM 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聚焦新能源、医疗汽车三大赛道 

友达智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为主体,延伸到制造运营管理体系MO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赵丽娜表示,中国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决定将新能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这三大赛道作为战略合作的起点。

在国家的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基于整个新能源赛道,友达智汇与Oracle NetSuite将共同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支撑。

生物医疗是中国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新板块之一。随着国内的大面积应用,生物医疗已经从早期的研发创新逐渐走向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过程。大部分生物医疗公司缺乏大规模制造的经验。 友达智汇和Oracle将基于全球化的经验,赋能国内生物医疗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中国从用车大国到汽车制造大国,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式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赛道。友达智汇的智造经验与Oracle企业级的数字化系统经验融合,可以帮助更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得到非常稳健的数字化基础支撑。

叶天禄表示,Oracle NetSuite过去在这三个赛道已经服务了100多个客户。这些客户一开始所需要的是简单的财务管理、ERP管理。随着他们成长之后,更加需要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Oracle NetSuite能够给他们提供这些附加价值。在友达智汇加入之后,Oracle NetSuite将结合双方的经验将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的关键点

赵丽娜介绍称,作为友达双轴转型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友达智汇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体系的支撑。迄今为止,友达智汇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客户的行业、类型、体量都不尽相同。依据友达的经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来自于人和组织。如果人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纯粹使用技术转型的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

友达智汇沉淀了大量的方法论,尤其是激励体系、全员生产维护TPM管理体系、技术知识管理体系TKM ,这些工具不是买回去就万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员工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工具。

第二点,数字化转型需要全员参与。很多公司都过于依赖IT技术部门或者部分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友达提供的很多数字化平台,譬如UAD program(人人都是系统开发者),帮助很多企业构建低代码平台,教会企业的员工自己写APP、做大数据报告,培养员工的AI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全员参与而非少数人参与的转型。

第三点,数字化转型蓝图规划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甚至企业不断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要经历不断的蓝图规划升级。从点到线及面来实现。

赵丽娜指出,很多企业早期做数字化转型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以为上了一个自动化方案就结束了,这些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个系统工程源自于蓝图设计。只有基于蓝图一步一步实施落地才能衍生出扎实的数字化架构。

未来合作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形成创新突破

对于双方未来的合作,赵丽娜认为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在三个层面可以形成创新突破。

第一个是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Oracle NetSuite 的ERP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友达智汇则主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管理层面。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是强强融合的连接点。

第二是知识体系和流程的融合。友达智汇更多是在生产知识体系上的沉淀,Oracle NetSuite 则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非常稳健的流程基础。友达智汇的知识体系搭配Oracle NetSuite的流程管理,能够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予非常完整的内核支撑。

第三是行业赛道的布局。Oracle在ERP赛道,尤其Oracle NetSuite在云端的主赛道布局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作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未来在整个行业赛道市场化的布局上,友达智汇将与Oracle深度融合,借助Oracle以往市场渠道的布局,将双方的能力叠加在一起,可以实现快速加持的作用。

叶天禄则表示,友达智汇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Oracle 是软件和云端的专家,Oracle 对软件和云的研发,投入非常大,驱使Oracle 在软件和云方面领先全球。最近几年的财报,Oracle NetSuite的表现非常亮眼,包括获客率,专利等都有很好的增长。

“Oracle NetSuite提供云解决方案,但不是制造业的专家。友达才是,我们希望从软件和云领域领先的地位上,能够赋能友达,Oracle NetSuite坚信以后所有的解决方案都会在云端,向SaaS 的方向去推进。Oracle NetSuite希望从基础层面能够赋能友达,加强他们在制造业的专业度,共同服务好制造业的客户。”叶天禄说道。

题后记

在专访行将结束之际,199IT问两位负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叶天禄感慨2022年很多客户企业经营得非常艰难,但因为管理有方基本都挺了过来。最让叶天禄振奋的一个消息是长三角众多企业抱团包机出国抢单。叶天禄认为,2023年中国企业将是浴火重生,勇创高峰。通过Oracle NetSuite更高端技术和高端管理,能够让更多企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全球抢单。

赵丽娜认为,危机和机遇永远并存。友达智汇和Oracle NetSuite真正在做的是数字化赋能体系,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能够数位赋能,智绘未来,用智慧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企业绘画出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
Concept Nyx全新控制器概念将改变游戏规则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您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您想看电影的时候,您的伴侣、家人或室友却想再玩一局《堡垒之夜》?客厅是家庭关系的纽带,特别是客厅的电视或投影,成为“我要看的节目开始了”和“再玩一场游戏”之间的“拔河比赛”战场。

去年,我们的创新体验工作室打破了PC游戏体验模式,推出了边缘游戏概念Concept Nyx,可以让玩家轻松访问多个设备和屏幕上的游戏库,以便玩家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家中玩游戏。今年,该团队进一步进行了试验,探索如何使您的游戏库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访问。

但是如何做到呢?

一个控制器掌控所有

长期以来,键盘和鼠标一直是PC游戏的核心——在实时战略游戏或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来慢慢也有类似控制台并具有简单设计的控制器出现,但是在微调控制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要围绕现代游戏玩家及其需求而设计重构更好的控制器。

我们独具匠心的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继续向前迈进。

说实话,最初的设计相当疯狂:我们添加了自定义附件、大量按钮、传感器,甚至创建了一个模块化设计,可以针对每款比赛进行拆解和定制。这些想法很酷也很激进,但我们开始思考,如果您的控制器能从您家中其他人那里识别出您,并在您拿起它时,马上回到您上次离开时的游戏位置?如果您的控制器能够根据您所玩的游戏类型自动优化?这样的控制器是否更吸引您?

Concept Nyx游戏控制器提供未来游戏体验

Concept Nyx游戏控制器,仅为概念解决方案

现在,Concept Nyx游戏控制器只是一个概念,而非一个产品。这是我们测试技术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为未来体验路线图提供信息。我们在这个原型中成功地加入了许多梦想中的功能,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和我们一同重新想象未来的游戏体验吧!您可能认为这只是另一个控制器,但仔细看看,您会发现许多从未在PC游戏控制器上见过的独特功能。

个性化设置和内容可以真正在您的指尖实现。一个灵敏的指纹识别器可以让您瞬间开启《激战2》,您还可以通过将控制器指向您的任何设备或屏幕并扣动扳机进行串联,甚至还可以用您的声音来连接。

谈到身临其境的游戏,我们正在试验触觉和自我调整的可变电阻拇指杆,根据您的喜好或您所处的特定游戏进行调整。因此,无论您驾驶坦克、使用弓箭打猎、还是打倒机器人,拇指杆和X触发器都可以给您带来丰富的感官反馈。我们还将PC游戏的必备功能嵌入到这个概念中,包括移位按钮以允许更多的前部按钮选择,创新的滚轮以方便导航和武器循环,加上智能触摸板以即时访问可定制的控制——所有这些都将使您更容易远离设置菜单而留在游戏中。想象一下,只要快速按下滚动轮,就能在武器、盔甲、药水和其他库存物品之间轻松切换。

我们知道,要跟上不同游戏的不同控制方式有时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还为控制器搭配了完全可定制的智能屏幕控件和叠加层来映射按钮。有了这个功能,您不必猜测您是否将X按钮映射到您的盾牌或手榴弹。

告别拉锯战

玩家使用Concept Nyx游戏控制器实现分屏游戏

还记得游戏玩家和表演狂欢者之间的战斗吗?白旗可能会在未来飘扬,因为直接与Concept Nyx的内置Wi-Fi连接意味着您和您家中的其他人可以轻松地在直观的分屏上同时处理和查看消息、电子邮件、电影或游戏。更好的是,连接一个或多个无线耳机,您可以在一半的屏幕上玩游戏,而您的家人可以在另一半屏幕上看电影,或者更好的是玩两个游戏!就是这么简单,大家都可以很开心!

我们还改进并简化了Concept Nyx仪表板,以便您可以轻松查看朋友在玩什么并快速访问您的游戏。我们正在尝试新的共享体验,让家人和朋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玩家可以灵活地与同一个房间里的其他人一起玩游戏。对于家庭,我们希望未来的游戏体验能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分享和庆祝。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适用于家长的创新工具和仪表板,让家长能够观察、参与并与孩子互动。

只玩不工作?混合生活的AI解决方案

借助Concept Nyx实现同时进行游戏和视频会议的分屏显示

是否有需要您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的情况发生?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您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也许一只眼睛看游戏或看电影就完成了工作,但同时您的手机响了。我们正在尝试帮助用户找到平衡的方法:如果除了分屏功能之外,您还可以激活人工智能(AI)助手来监听您的名字,或者在有人问您问题时接听,您就不会错过任何重要事情。如果我们在通话中添加字幕,您便可在被调用响应时浏览额外的上下文。这些也许是多任务者的梦想。

这听起来像是我们迄今为止最大胆的探索之一,但工作和娱乐的融合是真实的,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帮助我们在任务和空间之间无缝衔接的方式。

Concept Nyx的下一步是什么?

游戏引领沉浸式体验的发展,这些探索一直是Concept Nyx超越游戏的智能边缘生态系统发展的蓝图。作为游戏玩家,我们很高兴能够推动直观游戏体验的界限,并希望将这一旅程中的经验带到我们未来的产品组合中。请关注进一步更新!


]]>
中国内需发展活力持续显现 数字平台造节一年拉动消费650亿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实体兴,经济兴。为推动经济加速回暖,2020年疫情发生后,各地政府、平台等多方助力为实体经济纾困。1月10日,支付宝平台公布了《2022支付宝助力实体年度报告》,展现了一年来,支付宝用“3个百亿级助力”帮服务业恢复经营、加快复苏,包括向小微商家降费让利超100亿、两场平台消费节累计拉动消费近650亿、开放近200亿免费流量帮实体商家降本提效。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时,“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相关专家指出,支付宝助实报告体现了数字技术和平台对助力实体经济的正向效应。

降费让利帮小微,为商家减免100亿经营成本

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90%以上经营主体属于小微企业,它们是生活服务业的底座和“烟火气”的来源。3年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小微商家数字化经营和转型的道路上,成本和能力短板成最大拦路虎。

根据支付宝的助实年报,“扶小助微”是平台助力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

自2017年推出低门槛数字化工具“收钱码”以来,支付宝已累计服务了超8000万小微商家。为帮这部分服务者减少经营成本,2021年8月起支付宝率先响应监管降费号召,一年多来通过收钱码提现免费、网络支付服务费优惠等举措,为超2900万小微商家、个体经营者等降费让利超100亿元;此外,一年投入3亿资金向收钱码商家提供免费的到账播报音箱、纸巾等经营耗材;开放近2000个免费数字化工具如小店进货、小账本等,商家“0代码”即可使用,再小的街边小店也可进行数字化经营。

湖州的一家奶茶店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钱码提现免费,加上红包码不定期的进账,一家月收入3万的小店,一年能省至少1个月水电费。”

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数字造节拉动消费近650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如何通过促消费、扩内需来焕发经济的活力?在“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促消费思路指导下,过去一年,支付宝联合全国千万商家举办了2场消费节,投入资金资源,用红包码、优惠券、直播带货等形式刺激消费,累计拉动消费规模近650亿。

数据显示,“夏日消费节”期间,杭州每1元红包码投入,就能带动线下用户14元消费;“金秋消费节”期间,武汉、郑州、济南等部分城市消费热度平均提升近4成。

“用支付宝扫码点单后可以领优惠券,2-3元优惠券适合我们这种客单价低的小店。”在南京市秦淮区科巷的鸿福面馆,老板阮明杰一直在向客人推荐贴在桌面上的小程序码,“客户愿意消费还少花钱,面馆也持续有收入。”

这些数据表明,数字经济在激发内需方面大有可为。数字化带来创新的消费形式,让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露无疑。在数字化推动下,线上消费活跃、线下人气回升,多地消费的加快复苏让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助力实体经营提效,向商家开放近200亿免费流量

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在疫情期间加速数字化转型,主动求新求变、拓宽销售路径。然而疫情期间,线下客流骤减,如何让实体商家有持续的用户来源?

支付宝助实年报显示,2022年,支付宝免费开放了近200亿流量激励,为商家降低营销成本。商户可通过“繁星计划”兑换流量、增加线上客源,积累自己的用户资产。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繁星计划”平均每天为商家小程序带去100万用户,单个商家平均一年能省下约20万元营销费用。在流量昂贵的当下,对很多商家来说是笔实实在在的“省钱帐”。

充电服务平台新电途就在这波流量补贴中“饮头啖汤”,公司运营负责人称:“搭上流量顺风车,一年差不多省了400万买流量的费用。”

与此同时,作为技术服务的主要供给者,第三方行业服务商是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角色。然而,服务业具有场景复杂化、碎片化的特征。业内认为,平台应加快底层接口的开放,实现互接互通,提升服务商的商业化生存能力。

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联合服务商打造超400个行业解决方案,帮伙伴增收创效。经平台撮合,过去一年,部分技术型服务商比前一年多赚50万、部分代运营型本地服务商年收入至少涨了两成。

商家数字化蔚然成风映射经济活力,数字化产品使用量涨53倍

中小企业数字化“有心无力”的老大难问题,正是数字平台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实体企业和平台经济在数字化上正相向而行,驱动着国内的商家数字化蔚然成风。

过去一年,支付宝累计向商家开放101个通用产品,1809个API接口。这些数字化工具,大大降低了商家数字化的门槛,让中小企业也能搭上数字化的快车,尤其受到中小商家欢迎。

报告显示,2022年,集成支付宝数字化产品的商家数新增300万家,产品的使用量同比涨53倍,商家数字化热情被激发的同时,数字化进程也大幅加快。

为商家代运营小程序、在线商城的服务商钜汇科技联合创始人周聪向记者透露,公司今年投入数字化的客户数同比涨了7倍。为美发店等街边小店提供低门槛软件服务的服务商博卡软件称,未来一年计划让产品走入10万家小店,帮小店完成数字化的初步普及。

“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企业、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指出:“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说明认可数字技术和平台在助力实体、优化供需配置、提升经济效率中的积极作用。对平台企业而言,应充分发挥数字赋能的驱动作用和生活服务能力等优势,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履行好平台在数字经济中的协同价值,更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蚂蚁集团首席技术官、支付宝开放战略负责人倪行军表示:“商家好,我们才好。支付宝诞生就是为了解决商家经营难题,经历18年已发展为数字支付与服务业数字化两大开放平台,助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未来,支付宝将继续‘以数助实’,持续开放产品技术和生态资源,服务好8000多万商家和合作伙伴,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一起守护城市‘烟火气’。”


]]>
33个科技企业创新应用脱颖而出 2022中国时序数据应用创新奖公布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技术的融合创新来推动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中也诞生了很多成功的应用实践案例。2023年1月9日,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TAOS Data)正式公布「2022年度中国时序数据应用创新奖」获奖名单,共评选出包括中天钢铁、大疆车联网、OPPO、西门子、玉溪卷烟厂、美的集团、中通科技、顺丰速运、国轩高科、金航数码、正大天晴在内的33个获奖应用,涉及到了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IT运维等多个应用场景。

1

  2022年度中国时序数据应用创新奖


  「2022年度中国时序数据应用创新奖」以各参评企业的数据架构改造落地案例作为评选材料,从改造项目的力度和效果及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等维度作为评选标准,经过严格筛选,最终33个创新应用脱颖而出。围绕行业影响、业务效益、创新引领、技术应用四大维度,本年度获奖企业涵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流、金融、制药、智慧能源、智慧工厂等众多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作为企业数字化实践的先行者,他们联合时序数据库(Time Series Database)TDengine共同解决数据难题,在关键产业场景进行联合探索创新,通过融合创新的数据技术赋予了业务更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评选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打造一个创新应用成功展示和转化的重要平台,更是以这些行业标杆的成功应用,推动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之路,让更多的行业企业能够借鉴到获奖应用的转型经历和丰富经验。

  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涛思数据瞄准日益增长的物联网数据市场,专注时序空间大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计算,目前其已经获得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GGV纪源资本、指数资本等多家机构的投资。不依赖任何开源或第三方软件,涛思数据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开源、高性能、云原生的极简时序数据处理平台TDengine。

  目前TDengine已经演进到3.0版本,解决了困扰时序数据库发展的高基数难题,支持10亿个设备采集数据、100个节点,支持存储与计算分离,优化升级了存储引擎、查询引擎,并打造了全新的流式计算引擎,无需再集成Kafka、Redis、Spark、Flink等软件,大幅降低系统架构的复杂度,真正成为了一款极简的时序数据处理平台。TDengine在GitHub上的Star数已经达到了20.4k,全球运行的TDengine实例数超过187.5k,用户遍布全球。

  "在过去一年里,TDengine与中天钢铁、大疆车联网、OPPO、西门子、玉溪卷烟厂、美的等一众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双方结合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创新,让物联网、时序大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共同推动着钢铁、车联网、智慧工业等众多行业的数字化发展。"TDengine创始人&核心开发陶建辉表示,"这些头部企业在各自业务场景下的数据架构成功改造案例也成为推动着TDengine不断精进的不竭动力,今天我们以评选的方式将它们公布出来,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企业成功借鉴复制到这些经验。"


]]>
2022 re:Invent :亚马逊云科技构建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凌云驾势重塑未来2022 re:Invent 中国行日前在北京举行了首站活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数据是整个应用程序业务逻辑的核心,几乎是每个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但处理数据非常棘手,这也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云原生数据战略的原因。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希望提供的所有工具,能够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全生命周期从存储到最后的AI人工智能,在每个环节都能帮助用户把数据利益最大化,通过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安全、更高效地去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云原生数据战略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在数据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方面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帮助客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查询、分析,到可视化的展现,以及到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通过安全、合规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输出。

企业如何构建云原生的数据战略?陈晓建认为,第一,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第二,需要实现一个跨组织的数据一体化融合。而数据不在是一个个烟囱式的孤岛,而是一个完整的打通的大的数据库。第三,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工具,来实现数据的普惠化,来降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从浩瀚的数据中获益。

而第一点至关重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数据底层基础设施,需要从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应该具备适用于所有适合工作负载和任何数据类型的合适的工具,以及让你能够适应不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机会。

第二,应该能够持续优化,来跟得上用户业务的发展所带来更多的数据和业务规模,并能够保持一个高的性能。

第三,也能够去面对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提供尽可能多的工具,帮助用户在整个数据使用过程之中降低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他们的使用效率。

第四,应该具备最高级别的可靠性,因为用户的数据对用户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亚马逊云科技的安全创新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帮助客户处理海量的请求,同时追踪和监测千万亿量级的事件(15个0),需要从中找出可能的威胁事件并解决他,并快速让全球所有的客户受到同等级别的保护。

安全是亚马逊云科技的Job Zero,从未停止脚步,在云自身的安全和云中的安全上持续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树立了安全的四大目标,帮助企业提高整体安全态势:1、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安全水平;2、降低安全的成本;3、减少安全事件的处理时间;4、提高企业安全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合规责任共担模型: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平台的安全,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到内。客户负责他们在云中所运行的内容的安全。首先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在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层面的安全用户可以直接继承和使用。使用亚马逊云,客户可以在最安全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进行构建,用户始终拥有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加密、移动以及管理保留这些数据。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和区域互连的全球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流动在离开安全设施之前,都经过物理层自动加密。

自研芯片、云原生、HPC 独步全球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底层技术创新

2022 re:Invent在底层架构服务方面的更新包括三个方面:1,极致性能的自研芯片战略;2,极速构建的云原生应用;3,面向极限未来的HPC需求。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 600+ 种实例选择,几乎适用于所有工作负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计算平台,包括Intel, AMD, Nvidia,ARM,FPGA,ASIC,高主频,大内存,各种存储介质,高性能网络,还有裸金属服务器。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团队Annapurna labs 在过去10年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三条自研芯片的产品线:四代虚拟化定制芯片 Nitro;三代基于ARM 架构的通用处理器芯片Graviton;两款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的芯片。

2022 re:Invent新发布了Nitro V5。Nitro V5 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是上一代Nitro芯片的两倍。Nitro V5 每秒的数据包能力提高了60%,延迟减少30%,每瓦特性能提升 40%;

新发布的Graviton3E 处理器,它是 Graviton 3 家族的最新成员,专门为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而优化,这在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里非常重要;相比于 Graviton3 实例,Graviton3E 在 HPL(线性代数的测量工具)上性能提升35%,在 GROMACS(分子运动)上性能提升 12%,在金融期权定价的工作负载上性能提升 30% ;

新发布的C7gn实例:配备了新一代 Nitro V5 和 Graviton 3E 的Amazon EC2 C7gn 实例,在 EC2 网络优化型实例中具有最高的网络带宽和数据包处理性能,而且功耗更低;与当前一代网络优化型实例相比,提供高达 200Gbps 的网络带宽和提高 50% 的数据包处理性能。C7gn实例适用于网络密集型工作负载,如网络虚拟化设备(包括防火墙、虚拟路由器和负载均衡器等)和数据加密业务等。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中的第三条产品线,机器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训练的Trainium和用于推理的Inferentia。

新发布的Amazon EC2 Trn1n,一款基于Trainium的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

该实例将网络带宽进一步增加一倍,每个Trn1n实例支持1.6Tbps EFA 网络带宽,强大的网络吞吐能力也使亚马逊云科技能够将超过1万个Traniumn芯片构建在一个超大规模集群里,实现对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

新发布的推理实例Amazon EC2 Inf2,基于最新款的 Inferentia2 机器学习加速推理芯片,是唯一专门为大型Transformer模型分布式推理建立的实例;与Inf1实例相比,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与基于GPU的实例相比,每瓦性能提升高达45% ;支持诸如 GPT-3、Mask-RCNN、ViT等大型复杂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16年持续引领云原生应用构建,推出大量服务,如消息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开创无服务器计算先河的Amazon Lambda,适用于容器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Fargate,专为云打造的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等。

亚马逊云科技已经连续7年获得HPCWire 评选的最佳HPC 云平台的称号。客户对HPC的需求表现在三个层面:需要最HPC的计算实例,需要配套的网络、存储等服务的支持,需要各种任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些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高性能计算实例应对三类不同负载,Hpc7g实例、Hpc6a实例、Hpc6id实例。

空间仿真技术是用来模拟人和物等实体在多维度环境下的行为,这个过程会涉及数百万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比传统的仿真更复杂。新发布的Amazon SimSpace Weaver,可在云端大规模运行实时空间模拟。借助 SimSpace Weaver,模拟开发人员不再受硬件计算和内存的限制。

2022 re:Invent显示出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加速底层创新,包括快速推进三条自研芯片的研发,实现 Amazon EC2可持续的安全创新,同时也是云原生应用的先行者,更是云原生的真正践行者,不断推出容器、Serverless、CI/CD等服务加速客户的现代化应用改造,并且在更加复杂的空间仿真领域推出新服务帮助客户速赢。

2022re:Invent五大重点方向

今年是亚马逊云科技第11年举办re:Invent。来自全球的5万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线下盛会,还有超过30万人线上参会。

陈晓建最后总结,此次2022 re:Invent包括了五大重点方向

第一,在基础架构层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自研芯片战略在加速创新,我们底层架构和技术的快速演进为客户提供极致性能。

第二,亚马逊云科技推进更多Serverless服务,把云原生应用的 开发体验和速度 进一步推向极致。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今年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相关的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云原 生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加强数据的流动、治理、共享和可视化,让客户可以更简便、安全地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安全无上限,亚马逊云科技通过自动化、服务间的集成等技术手段持续增强安全性。

第五,亚马逊云科技聚焦行业应用,并将亚马逊自身成功经验赋能用户。


]]>
Qlik:数据让制造行业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对于制造业来说,客户调查、产品质量报告、工厂设备日志等等都能产生大量数据,所以制造企业并不缺少数据,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数据的来源与质量。数据的源头是哪里,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数据的复杂程度如何?是否是专有数据?如果数据来自于SAP和主机,数据的名称和结构会很复杂,与其他数据源的整合成本会很高且耗时很长,并且访问和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不同的方法等等。

如果上述问题解决了,即确定了适合的数据集之后,制造企业就可以开始利用分析工具或机器学习、AI预测模型等方式有效地获取洞察。这些技术能够根据当前趋势对未来的结果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并根据未来的潜在情况进行更好的规划,让决策更加智能。

设备综合效率(OEE)的分析

要评估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综合效率(OEE)是最广泛使用的指标。该指标可以用来监测单台机器、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的绩效。OEE本质上是通过三大关键因素来衡量生产制造的效率——可用性、效能、质量。

· 可用性是指设备运行和可使用的频率

· 效能关注运营的效率

· 质量是指生产出多少合规的产品

计算OEE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和零部件的备货情况、维护和修理导致的宕机时间、人员引发的生产延迟,以及产品不良率等等。生产过程中的任何缺陷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产延误,并因为返工或报废而导致成本增加。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生产过程采用了OEE分析,在装配线上安装车轮吊耳时,对扭矩力进行测量好监测,确保安全和合规。

OEE分析还能帮助制造商找到改进的机会。例如,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与微软合作,通过云计算获取更多的数据用于分析。梅赛德斯-奔驰MO360战略项目就是通过监测OEE来找到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战略来提高绩效。该项目的目标包括:

· 到2025年将汽车生产率提高20%

· 物流团队以更快的速度解决供应链瓶颈问题

· 动态资源分配,优先考虑低排放和高端豪华汽车

· 生产团队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进行自助服务并获取分析图表

·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监测和预测碳排放、能源和水的使用、废物管理等等

OEE分析可以为制造商提供改善运营的洞见,并帮助就如何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做出明智的决定。通过长期跟踪OEE,制造商可以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策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通过OEE分析,制造商可以让生产设备最高效率地运行,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Qlik与微软、Databricks等领先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建立有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制造业客户更好地利用数据,让企业变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
Veritas:2023年数据保护领域科技趋势预测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数据保护和管理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年伊始,Veritas通过分享数据保护领域科技趋势,建议企业不仅需要为破坏性更强的网络攻击做好准备,更需要具备完备的数据保护策略,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一、2023年,对云预算的审查将更加严格

  根据Veritas《确保企业在多云环境下的安全》调研,有86%的中国企业在云预算方面有超支情况出现,平均超支38%。随着数据量的逐年增加,将其储存在云端的成本也在日益上涨。很多企业通过上云实现了先进的业务战略,但目前云支出投资回报率的透明度还是首席执行官们和董事会最关心的。

  业内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下滑,Veritas则预计2023年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对IT支出的审查,这将给IT团队和领导带来不小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证明云预算的合理性,还要寻找减少数据量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这可能让数据存储和管理策略变得更有效,例如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以确保减少存储消耗。

  二、低代码/无代码应用将导致合规问题

  低代码/无代码应用开发对各公司应用开发的民主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23年,低代码/无代码将成为主流,任何企业的非技术员工(公民开发者)将有能力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虽然这将大大减轻IT团队的负担,但它同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合规风险。因为非技术业务员工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没有技术员工等同的经验,他们开发的大多数应用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保护条例可能无法精准应用。这不仅会导致企业面临合规问题,应用程序也可能产生新的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三、供应链短缺将给软件厂商带来压力

  软件一直处于创新的前沿,纯软件厂商也在持续向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但在2023年,硬件供应不足将催生新局面。地缘政治限制和芯片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供应链,尤其是在硬件交付方面。由于无法按时采购硬件,企业一直努力实现软硬件融合以创建功能性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供应链困境,2023年企业将迎来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和提前预绑定软硬件的一体化设备,不再需要处理多重关系,也不用担心硬件短缺。

  四、跨云数据移动性将成为主流

  根据Gartner的调查,超过75%的企业正在使用多家公有云服务。尽管多云策略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等诸多优点,但跨云操作管理对数据管理人员来说仍是一个难题。数据在不同云端间转移,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在企业内形成“孤岛”,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漏洞。为了跟上云产品的步伐,实现业务驱动的云目标,企业将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治等解决方案,减少孤岛式工作负载,并通过数据的可移植性来增强跨越云平台的数据管理。随着企业攻克跨云操作管理的挑战,并在云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跨云数据移动性将在2023年成为主流。

  五、更多的边缘设备意味着更多的漏洞

  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50%的企业管理数据将在数据中心和云端外创建及处理。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转移到边缘,这不仅使IT架构变得复杂,同时还增加了被攻击的风险。由于技术和人员的短缺,企业往往不会在边缘采取与数据中心或云中同级别的保护。若想使企业安全无懈可击,就需保护并备份每个边缘设备。除此之外,企业需要确定哪些来自边缘设备的数据是关键性的,哪些是非关键性的,以维持存储和保护成本,了解对IT预算的额外审查。

  六、Kubernetes变得举足轻重

  在过去的2年里,Kubernetes已经成为主流。容器现在正被用于关键任务环境,因此保护其中的应用程序环境和基础数据十分重要。但这些容器的所有权及其保护变得更加复杂,“孤岛”和混乱丛生,分不清该由备份管理员负责还是DevOps管理员负责。企业需明确哪些容器需要备份以及如何备份,这可能会产生额外的培训费用,以缩小Kubernetes技能差距。在2023年,IT部门将继续为如何充分保护和备份其Kubernetes环境探寻最佳解决方案。

  关于Veritas

  Veritas Technologies是多云数据管理领域的领导者。超过八万家企业级客户,包括95%的全球财富100强企业,均依靠Veritas确保其数据的保护、可恢复性和合规性。Veritas在规模化的可靠性方面享有盛誉,可为企业提供抵御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威胁所需的弹性。Veritas通过统一的平台,支持超过800种数据源,100多种操作系统,1400多种存储设备以及60多类云平台。在云级技术的支持下,Veritas现正在实践其数据自治战略,在提供更大价值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
数策协力长安汽车,成功上线供应链决策智能平台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毋庸讳言,汽车行业绝大多数包含APS模块的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都是以搁浅甚至失败告终的。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太多车企低估了供应链智能决策的难度,上马前误以为生产供应链智能决策只是APS项目而已,可以一蹴而就,三下两下就能上线,甚至轻信没有汽车行业深厚业务洞察与实践经验也都可以来做实施。但任何一个坚定的企业,都能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中发现事物本质,即便所有人都说一张纸是黑的,他都认定它的白。


长安汽车的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项目正是如此,既正视了产销供运协同的高度复杂性,又坚信着数据驱动决策的先进性和高价值性,循序渐进,在设备、车间、工厂层级逐级实现智能决策,无论是库存、生产还是采购都达成了最优计划、最仿真预测、最高效计划执行、最闭环的反馈与再计划优化,为整车和零部件行业企业实施供应链智能决策树立了一个范本。

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安汽车逐步形成了长安乘用车、欧尚、深蓝、阿维塔四个品牌矩阵,化石能源驱动、增程和插电混动、纯电动三个车型技术平台,传统分销、代理销售、直营直销三套销售体系,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两类订单系统,如此复杂的“4332”让销售、制造、供应的联动协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产销协同计划、工厂生产计划的自动化排产和客户订单的交期的自动计算、快速应答,建立物料计划的供应链协同,最终形成对接多品牌车型序列、多技术平台、不同销售体系和不同订单系统一体化的生产、物料、发运整合计划,长安汽车于2019年11月正式与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策智能”)合作,启动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项目。


长安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项目总计历时2年2个月,包含1年8个月的项目实施期,以及6个月的项目陪产期。整个平台落地规划分成3大阶段,分步上线14大模块98项功能,最终项目在2022年12月迎来了整体验收。

项目按照“四横”-年度、月度、周度、日度从粗到细四层颗粒度,分解业务,“三纵”-计划决策、计划协同、计划调整三类业务场景,展开业务流程功能设计,为长安汽车完善了计划体系,形成了体系化作战能力。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应用,建立搭建了高阶排程模型,通过应用算法来提高排产效率,智能调整,助推长安行业领先,实现了业务数字智能化升级。

https://www.e-works.net.cn/News/articleimage/20231/133173652290468414_new.jpg 


项目实施前,长安汽车的月度计划平均排产周期5-7天,客户订单排产周期3天以上,导致销售需求无法在生产计划上得到快速响应,产销运协同效率无法随着长安整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儿提高。此外,生产计划制定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各种因素交叉影响、手工计划编制往往难以统筹衡量所有生产约束,计划对生产的实际指导能力不足,导致出现产能利用率不足、交付满足率较低,以及生产与计划偏离等问题。


数策智能实施的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旨在建立长安全球化智能计划管理模式,构建销售、生产、供应、物流一体化协同计划体系,以此推进生产资源精准匹配,支持订单交期反馈,并通过生产计划与物料计划、物流计划的联动计算,实现需求精准交付。


项目实施后,长安汽车通过系统一键计算功能实现自动排产,项目上线后,系统算法在线实时运算,实时排产,实时响应,产销协同计划、月天生产计划排产只需10几分钟,订单交期答复只要5分钟,排产效率大幅提高,并通过C2M模块专门支持了阿维塔11、深蓝SL03等定制化产品实现C2M。计划员可在系统前端进行工厂工作日历设置、供应限制维护、排产策略设置,算法综合考虑以上各项约束条件,实现智能排产,充分提高计划的生产指导能力,同时,系统与ERP、MES、DCS、TMS等10多个系统合理交互,通过计划体系系统联动,实现APS滚动排程,并根据生产实绩反馈,及时调整计划,促进整车物流入库即发运。加上系统提供看板界面,展示计划达成率、需求满足率、产能利用率等关键计划指标,以及需求变动、生产掉量等数据分析,帮助长安汽车各个环节上的使用者了解实时生产情况。


物流中心总经理兰祥文作为项目负责人高度肯定了项目组的工作成果,强调供应链智能决策平台对支持长安汽车达成“精准交付”目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进一步落实落地项目各项功能作用,加强业务运营,发挥平台效果”的后续工作要求。


2022年是长安汽车成立160周年。长安汽车坚定执行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全速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https://www.e-works.net.cn/News/articleimage/20231/133173653771722890_new.jpeg 


关于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拥有160年历史底蕴、38年造车积累,全球有14个生产基地,33个整车、发动机及变速器工厂。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000万辆。2021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累计突破2000万辆。长安汽车始终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持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奋力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实现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努力奋斗。

关于数策智能
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策智能”)是汽车行业全产业链DTC智能决策解决方案提供商。数策深谙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制造业务逻辑,致力于持续探索和提升企业的智能协同。


IDEAS是数策软件研发的面向汽车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智能决策软件,以打造具备自我意识、自适应、以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控制塔为目标。IDEAS脱胎于数策从大量头部车企服务经验中提炼的智能决策落地方法论,IDEAS五个字母,各代表IDEAS产品的一项能力,五项能力完整覆盖汽车产业链企业供应链智能决策环节,包括了计划平台、数字枢纽、指标体系、高级分析平台及孪生监控5大模块。


IDEAS供应链智能决策套件,通过对全链路端到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建模,为企业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完整的数字化决策中心,更好地驱动业务发展和创新。


]]>
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数智融合达到赋智新境界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在云计算领域,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趋势愈来愈明显,这一趋势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 2022上可见一斑。亚马逊云科技将其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

企业数字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从早期的上云,到现在,企业需要解决如何通过数据和智能来改造企业的决策流程,重塑业务体系。

全球云计算领导亚马逊云科技在其re:Invent 2022上明确将这整体流程总结为上云、用数、赋智。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其中上云可以相对容易,用数学问比较大,赋智是更高的境界。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re:Invent2022发布了非常多的数据服务。从这些re:Invent发布的特性中能够看到,未来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数智融合。

Amazon SageMaker五年增加260项新功能

提到人工智能,Amazon SageMaker绝对是明星产品。也是数据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推出的五年时间里,Amazon SageMaker增加260项新功能,不断降低机器学习的技术门槛,简化机器学习的前期工作,加速为客户“赋智”。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各种新服务和新功能,尽可能让开发人员可以上手开展机器学习。

其中,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功能。帮助客户直观地通过几次点击检查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专业人员在准备训练数据时希望直接在Notebook中探索数据集,以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如信息缺失、极值、数据集失真和偏差)。专业人员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编写样板代码将数据集的不同部分可视化,检查数据集,以期识别和修复问题。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新提供了内置的数据准备功能,让专业人员只需点击几下即可直观地查看数据特征、修复数据质量问题,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在Notebook环境中进行。当用户在Notebook中显示data frame(即数据的表格形式)时,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自动生成图表帮助用户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提供数据转换建议帮助解决常见问题。专业人员选择数据转换后,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 会在Notebook中生成相应代码,可供每次运行Notebook时重复应用。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 的可视化界面,开发人员可以在其中访问各种工具,执行所有机器学习开发步骤,从准备数据到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将数据科学团队的生产力提高多达 10 倍。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上传数据、创建新记事本、训练和调优模型,在各个步骤之间来回切换以调整实验,还可以在不离开 Studio 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

Amazon Glue 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ETL) 服务,让客户能够轻松地准备和加载数据以供分析。此次re:Invent 2022,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 Glue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叫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跨数据湖和数据管道自动管理数据质量。其最终目标也是指向机器学习应用。

成千上万客户使用Amazon Glue快速、轻松且经济高效地构建和管理现代数据管道。组织需要监控其数据湖和数据管道中信息的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高质量,然后再将其用于分析或机器学习应用。但数据质量管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工程师花费数天时间收集数据的详细统计数字,根据这些统计数字信息手动识别数据质量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数千个数据集和数据管道。实施了这些规则之后,数据工程师必须持续监控数据中的错误或变化,相应地调整规则。

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自动测量、监控和管理Amazon S3数据湖和Amazon Glue数据管道的数据质量,将数据分析和规则识别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可以计算客户数据集的统计数字(如最小值、最大值、直方图和相关性),使用统计数字自动地推荐规则,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可以安排Amazon Glue Data Quality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定期运行,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出质量规则的更改建议以确保相关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数据工程师无需编写代码即可配置用户提醒或终止数据管道。

Amazon SageMaker对地理空间数据极致支持

亚马逊云科技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支持让客户能够更轻松地为气候科学、城市规划、灾难响应、零售规划、精准农业等行业开发机器学习模型。此举意在帮助客户将更多的数据用于机器学习。

当前,大部分收集到的数据都包含地理空间信息(如位置坐标、天气图和交通数据)。但是,已经用于机器学习的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地理空间数据集很难处理,通常达到PB 级的规模,且跨越整个城市或数百公里土地。要开始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客户通常会采购卫星图像或地图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以补充其专有数据。

由于地理空间数据规模庞大,专业人员需要合并这些数据,准备数据用于训练,并编写代码将数据集划分为可管理的子集。当客户准备部署训练好的模型时,他们必须编写更多代码以重新组合多个数据集,将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关联起来。

为了从完成的模型中提取预测结果,专业人员需要花费数天时间使用开源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做渲染。从数据改进到可视化,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客户很难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及时产生机器学习预测。

Amazon SageMaker将客户丰富数据集、训练地理空间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的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小时,从而加速和简化地理空间机器学习预测的生成。客户只需几次点击或使用 API就可以使用 Amazon SageMaker访问各种地理空间数据源。

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的位置服务Amazon Location Service、开放数据集Amazon Open Data、客户自有数据和来自Planet Labs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数据。

当专业人员选择了想要使用的数据集,他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运算器将这些数据集与自己的专有数据合并起来。为了加快模型开发,Amazon SageMaker 提供了预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支持的用例包括通过精准农业提高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后区域恢复以及改善城市规划等。训练完成后,内置的可视化工具在地图上显示数据,揭示新的预测。

Amazon QuickSight Q 新功能让客户能够预测并追问预测依据

 陈晓建认为Amazon QuickSight Q把人工智能和业务洞察相结合,使得客户不用再去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而是通过人类自然语言来进行业务的洞察,从而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mazon QuickSight Q使用机器学习让任何用户都能以自然语言提出有关业务数据的问题,并在几秒钟内获得可视化的准确答案。它让没有技术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都可以探索历史趋势和数据指标,让用户能够从支撑其看板和报表的数据中获得新的洞察。

亚马逊云科技新推出的Amazon QuickSight Q功能是可以针对预测结果追问预测依据。这样就可以查看特定结果受哪些历史数据影响。Amazon QuickSight Q让数据智能实现以前可以问“是什么”,现在不仅可以问“是什么”,还可以问“为什么”。

走过11个年头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已经圆满落幕。re:Invent 2022带了诸多新的产品和新功能。其核心仍然是数据和智能的融合,降低客户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本身。

Forrester 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戴鲲评论道:“Forrester认为,在持续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广大企业客户亟需构建兼具韧性、自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未来的技术战略。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re:Invent大会上的产品与服务发布不仅一如既往地贯彻自身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而且持续彰显其作为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与开发平台市场领导者的前瞻性技术视野与快速产品创新能力。”


]]>
富士通信息系统正式更名为“必福优”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富士通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其正式更名为:必福优信息设备(深圳)有限公司(PSL,以下简称:必福优)。

  揭牌换新貌,初心不变,笃行致远。以此次更名为契机,必福优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区用户提供由PFU精心打造的创新型、高品质、智能化的图像扫描仪产品,以及周全的服务与技术支持。在此之上进一步稳固与中国市场、大客户之间的合作桥梁,发挥协同效应,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惠及千行百业。

  株式会社PFU创立于1960年,作为一家市值13亿美元的全球企业,业务范围包括:文档扫描仪、嵌入式计算机等硬件、外围产品、企业软件,系统设计、研发、制造以及全球销售服务,涵盖IT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企业合作的供应商服务等ICT相关的产品服务,其产品系列涵括个人扫描仪、办公桌面扫描仪、工作组扫描仪,以及生产级扫描仪等组合。

  2022年4月,株式会社理光宣布签订和收购株式会社PFU 80%的已发行股份。同年9月,株式会社理光宣布已完成对株式会社PFU的收购,株式会社PFU正式合并为株式会社理光的子公司。经过此次股权变更,株式会社PFU将引领全新更名后的必福优,向公众塑造崭新的品牌形象,在株式会社理光的强大背书下,继续着力拓宽在中国市场的商业版图。

  株式会社PFU社长村上清治表示,“迄今为止,株式会社PFU已在全球销售出超过千万台的图像扫描仪产品,致力于帮助全球客户解决文档数字化的问题,竭力推动组织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和优化。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版图,在我们的全球战略中占据高位。全新出发的必福优将秉承初心和使命,依托经过精心打磨、优质且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致力于协助中国客户和企业的发展,并为实现迈向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做出贡献。”

  必福优信息设备(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小野立子女士表示,“此番新启航,必福优会一如既往为中国客户提供卓越产品与服务,陪伴中国客户拥抱变革、提高组织运作效能,合力迎接更多的机遇。”

  面向未来,必福优将继续坚持“质优为先,值得信赖”的理念,依托强大的技术背景,始终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竭力为企业用户带来更佳的服务体验,帮助企业持续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创无限商机。

  关于株式会社PFU

  株式会社PFU为株式会社理光的子公司,是一家市值13亿美元的全球企业,业务范围包括:电脑硬件、外围产品、企业软件和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以及全球销售服务。PFU作为全球文档扫描仪领域的领军企业,产品系列涵括个人扫描仪、办公桌面扫描仪、工作组扫描仪、以及生产级别扫描仪等组合,在文件图像扫描仪业务领域耕耘超过30年,取得辉煌成就。

]]>
《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2》重磅发布:联接驱动,重塑价值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金钥匙”。当前,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发展突破的战略窗口期,我国工业经济将向更智能、更优质、可持续的方向加速转型。

  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工业互联网的路线框架、关键环节及应用前景,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重磅发布《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2》。白皮书以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整理归纳和演绎为目标,对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网络、平台、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对以“3+1+1”为核心的新华三工业互联网能力体系进行全面阐述,为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一条认知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整体能力集的快捷路径。

1 

  H3C iConnecting技术战略:联接驱动,重塑价值

  新华三集团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积极布局,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政策编写、标准制定、技术攻关、探索实践、示范引领的全过程,还主导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基于多年来在百行百业的技术探索和应用实践,新华三工业互联网形成了以“联接驱动,重塑价值”为核心理念的H3C iConnecting技术战略。

  在白皮书中,新华三集团详细阐述了iConnecting技术战略的定义和内涵,即以联接为核心,通过工业联接(Industry)、信息联接(Information)、智能联接(Intelligence)、融合方案(Integrate)、赋能产业(Ignite)5个阶段,打破工业领域的设备、数据、信息、生态、资源等不同层级要素的边界,实现工业企业的生产要素、价值活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联互通和协同优化,完成从“使能工业数字化转型”到“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进化。

  “3+1+1”绘就新华三工业互联网能力图谱

  白皮书指出,新华三集团工业互联网以“iConnecting技术战略”作为技术创新的行动纲领,形成了以“3+1+1”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能力图谱,即3大类核心产品、1整套融合方案以及1体化服务,将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领域的数字化“配方”。

  3大类核心产品:夯实工业互联网数字底座

  工业联接(Industry):工业互联网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实现设备联接,让数据流动起来。新华三集团打造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确定性网络等在内的工业融合网络系统,具有全要素连接、多协议转化、多网络融合等能力。在快速实现物联网连接的同时,工业融合网络系统成功构建起工业联接的全栈服务,实现了人机料法环等工业全要素的联接,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园区、数字能源、智慧化工、智慧交通等场景和行业。

  信息联接(Information):设备的联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联接,而信息联接的前提是联结数据。白皮书指出,从数据到信息有三个步骤:先汇聚,再治理,最后是应用。新华三集团升级打造了工业大数据中心、工业绿洲平台、工业云图应用等产品,实现工业数据的汇聚、治理、应用等工作,完成了数据从单维度到多维度的聚合,让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信息联接提供支撑。

  智能联接(Intelligence):智能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标签之一,为了更好地联接信息,让智能流动起来,新华三集团打造了端到端、从边缘侧到应用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平台包含工业数据服务引擎和工业AI服务引擎,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工业信息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形成工业机理模型、工业知识库等可复用资产,未来可应用于工业视觉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工业安全生产以及综合能源仿真等典型场景。

  1整套融合方案(Integrate):从“使能”到“赋能”持续进化

  2020年初,新华三集团推出数字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经过近两年在电子、钢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创新实践积累,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数字工业融合解决方案2.0全新发布,升级的方案以工业数字大脑为核心,融合新华三在技术、产品、方案、集成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将聚焦政府园区、工业企业两类客户打造定制化的场景、行业方案。

  融合方案在政府和园区层面形成产业大脑,助力政府和工业园区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在企业和工厂侧形成未来工厂,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横向打通供需两侧,纵向联接政府和企业,融合方案从使能供给侧出发、到聚能生态侧、再到赋能需求侧,实现了从“使能”到“赋能”的持续进化。

  1体化服务:以赋能产业(Ignite)为最终目标

  为了把所有能够联接的资源都联接起来,真正实现价值流动,新华三集团以赋能产业为最终目标,打造了一系列体系化的服务,在咨询诊断、供需对接、协同制造、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孵化,培育新的产品、服务和模式,实现产业资源的泛在联接、弹性供给、优化配置。

  比如,工业企业智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政府了解自身情况,为后续规划、优化、调整等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新华三商城工贸智选,让自身方案产品在整个生态中进行推广和应用;iCM(智能协同制造)新模式,集中管控各个制造厂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与交付周期,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拥有高韧性。此外,新华三还推出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服务,进一步健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新华三工业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2》的发布,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参考指导和技术支撑,展现了新华三集团引领业界的前瞻洞察。面向未来,新华三将继续秉持“云智原生”战略,依托“工业数字大脑”的全栈实力,数智赋能工业互联网革新演进,全面激发工业领域的发展势能,为中国制造企业打开数字化转型的智慧之门。


]]>
神州云科发布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为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底座”增添助力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2022年12月21日,“架构颠覆,标准引领,持续交付”——神州云科冬季发布会线上盛大召开!

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和实现信创IT基础设施的突破,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交付和网络安全的高要求,满足客户在双轨(信创&非信创)环境中,实现基于双活或多云多活的应用可持续性,神州云科站在应用可持续性的战略高度,提出“1521”的战略性思路,希望通过一个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五大引擎,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两大大系列产品,以及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弯道超车。

《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重磅发布

艾瑞咨询联手神州云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通明智云,将于12月23日在业界首次发布《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应用可持续架构具体特征包括:双活双轨,多协议对接,与现代技术栈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可观测,动态可扩展负载,主动韧性,可多种方式对接与集成等。

架构颠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是数字化时代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的加速, 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 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 安全隐患, 迭代过程, 灾害等状况下, 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 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 实现兼容和协同, 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神州云科副总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副院长吴静涛表示,“一方面如何保证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弥合性能与企业应用要求的差距;一方面,面对合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 云原生如何实现可信开源与跨域协同。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

通过架构的革新,神州云科首次在业界提出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所谓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 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5大引擎”的核心价值

数据中心架构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分解为现有架构的非信创区和信创区的两个业务区域,在每个数据中心分为信创区和非信创区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跨区跨域协同方法,神州云科通过5大引擎实现多层次的应用可持续性最佳实践。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五大引擎

  1. 高可用调度引擎:助力信创业务验证,消除隐患;动态调整信创业务比例,风险可控;助力信创业务应急逃生;助力现代应用敏捷联动。

  2. 安全服务编排引擎:助力实现信创安全架构创新,提高攻防对抗能力。

  3. 信创高可用引擎:联网协同,智能调度。

  4. 现代应用高可用引擎:可信开源 安全可控。

  5. 大数据引擎:助力业务可观测性。

神州云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晓东指出,“五大引擎是双轨建设的核心灵魂。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对于信创高可用引擎和高可用调度引擎的智能协议级互联互通。高可用引擎可以通过信创高可用引擎快速地感知到信创业务的状态,它会从信创高可用引擎中汲取必须要判断的信息,作为对业务质量的综合判断。”

持续交付,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优势特性解读

为了更好的适配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神州云科发布了全新的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同时云科通明湖信创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具有超高性能、超高安全、低碳节能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容翼系列

  • 超高性能

    • 更强的FPGA加速芯片和最新 CPU,4-7层处理性能提升2倍,SSL性能提升2倍;

    • 全新容翼OS操作系统,基于容器平台底座,满足微时代应用极速扩展;

    • 现代数据中心接口设计。

  • 超高安全

    • 硬件检测和缓解100多种类型的攻击向量、拒绝服务(DoS)和DDoS攻击、SYN泛洪等;

    • 业界领先的SSL加密能力高达200k SSL TPS,极大增强了ECC处理的卸载能力;

    • 高可用性使关键应用程序保持运行,增强的性能可处理流量峰值,阻止攻击者绕过安全协议。

  • 超低能耗

    • 全系列1U,绿色低碳,低能耗、低辐射,8.9%的典型功耗,50%的空间利用率。

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具有超高可信、超高可靠、统一纳管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通明湖系列

  • 超高可信

    • 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平台,已完成与国内主流的5大硬件平台: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的适配工作,且都已获得了这些国产芯片硬件平台互认证明;

    • 100%自主研发软件;

    • 参与制定信创标准。

  • 超高可靠

  • 支持双机热备、多主集群、等价集群、会话同步等功能,实现亚秒级切换,确保客户的应用系统达到999%的可用性

  • 统一纳管

  • 支持云科通明湖系列、云科容翼系列、F5系列、NGINX等多类应用交付网关接入统一管理;

  • 接入设备可以统一可观测,所以设备的监控状态和性能指标统一可视化仪表盘展示;

  • 支持配置批量下发,包含批量升级、备份、集群高可用等配置下发;

  • 统一 告警,有统一的日志告警平台,包含监控检查、审计日志、访问日志、错误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以及告警中心。

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经理杜名欣表示,“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解决方案,无论是数据中心下移的架构创新,向分布式多云发展,还是信创领域深耕,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标准引领,全新定义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

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信创需求,神州云科提出通过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标准来满足双轨环境下应用交付产品的选型需要。

神州云科产品技术总监白文胜表示,“基于20多个金融信创客户案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涵盖银行负债、资产和中间件等业务区域系统,总结出一套实操性强,操作过程详细,且增加了新的云原生测试场景的完整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测试指南,为金融客户带来产品选型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促进金融行业信创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神州云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多层次、多解决方案的组合,首先在架构层面实现分布式服务和容错逻辑;其次,通过丰富的产品功能特性和新的验证测试标准,为客户数字化进程中提供应用可持续性保障,并为客户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的“底座”增添助力。


]]>
工信部:打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团体赛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12月20日,中国联通在线上召开2022年合作伙伴大会,以“数联千行,智通万家”为主题,与合作伙伴共舞数字经济新蓝海。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为本次大会致辞,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通信业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加快推进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首先,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跨越提升,移动通信技术从跟随、并跑到引领。通信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千兆光网覆盖广泛,5G用户数达到5.2亿,5G商用全球领先。

  其次,信息通信服务更加普惠共享,普遍服务终身推进,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走深走实,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最后,融合应用活力迸发,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深化拓展,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十年行业发展的伟大变革历程中,中国联通勇担央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携手合作伙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壮大产业链、繁荣生态圈,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国联通的未来发展,张云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面向现代化建设全局,共担产业合作新使命。全行业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现代化,开拓更广阔的产业合作前景,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巩固扩大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优势,加快信息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面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共筑产业合作新基础。中国联通要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关键作用,当好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的战略导向,打造升级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立自主技术、原创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阵地。与ICT产业各方、垂直行业各领域、各环节,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研发、运营、服务一体化,持续做强做精做实行业生态,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培育产业生态,共拓产业合作新蓝海。产业各方合作伙伴要与中国联通一起打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团体赛,建立共筑创新链、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的生态圈,共同探索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无限可能。要加大5G消息、云VR/AR、超高清等新型移动应用规模推广,繁荣信息消费市场。要深度探索,大力拓展5G行业领域特色需求和应用场景,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升级版,推动有商业价值的数字化应用。在重点行业规模化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中创造更加丰富的行业价值和更为广阔的发展蓝海。

]]>
英特尔谢青山:打造协同办公新场景,助力企业释放创新潜能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远程办公、线上交流等依赖于数字化场景的生活方式,因此,企业对于办公场景智能化的升级需求也愈加强烈。企业将迎来一个混合办公常态化的未来,这意味着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远程办公模式已从“趋势”变为“刚需”,而这一趋势这也将促进全球视频会议市场的高速增长和蓬勃发展。

探索市场趋势,挖掘用户需求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网络会议市场规模约为125.8亿美元,而到2025年时,这一数字或达190.2亿美元。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也逐渐迈向了更加专业化、多元化、智能化的进程。

本文作者

视频会议从临时解决需远程办公的痛点,已逐渐变成企业和员工的刚需。以前的视频会议提供简单的沟通渠道,让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交流工作;而现在的视频会议是提高协作办公效率的平台,也是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工具。而如果视频会议是作为基础工具出现在办公场景中,我们就必须要不断解决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当我们进一步去了解用户就会发现,他们对于简单的会议工具和高效的远程办公工具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说在使用会议平板时,以前大家可能会比较关注的是音、视频体验,但越来越多用户会更关心这个工具如何能和办公场景有效地进行结合。所以,如何将办公设备和会议设备进行融合,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与此同时,远程办公工具需具备易操作、易维护、易统一的特性,同一个平台就可以解决包括视频会议在内的多种办公需求。这对于底层硬件开发者和系统提供商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因为前端的办公软件、后端的会议平台,以及在后端支撑办公软件的系统平台、云平台并不是由一家企业独立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是行业所面临的难点之一。

提升系统性支持,优化核心技术

英特尔的基础核心技术将帮助企业优化各个平台的融合,包括提升前端设备的基础算力、优化网络和通信设备的质量以及提高云计算的性能支撑。从前端到后端,通过高强的计算能力来支撑整个沟通渠道,这也是英特尔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与此同时,英特尔深耕PC行业多年,在系统的支撑和维护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保持PC稳定、高效运转的同时,继续不断升级软件,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效率,从而为企业降本增效。英特尔具备很多针对PC所提供的可远程维护和升级的工具,做后台的人员有了这些工具后,将在系统支撑和维护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便利。当英特尔把PC作为工具提供给企业用户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到后台专业人士对企业的系统进行统一维护,而不需要让每个个人用户成为专业的人士去维护系统,这对于提高企业效率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助力企业智慧升级,携手建设美好生态

在远程会议当中,视频流的分辨率、帧率、时延都可以直接决定远程会议的体验,更高清、流畅的画面,以及更清晰且没有杂音的音频可以带来身临其境的远程会议体验。MAXHUB的会议平板就选择了搭载X86架构的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将PC的强大性能带入到会议平板当中。这相当于每一台会议平板都内置了一台办公电脑,企业用户也可以像使用、管理电脑一样去操作会议平板。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以及配套的芯片组带来了高速的链接、高清晰的视频解码和图形加速的功能,可以在远程会议的同时以多任务的模式运行邮件、文档、多媒体等应用,让用户可以在远程会议与文档浏览之间无缝切换。

面向市场需求,英特尔也与德晟达以实现会议终端的软硬件一体化为核心,以满足视频会议场景中的各类新需求为目标,打造了全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为确保一体化设计方案能有效应对企业用户在高频视频编解码、并行多任务处理和智能应用上面临的挑战,德晟达以英特尔先进技术引擎为一体化方案保驾护航,在定制主板等产品的设计中融入新第11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为和英特尔 Media SDK的支持,一方面能够助力视频会议方案实现处理性能、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全面飞跃,也为一体化新方案提供了一系列针对视频播放、编解码、转码、处理和媒体格式转换的性能增强。

而为了帮助用户有效构建起更为便捷、顺畅的视频会议环境,随锐结合自身在视频云服务、视频会议设备等领域的优势,携手英特尔,以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处理器提供的高性能处理能力为基础,打造瞩目高品质视频通信云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视频会议系统卡顿、断线等问题。相对于传统视频通信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架构处理器平台构建的瞩目高品质视频通信云解决方案无论是在并发接入能力提升、带宽资源占用降低,还是在云边协同互补、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都表现优异。目前,该方案已在国内外许多重要的会议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并以多重优势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亿联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同样也依托于英特尔高性能架构,搭载了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在视频会议时可支持对多路视频同时、快速的编解码,且针对每一路视频均可提供更高的音视频质量,从而保持音视频清晰不卡顿。同时英特尔 Media SDK可调用英特尔核芯显卡编解码引擎对视频会议码流进行 “硬解码”,进一步增强了视频会议体验。通过持续的创新,亿联与英特尔将协同构建更加高效、安全、便捷、高品质的视频会议方案,帮助更多用户拓展混合工作模式的应用,在帮助企业提升效率的同时,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

英特尔深刻地意识到,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的升级与改造是一个企业提高效率的必经之路,而疫情的到来只是加速了企业数字化的步伐。一个企业能够越早、越好地利用数字化的办公场景,就可以越早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转和管理效率,让企业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未来的生态合作中,英特尔也将通过无所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连接、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传感和感知所构成的“五大超级技术力量”持续推进创新、探索与增长。英特尔将秉持一贯开放的思路和理念,将资源、工作模式都分享给各行各业的生态伙伴,助力企业智能升级,为数智化新时代注入动能。

本文作者谢青山英特尔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中国区行业销售总监


]]>
解码智慧治理 用大数据解决民生小问题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当大数据遇到"小切口",当智慧科技遇到切实民生,高效、活力、幸福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然应运而生。

青岛市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携手曙光云,研发设计的诉求解决平台"崂先办"正式上线。


平台作为创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尝试,基于多元全面的大数据技术,打造了一个"民生治理智慧大脑与中枢",直面传统海量、复杂、高发的群众民生痛点与堵点,力求"服务解决群众在民生发展等领域的痛点、堵点,从而实现广畅渠道、泛听民生、快解民忧。

众所周知,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从网络消费、快递物流、民宿等复杂交叉的社会发展,到房屋修缮、供暖供热、学位预警等生活细节,如何实现民意广纳,民事高效细致解决?

曙光云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汇聚海量数据,并通过多领域数据协同共享,数据智慧治理,实现信息高效收集与处理。同时,配合曙光智慧社区平台,通过社区网格管理机制,实现民生诉求的智慧流转,精准把准基层群众反馈的难点问题,做到"接诉即办"。 

此外,曙光自研的大数据基础平台、治理平台、智能分析可视化平台等,已形成了识别、关联、预测、预警等大数据服务能力,能够深度加持"崂先办"的"未诉先办"能力,即实现研究解决周期性问题,以"未病先治"理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
iBUILDING数字孪生中台正式发布,可视化管理加速智慧建筑发展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2022年11月29日,以"聚力·协同,敢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美的科技月"活动正式开幕,表彰及奖励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iBUILDING建筑生态全景
iBUILDING建筑生态全景

当前,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已列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会上,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研发负责人程俊为我们介绍了iBUILDING在数字孪生维度的突破和创新。作为面向智慧建筑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iBUILDING发布数字孪生中台,将数据映射、智能仿真与虚实相生在数字化产品中应用并不断迭代升级,加速智慧建筑及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双管齐下,高效定制可视化管理场景

数字孪生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智慧建筑的运维、降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呈现了楼宇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状态,帮助用户直观感知数据,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策略方案,使楼宇管理全场景更加高效、智慧、人性化。

iBUILDING打造的数字孪生中台以数据中台和算法中台为底座支持,搭建分离可视化引擎、低代码平台、Smart Builder智能资产平台、Smart Server云渲染平台等四大主要技术架构,可实现一站式服务,定制可视化、智能化的管理场景,全面提升数字化建筑管理场景体验。

iBUILDING数字孪生次世代与WebGL解决方案
iBUILDING数字孪生次世代与WebGL解决方案

基于不同体量项目对于数字场景搭建的需求,iBUILDING数字孪生研发了两套可视化场景解决方案——次世代和WebGL,双管齐下满足用户的实际管理需求。

——程俊

次世代解决方案:高仿真、强互动

通过运用了覆盖前后端的高仿真渲染引擎及技术创新应用,次世代解决方案具有高品质仿真、游戏级动态交互、云端渲染部署等特质,呈现出极具质感的视觉画面,主要用于医院、园区、企业总部、美术馆等大型建筑大屏展示管理需求。

WebGL解决方案:轻量级、高适配

WebGL网页端主打轻量和实用性的特质,可在网页端实现实时数据渲染,可以降低企业的使用成本和门槛,适用于对易用性要求高的单一建筑空间管理场景。

iBUILDING次世代与WebGL解决方案可囊括市面主流数字孪生开发技术流程,通过全链路工程化服务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进行数字化系统搭建,且具有易部署、自动化、快速化、低成本的特点,在定制化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基础上,为智慧建筑领域提供高复用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向实,革新建筑空间管理方式

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形态变革,通过改变孤立的数据信息方式,释放数据价值。而iBUILDING数字孪生依托云平台提供强大的数据和算力的支持,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数据的互联互通,以真正改变建筑空间的管理难度为出发点,打通楼宇内不同设备系统,满足楼宇管理流程的多角色需求,正在不断推进楼宇管理方式升级。

iBUILDING数字孪生"大脑"正在全面革新建筑空间管理方式,在智慧建筑平台中展现见即所得、数据继承、智能溯源、业务仿真的应用价值,并已成功在美的全球创新中心落地应用。

——程俊

见即所得,高效运维管理模式

将智慧建筑业务功能,如实时调控空调设置参数、调用视频监控画面等,与设备模型进行关联,用户可以在三维数字孪生空间中选择相应的模型构件进行业务操作,方便用户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查找需要管控的设备,实现所见即所得的高效运维模式。

数据继承,贯通建筑全生命周期

系统加载的模型可包含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系统可以实时解析模型中的这些海量建筑数据,为智慧建筑运维管理提供管理数据,无需手工录入建筑静态数据。

智能溯源,实时定位业务场景

数字孪生正在变革传统建筑的运维模式,将智慧建筑环境品质报警、设备故障报警、维保工单等运维管理业务与构件关联,用户可以快捷、实时定位业务发生场景,通过数据溯源提高设备运维效率。

业务仿真,数据预演辅助决策

将建筑实时运行数据映射到数字孪生空间,再结合数字孪生原生的楼层、房间、区域、设备坐标等空间数据,对建筑运维相关业务进行虚拟仿真,配合数据模型和运维历史数据进行场景预演及管理决策支持。

立足iBUILDING,美的全球创新中心6栋通过打造数字孪生办公空间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全空间场景内设备及系统的可视化,更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建筑领域虚实互动落地提供了样板案例。


当前,管理人员仅需点击就可以快速查看各类设备信息;当需要调节温度时,通过调节室内机模型的制冷制热、设定温度、设定风速等,就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控制;而当设备异常时,通过系统报警及定位,可查看设备过往信息,从而快速解决设备问题。

产品力沉淀,创新数字空间应用场景

作为以技术驱动的云平台,iBUILDING已荣获8个国际设计奖项、15项发明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持续将数字孪生与其他前沿技术融合,发挥美的暖通产品、楼宇智控等优势,将软硬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在不同领域落地应用,并不断沉淀提升产品力,以数字化助力打造更多低碳、智慧的建筑空间。

当前,依托数字孪生技术与行业知识,iBUILIDNG已沉淀打磨数智医院、数智园区、数智工厂、数智低碳等多个综合解决方案,并在上海同济医院、美的工业园西区、美的楼宇科技荆州工厂、和美术馆、美的总部大楼、梅林万科大厦等多个项目落地应用。iBUILIDNG数字孪生技术代表产品之一为智慧运营中心,可以实现对楼宇全场景跨系统的数字可视化,覆盖设备、空间、安防、能源等多态势,可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差异化打造。


将数字孪生与双碳目标相结合助力建筑低碳转型,美的工业园西区不仅实现了零碳发展目标,荣获LEED和WELL双金级认证,更依托iBUILIDNG智慧运营中心和碳管理系统实现了日常零碳运营,从而持续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将数字孪生与双碳目标相结合助力建筑低碳转型,美的工业园西区不仅实现了零碳发展目标,荣获LEED和WELL双金级认证,更依托iBUILIDNG智慧运营中心和碳管理系统实现了日常零碳运营,从而持续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本届科技月活动中,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凭借智慧建筑数字化创新能力获美的科技月银奖。探索永无止境,美的楼宇科技将持续夯实iBUILDING底层技术基石,坚持用数字的眼光建筑世界,构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力。


]]>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双滦兴业热力智慧供热 系统化能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爆发式增长,亚马逊云科技在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近年来,传统供热行业智能化发展逐渐起步,智慧供热成为行业热点。如何真正达成智慧供热的目标。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选择与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合作。

智慧供热体系提高供热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在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看来,供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其供热面积增长受城市规划决定,所以企业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节能上。节能是供热行业最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传统粗放式的供热模式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有很多的改进空间。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国

双滦兴业热力的目标是通过智慧供热体系不断提高供热质量、服务水平、并降低能耗,成为高度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型供热企业。

具体而言是将能耗指标、服务水平都作为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来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包括智能化这方面,工作人员素质也需要同时提高,来适应智慧供热的要求。

在双滦兴业热力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的规划中,理想的智慧供热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把末端的设备设施数据全面采集。

第二,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以及策略的学习和磨合,形成一套与自己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型。

第三、在数据积累完整、供热策略磨合优化以后,其最终的前景是在保障用户实际地用热质量的前提下,把不平衡以及超标准供热浪费的能耗节省下来,把工作人员以往频繁的人工调控、维修、不断地处理各种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能更多地向服务用户倾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有限公司信息化部主任王晓辉

亚马逊云科技系统化服务受到青睐

市面上做智慧供热的企业非常多,为何选择亚马逊云科技?

赵志国认为,亚马逊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企业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在回答199IT关于真正实现智慧供热的难点在哪些方面,王晓辉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双滦兴业热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数据,但没有对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应用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在IT应用方面站得高、看得更广。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智信远景解决方案 “揽月云AI智慧供热平台”,解决数据集成和应用难题,借助机器学习实现了基于数据优化业务运行决策与降本增效的目标,坚定信心继续合作。

谈及双方合作的成果时,王晓辉表示,通过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能够根据天气和供热负载的预测,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仿真和智能优化,实现了供热资源的精确调控,在提高用户室温的基础上,实现平均能耗下降1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折合标准煤减少约6万吨,这为双滦兴业热力进一步扩大投入继续节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和动力。

智慧供热的未来

双滦兴业热力所采用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包括 Amazon EC2、Amazon RDS、 Amazon S3、Amazon EMR、Amazon Athena、Amazon SageMaker等.

在尝试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后,2021年双滦兴业热力整个应用智慧供热的区域,用户端评价非常乐观。从用户反馈来看,投诉率下降、满意程度提升、平均室温提高。第三方的回访结果也非常正向。

对于未来的展望,双滦兴业热力方面表示,未来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推进:

  • 扩大投入,增加供热管网中的物联网设备安装,进一步挖掘供热管网运行的节能潜力;

  • 作为城镇供热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供热企业,将继续在IT技术应用方面深入探索;

  • 未来依靠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将在“弹性供热”、 “计量供热”方面进行尝试,为承德市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舒适性供暖服务。

在亚马逊云科技方面看来,双滦兴业热力有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希望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多样的系统化云服务来实现这一个目标。

云计算的好处在于能提供系统化的云服务,云端既有数据的统一对象存储和计算,又有数据分析,还有机器学习服务,数据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地进行衔接和流动。

客户可以通过无服务器的方式来使用这些云服务,只需要专注在数据价值的发掘和业务开发,从而加速数字化的进程,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加快像双滦兴业热力这样的企业创新应用开发和迭代的效率,来达到真正节能增效的目的。


]]>
腾讯云成立出海生态联盟,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12月1日,在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出海生态联盟正式宣布成立,作为腾讯云出海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联盟将充分吸纳赋能出海伙伴,协同开放自身能力,发挥连接优势,构建繁荣出海生态,以平台的思路来推进中国企业出海的全面服务。

从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上看,与2021年相比,2022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收入的利润总额增速放缓。但海外的网民渗透率同比增高10%,这也意味着国内业务增速见顶,但海外市场的潜力巨大,特别是新兴市场,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对中国出海品牌的整体印象更好。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整体印象满意度分别为27%和52%,中国出海品牌在新兴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企业出海并非易事。企业对出海市场的文化、政策与合规要精准把握,要有支撑高业务增长的流量渠道,要保持高效作战队伍,完成跨地域的团队管理,在业务上如何寻求新方向、新规模、新科技等问题都困扰着出海企业。

基于出海企业的这些痛点,腾讯云出海生态联盟吸纳了出海上下游各类优秀合作伙伴,包括各类SaaS服务商,同腾讯云充分整合,形成不同赛道解决方案,通过遍布全球五大洲 26个地区与70个可用区的运营,为客户本地化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To C的出海企业,出海生态联盟服务的细分行业覆盖游戏出海、跨境电商、文娱出海、出海SaaS等热门的出海赛道。提供出海基础问题的服务,包括对出海企业的业务规划、出海合规、数据合规、本地政策、业务安全咨询等。提供出海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营销等服务包括:为企业提供海外的多种流量服务与广告营销服务,帮助精准获客;在财务上整合多支付渠道,实现线上线下支付,保证稳定的汇率差以完成对多业务形态的支撑;在人才上,完善多语种人才库,提供跨国人才招聘,帮助提升管理团队能力与异地管理效率;在管理上,前瞻科技交流与应用和本地文化与出海安全,保证企业的跨国管理和信息安全;在业务上,用AI数字人等进行科技赋能,做到精准营销,从而实现助力出海企业的高效增长。

针对To B的出海企业,成为出海生态联盟的会员,享受尊贵权益的服务,共享腾讯云的数字基建,还享有包括产品集成共创、海内外流量扶持、市场联合营销、官网流量曝光、出海大咖说、孵化器等各类服务。目前已经同多家企业通过产品共创提供了多种核心产品服务,包括海外短信、内容审核、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产业大数据。其中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就是融合Useepay、WTPay、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中国融资担保等多家金融机构的综合解决方案,在解决跨境收款收单,快速资金周转等需求上提供一揽子跨境金融服务。

不止如此,腾讯还提供腾讯学堂、青腾大学、远洋计划、出海孵化营、Web3共创营等为企业加速孵化,加之小程序、公众号、腾讯云官网和腾讯云出海视频号的官方流量曝光,支撑企业全面破局。



此次大会上公布腾讯云出海生态联盟将携手飞书深诺、合合信息、空中云汇、Shopline、灵鹿聘、闪剪智能、紫鸟浏览器、纵腾集团等生态合作伙伴共构出海生态联盟,共拓出海市场,为中国企业在出海赛道中保驾护航。(注:按中文名首字母排序)



同时,腾讯云与闪剪智能、店小秘和飞书深诺还在现场进行了战略生态合作签约。在出海文娱领域,腾讯云与头部AI视频软件企业闪剪智能达成战略合作。闪剪AI短视频营销创作平台通过分身数字人、文档智能转视频等创新技术能力,打造了100+国际化数字人形象,24+海内外AI配音,企业只需一段文案即可批量生成海外广告投放视频,大幅降低短视频行业创作运营的人力、时间成本,全面助力出海企业迈入全新媒体营销新时代。

在跨境电商领域,腾讯云也与店小秘达成深度合作。腾讯云为店小秘提供全球基础设施的支持服务,助力店小秘拓展全球市场,一同服务中国出海企业走向海外。



在通用SaaS出海领域,腾讯云与飞书深诺达成生态合作。飞书深诺深耕出海赛道近十年,致力于提供覆盖出海营销全链路的多元数字营销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精准决策,高效出海。基于此次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基建及数据资产建设,深度发展智能营销技术,充分发挥飞书深诺在出海数字营销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助力中国企业实现海外业务增长,建立全球品牌。


]]>
安集科技新增订单持续突破:国产替代&海外市场两手抓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11月30日,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安集科技,证券代码:688019)召开了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存储、逻辑等多个领域均有新增订单发生

安集科技的主要产品是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作为半导体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安集科技依靠先进技术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


对于2022年前三季度的出色成绩,安集科技评价到,公司通过完善化学机械抛光液全品类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持续拓展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线布局,攻克领先技术节点难关,在市场及客户拓展方面进展顺利,随着公司主要产品的客户用量上升及客户数量增加,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主要产品的客户用量上升,安集科技在存储、逻辑及其他应用方面也有不错的进展。

近日,安集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存储、逻辑及其他应用(硅片、功率器件等)方面均有新增订单发生,以上均为公司业务发展的动力和来源。在电化学沉积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在自有技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引进等形式,与海外合作伙伴在技术、产品及市场等全方位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展,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

安集科技补充表示,公司与客户的订单均为开放式订单(Open PO),客户会在一定的周期进行下单,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情况进行交货,每月根据发货和客户最终使用情况进行收入确认和收款。截至目前为止,公司订单情况与公司预期未发生较大差异和变化。

成熟制程市场稳扎稳打,万变中锚定不变

安集科技成熟制程市场的拓展方向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国内技术、规模比较领先的前几大Fab厂,有很大一部分为成熟技术节点的产线,另一方面是以成熟技术为主导的Fab厂,以上两个板块都是安集科技未来的重要拓展方向。

国产替代、中国台湾与海外市场全局把控。众所周知,主流晶圆厂的近期变化难以捉摸,例如扩产计划转移到海外,叠加一些因素导致材料需求不及预期。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国际形势。安集科技将加大力度开拓中国大陆地区成熟制程的市场,加大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公司将按计划启动评估在中国台湾地区及海外客户的资源配置。

在万变中锚定不变,核心技术自己掌握,保障企业长远发展。技术方面,得益于安集科技一直以来全面、可靠的知识产权布局,安集科技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完全由安集公司所有。

安集科技提到,公司和国内二线晶圆厂、一些下游客户的合作进展按计划有序进行中,公司会加大力度开拓中国大陆地区成熟制程的市场,进一步加大国产替代进程。安集科技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及人员在生产运营等方面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在复杂的市场中正在高速成长,安集科技持续深耕、稳扎稳打细分领域,以科技驱动价值成长。安集科技表示,公司对于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的高速发展有预期、有准备的,接下来公司还是会一如既往专注自己的发展,持续加强产品平台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布局,争取开拓更多的市场份额。


]]>
奥雅纳发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平台"Zero"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近期,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于埃及圆满举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作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工程及规划咨询企业,奥雅纳于峰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国际数据平台"—— Zero。基于该数据平台,奥雅纳收集并分析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促进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倡导者2030年建筑环境突破性目标 —— 所有新建和翻新建筑实现运营净零,隐含碳排放减少至少40%。

(c)奥雅纳
(c)奥雅纳

Zero数据平台涵盖奥雅纳参与的近1000个项目的碳排放数据,项目横跨全球五大洲的30个国家,致力于携手全球房地产、建筑和设计领域的更多参与者,共同建立具有可比性、公开透明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数据集平台,加速推进建筑行业的大规模深度脱碳。

构建亚洲气候韧性

在COP27大会召开前夕,奥雅纳在多个亚洲城市主办了"迈向韧性"主题系列活动。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家及业界思想领袖聚焦洪水管理、包容性设计、参与式低碳设计和可持续交通策略等议题,分享见解与经验,共同探讨建立气候韧性的解决方案。

城市正处于气候行动的最前沿,如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奥雅纳倡导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打造具韧性的生态系统,融合水敏感城市设计、综合防洪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等,保护并加强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的恢复力,改善市民的健康和福祉。

日益繁忙的交通系统是城市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奥雅纳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数字工具及"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将促进更多人选择诸如轨道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为城市培育可持续的交通战略。

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乡村地区的电力需求及城市能源需求均加速增长。各地须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奥雅纳的能源韧性框架综合考虑一系列技术及非技术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能源韧性方案提供了范例,帮助各地应对机遇和挑战。

国际经验助力中国城市韧性建设

近年来,奥雅纳积极参与国内城市韧性研究、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机构、企业和学术机构等展开广泛合作和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应对气候变化在不同领域的挑战,将国际经验带入北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上海市中心可持续雨水排水规划和长三角城市群气候灾害与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工具等项目中,助力中国城市构建气候韧性。

关于奥雅纳

奥雅纳致力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拥有 17,000 名设计师、顾问和专家,项目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建,以非凡创意、先进技术和严谨务实塑造更美好的世界。奥雅纳在中国已有超过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自1976年在香港设立东亚地区总部以来,我们陆续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重庆等地开设分支机构,项目经验横跨建筑及大型基础设施等建筑环境各个领域,并拓展至区域或城市范畴规划、策略管理咨询以及数字化服务等方面。


]]>
蓝凌副总裁张社丽:MK-PaaS再升级,MK数字化工作平台发布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11月18日,“新组织、新能力、新场景”2022蓝凌用户大会盛大召开。会上,

  蓝凌MK升级数字化工作平台新版本重磅发布,蓝凌副总裁张社丽对新产品作出详细解读。本文整理出相关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1

  MK PaaS得到100+行业头部企业成功验证

  自2019年蓝凌发布MK PaaS平台以来,得到了众多行业客户的信赖与支持。经过三年多的市场锤炼,已经有大量的客户验证。融合客户的最佳实践,我们迎来了MK产品的全新再升级。我今天分享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回顾MK PaaS的核心特性;二是分享全面升级后的MK数字化工作平台的新能力。

  2019年,蓝凌率先对主产品进行了转型,在2019年发布了MK PaaS平台,它具备多云多端的能力,提供可组合PaaS,核心是共享和服务。其具备组织管理&门户管理、流程引擎&低代码平台、数据管理&整合框架、内容引擎&知识搜索4组8个核心服务PaaS能力。

  3年前发布的这些产品能力在客户服务中都得到了放大及验证,我们抽取几个核心稍作解读:

  1、技术特性:云原生

  基于云原生,架构从支持压力分散的分布式,升级到支持能力分散的微服务架构体系。同时支持把核心及通用域的服务下沉至中台,为前台提供统一的共享及复用服务能力。以“云原生”为技术路线,构建数字化平台,利用云效,让IT运维高效、安全、响应快、有保障。

  2、业务特性:可组装

  改变了原来IT系统升级的逻辑,转变为提供积木服务,让IT能敏捷提供以角色为中心的业务能力包PBC,即充分利旧,又具备了快速业务创新的能力,增强组织业务绩效。

  3、智能特性:智能化

  业务与AI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可以用于学习分析各渠道数据,决策理论模型帮助决策,基于数据按照业务规则自动进行任务拆解,语音机器人可打通端对端的交流,为业务提供敏捷、优质的服务。

  4、集团特性:分权有序

  对于超大型组织、多业态业务、集团型企业,使用集团化管控,做到系统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提供了灵活的方案,统一运维,多租户服务。

  5、生态特性:生态赋能

  搭建了生态共赢平台,落地了平台+生态的战略服务,携手伙伴在上面构建了众多行业、场景业务应用产品。

  全新升级MK数字化工作平台,支撑企业数智化可持续发展

  经过3年的持续服务,蓝凌已为百余家行业头部客户提供了PaaS服务,产品的能力得到行业、客户的认可。全面升级后的MK数字化工作平台,拥有“1+3+N”核心能力,支撑企业数智化可持续发展。

  1个基座

  在原来门户能力基础上,融合敏捷组织、数据洞察,升级为未来组织数字化工作空间,它提供了一个打包IPS解决方案,通过工作空间&人的数字孪生,为员工提供一个新的工作中心。

  数字化工作空间支撑目标管理、自主敏捷型业务组织、运营规则、数据洞察、数据任务化RPA机器人等,让组织与业务全面连接,简化协作流程,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内容,全面提升员工数字化体验。

1

  3个核心PaaS

  ①流程BPM-PaaS:实现慧管理+慧执行+慧决策


  蓝凌BPM对标Gartner国际标准及要求,具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服务,为各类组织提供流程中台化、流程低代码、流程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在业务流程自动化层形成了一个连续体,RPA位于最左端,专注于短期任务,iBPMS位于最右端,更关注端对端的业务流程,偏重于业务的编排、数据透传、跨组织跨业务的流程运行及监控;还包括了低代码平台、集成平台等组合服务。

1

  BPM从流程规划、流程建模、流程制度、流程权责、流程运行、流程优化全方位提升企业流程服务能力,让制度规范IT落地不再两张皮。

  此外,全新MK提供了三种集成服务,支持各类业务系统使用统一的流程中台服务,将流程的能力赋能到业务系统中,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系统改造可能性及场景自由选择。流程分析提供强大的数据洞察、流程监控、流程检查、流程增强等众多能力,从审批流和业务过程两个维度对企业流程实施智能监测优化;通过BPM,助力实现企业流程:智慧管理+智慧执行+智慧决策。

  ②低代码aPaaS:支撑零代码-低代码-高代码服务

  我们为企业提供无代码、低代码、源代码开发平台的一体化服务支撑,通过三个阶梯的服务满足于不同技能或要求的用户,覆盖业务创新者到专业IT人员;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在可视化的设计器上像“搭积木”一样,对表单、流程、数据和应用进行搭建,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敏捷性,同时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释放了IT的系统建设效能。

  低代码平台支撑业务统一编排,把原有老系统或者复杂的业务系统当成后台,拖拉拽生成新业务应用,内置主数据服务,对数据使用、数据权限进行管理,所构建的业务可直接使用系统平台的所有服务和能力;丰富的业务搭建组件,内置的流程设计引擎;并支持进行低代码和源代码的扩展。

  ③内容引擎PaaS:具有多模态内容管理、处理、服务能力

  内容引擎PaaS提供三大能力:具有多模态内容管理能力,可对于结构化(关系型数据库、数据表)、半结构化(维基/百科/FAQ)、非结构化(文本/文档/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多业务数据的融合;同时,有强大的内容处理能力,可以基于内容的属性、类型、结构和应用场景,对数据信息做清洗、筛选、分类、加工、整合,对文本和音视频内容进行识别、抽取、结构化,转换为用户可用的知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门户、智能推送、问答、学习、搜索等全场景的知识服务。

  N个应用

  蓝凌基于统一的平台,与优秀的企业也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场景业务产品:

  ●数字化采购产品,定位于中大型企业的非生产性采购,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采购需求汇总与并项,全过程在线互动、签约与采购执行,包括询比价、单一采购来源、竞争性谈判,并引入,企业征信、第三方商城、电子签约、物流服务等生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打造阳光采购。

  ●合同管理产品,从合同的范本、准备、起草、审批、签订和履约,实现全程电子化管理。整个过程引入风控、智能比对、税务审查、印章印控等生态能力,形成闭环产品方案,确保合同的可用、好用、合规、智能。新合同管理跟传统系统不同的是中台服务能力,可为所有业务系统提供合同业务中台服务。

  ●蓝凌智能财务报账平台,一方面释放财务人员日常费用管控,员工可以直接在系统上完成报销,全程透明,结合智能差旅和银企直连,员工甚至无需垫资差旅。在报销过程中,实现电子发票、扫码识别报销,系统直接对发票进行验证与排重等。拉通企业、业务、财务、税务、资金一体化融合、帮助企业用业务驱动财务,用智能提高效率,更好地支撑与服务企业稳健发展。

  ●蓝凌知识管理产品提供知识传承与赋能服务、知识的智能推荐、场景知识地图、知识的运营管理等能力,并通过提供咨询+产品+运营的陪伴式服务模式,让组织的知识管理效益最大化。

  原有的ESB或传统集成方法变得无效,集成平台的目的是满足于企业多步骤流程、端到端、业务数据一致性三大类场景。蓝凌20多年来在各行各业的服务中沉淀了丰富的集成场景,让企业不再为不同的业务集成而苦恼,打破组织/能力/业务/数据/技术孤岛,构建生态化的企业。

  在平台安全性部分,蓝凌一直高度重视。我们购买有安全扫描服务,出厂的代码都经过安全扫描,确保系统无高危漏洞;对于国产化信创体系的支持,我们与生态伙伴一起,在主流软硬件能力做好了适配,从服务器、客户机、中间件、数据库到软件工具等;全面去插件化、流版签全面国产化,并支持国密安全算法等。

  新产品为支撑企业新的形态下升级老业务做好了准备,把传统的能力中台化,提供集成和低代码开发能力,广泛连接生态的服务,构建了丰富的场景解决方案,支撑企业更具战略意义的业务计划。


]]>
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实现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全球战略,由内而外,既实现自身目标,又肩负赋能客户的责任,从云生、云治、云创出发,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早在2019年,亚马逊联合发起《气候宣言》,目标是在2040年实现所有业务线零碳排放,相比《巴黎协定》的目标提前十年。目前已带动300多家企业加入《气候宣言》。同时,亚马逊也计划在2025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去支撑整个亚马逊集团的所有业务运营。

亚马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Kara Hurst坦言,“在亚马逊,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或者直接的。对于像亚马逊这样业务规模和经营范围都很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不会回避挑战,哪怕挑战巨大,我们将坚持持续创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我们相信可持续经营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当务之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所有行业和社会共同行动。”

亚马逊践行自身脱碳承诺

可持续发展的外延很广,从脱碳到节水,再到社会责任和循环经济,都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考量元素。在脱碳领域,亚马逊针对三类碳足迹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 针对直接碳排放,亚马逊此前宣布了零碳运输计划,该计划旨在使每批货物运输都实现净零碳排放。在电动车方面,亚马逊已经从Rivian订购了10万辆电动车,并计划2030年之前交付。在传统卡车方面:亚马逊正在与Infinium合作,将于2023年开始使用超低碳电动燃料为运输车队提供动力。

  • 针对亚马逊基础设施购买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亚马逊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来减少碳排放。

在全球19个国家投资和建立379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全球225个亚马逊建筑的屋顶安装光伏设备,使用清洁能源为建筑供电。截止到2021年,亚马逊业务运营所使用的能源的85%部分是可再生能源。

在中国,亚马逊支持的位于山东的太阳能项目和吉林的风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两个项目预计每年能够产生49.6万兆瓦时(MWh)的可再生能源 ,相当于为25万中国普通家庭提供电力支持,更好地支持绿色发展需求。

  •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通过优化商品外包装及货运流程优化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亚马逊采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当货物通过传送带,利用摄像头加计算机视觉辅助技术,能推理出来货物的尺寸,然后系统自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箱子进行包装。避免商品过度包装,从而减少碳足迹。同时当客户购买了多件商品时,尽量更好的调度把这些商品用一个包装配送给客户。

亚马逊云科技建立责任共担模型 实现云生、云治、云创

亚马逊云科技在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建立责任共担模型,即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云数据中心的设计,机柜/服务器、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的采购,电力能源的使用效率、冷却过程中水的可持续性等等。

而客户负责云上自身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如软件架构,选择的云服务,及代码效率等。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为客户提供工具及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去实现云中应用的可持续性。

这一责任共担模型减轻了客户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压力,让其能够集中资源和精力,实现更上层的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云生、云治、云创三大维度赋能客户,助力用户实现“脱碳”。

“云生”是指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构建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客户实现通过云原生或迁移上云减少碳排放。

在电使用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优化电力供应模式,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使用蒸发冷却技术,改善冷却数据中心的方法,提高能源效率。努力减少与建筑基础设施相关的碳排放。

“云治”是指亚马逊云科技提升其云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的效率,并帮助客户优化云上工作负载,提升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

首先客户需要了解自己云上的应用采用的云服务及碳排现状: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碳足迹工具(Amazon Carbon Footprint Tool),提供具体工作负载现在的碳排放量,同时会预测工作负载未来的碳排,以及预测采用更多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多少碳排。 使用量化工具去量化应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变化:细化到衡量单位资源消耗,而不是云上总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业务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采用云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逐步实现云上工作负载的“零浪费”。

“云创”是指亚马逊云科技围绕重点行业和场景,开发专属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亚马逊云科技围绕汽车、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碳排放管理、智慧供热、供应链风险管理、绿色能源替换、运输优化管理等重点场景,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合作伙伴一起云上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双碳目标

在顾凡看来,亚马逊云科技在多个行业场景中,帮助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具有诸多优势,包括:

  • 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物联网服务轻松地将设备连接到云,实现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

  • 采用云上的数据湖处理不同渠道来源的碳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和交换。

  • 采用云上的Amazon Neptune图数据库处理多层级的复杂供应链体系。

  • 采用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能让客户更快速和更容易地部署自己的机器学习方案,对外部公开的供应商的运营数据、舆情数据做分析。

  • 探索使用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托管区块链服务,真正做到碳排数据防篡改。

合作伙伴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全球战略发展的基石。在可持续发展上,亚马逊云科技与合作伙伴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技术工具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亚马逊云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

其中,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等硬件设施,助力企业实现清洁能源替换,加速低碳转型。咨询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梳理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减排建议。德勤打造“端到端”方案,支持客户可持续转型,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披露方面的全流程服务。软件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更方便更快速地开展碳排放追踪和管理。

顾凡表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亚马逊云科技将不遗余力地在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工具和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去帮助客户管理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以及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可持续性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实现双碳目标。”


]]>
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今年将亏损100亿美元 Wed, 06 Dec 2023 22:12:40 +0800 站长之家(ChinaZ.com)11月22日 消息:据外媒报道,亚马逊目前正在经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裁员约10,000人。而受打击最严重的部门之一是亚马逊 Alexa 语音助手团队。

image.png

image.png© 由 站长之家 提供

注:图片来自Alexa 官网截图

据了解,Alexa 已经存在10年了,一直是一个开创性的语音助手。不过,Alexa 从未设法创造可持续的收入,因此并没有真正赚到钱。Alexa 部门与亚马逊 Prime 视频一起隶属于“Worldwide Digital”,Business Insider (下文简称BI)报道表示,该部门仅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亏损了3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亏损归咎于 Alexa。这显然是其他部门亏损的两倍,报告说,硬件团队今年将亏损100亿美元。

BI采访了“公司硬件团队的十几名现任和前任员工”,几乎所有 Alexa 变现计划都失败了,一位前员工称 Alexa 是“想象力的巨大失败”和“浪费的机会”。本月的裁员是多年来试图扭转局